高偉明,劉青昆
(遼寧師范大學 計算機與信息技術學院,遼寧 大連 116022)
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不足是我國教育工作亟需解決的突出問題。《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1—2020)》中強調高校教育應重視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并更新培養人才觀念。創客教育是一種在信息技術支持的背景下,以動手操作、實踐活動為主要教學方式,旨在培養學生實踐、創新、分享和交流能力的教育模式[1]。創客運動的發展使得創客教育在我國教育領域逐漸受到重視,隨即多個高等院校將創客教育理念融入到教學之中,鼓勵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培養創新意識,從而創造更高的社會價值。
本文以教學目標、教學資源、教學活動、教學評價為要素構建創客教育理念下的教學模式[2],并且以《Flash動畫制作》課程為例進行了課堂實踐,為高校技能類課程培養創新型人才提供參考。
“創客”一詞來源于英文“Maker”的翻譯,原意為“制造者”,由克里斯·安德森[3]在《創客新工業革命》一書中提出,是指能夠將有技術挑戰的創意和想法變為現實的人,這些人需要具備多方面的知識和創新、實踐、共享、交流的意識[4]。隨著更多的人成為創客,創客教育的概念應運而生,成為了教育領域關注的熱點。楊現民教授認為,創客教育是一種融合信息技術,秉承“開放創新、探究體驗”教育理念,以“創造中學”為主要學習方式和以培養各類創新型人才為目的的新型教育模式[5]。
創客教育最早在國外出現,有不少關于該領域的文獻,但仍是初步發展的階段。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建設創客空間和創客教育的課堂教學。例如,Abram B與Stephen強調,創客空間建設重點應放在“創造”,而且應包含某種具體技術[6];Eriksson E,Heath C,Barendregt W等人探討了傳統課堂與創客教育理念結合下的課程設計以及教學活動,強調學生與教師之間的合作關系[7]。
2015年創客教育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國內對創客教育的研究逐漸增多。在創客教育課程方面,創客教育的教學主要包括3D打印、機器人、Scratch編程、基于 Arduino的制作等幾個方面。我國也有不少對創客教育模式的研究。例如,王云等以“網絡系統設計與集成”課程為例設計了創客教育教學流程[8]。吳永和等人對研究生的創新課程進行了創新教育課程設計與應用[9];趙廣元等人在創客教育背景下,對“計算機網絡”課程的實驗設計進行改革,提供新思路[10]。
雖然在當前創客教育備受關注,但是為數不多的文獻研究表明,在這方面的研究內容需要進一步深入。
將創客教育理念運用到課程建設中就是在課程中融入創新元素,它的核心是在課程教學中支持學生開展基于創造的學習,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過協作自主探究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行創新,同時保持創造的激情與信心[11]。在課程中融入創新元素可以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以及創新能力。
創客教育提倡“做中學”、“體驗式教學”,在真實情境中運用學到的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出現的問題。杜威指出,真正的學習不僅僅是通過課堂來獲取信息的過程,更重要的是在復雜的社會實際中通過實踐來學習。創客教育中學生對技能的掌握不在于教師單純的講述,而在于教師對教學的精心設計[12]。學生通過教師精心設計的教學自主學習,從而提高創造力。
創客教育提倡學生協作學習,鼓勵協作學習中的交流分享。通過互動、交流和分享,可以收到來自不同學生的反饋或者得到啟發。創客教育互動與分享的特點可以讓學習者聽取不同意見,彌補自身不足,利用多元化的知識結構進行思維聚合[13]。
創客教育倡導的理念與當前教育所提倡的自主、協作、探究學習方式不謀而合,符合當代教育發展的取向。將創客教育“做中學”的理念融入到高校課程教學中,對學生專業知識的獲取以及創新綜合能力的培養具有重大意義。
創客教育理念下的教學模式有利于學習者在教師設計的教學活動中自主發現問題,通過協作探究、交流分享,獲取專業知識,培養創新意識與技能。本文將融合創客教育“做中學”的理念從教學目標、教學資源、教學活動以及教學評價四個方面研究創客教育理念下的教學模式。如圖1所示。

圖1 創客教育理念下的教學模式Fig.1 Teaching mode under the maker education concept
教學目標對課程以及教學過程起到指導性的作用,也是對學生學習任務、教師的教學是否完成的標準。所以,本研究根據布魯姆目標分類理論,將教學目標分為三個方面,包括認知目標、技能目標和情感目標。以《Flash動畫制作》課程為例,教學過程應注重學習者對理論知識的獲得、對軟件的實踐操作能力、學習者的動手能力以及創新思維能力,并且以此為出發點,進行教學資源、活動以及評價的設計。
教學資源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可以被教師和學生利用的各種素材[14]。課程資源包括課堂資源與拓展資源。教學資源如表1所示。

表1 教學資源Tab.1 Teaching resources
在創客教育理念指導下的教學活動,將實踐環節與教學空間進行了整合,設計了豐富的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掌握知識與技能,如圖2所示。創客教育理念下的課程教學活動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以“學-仿-創”為主要思路,通過教師組織的課堂活動,培養學生動手操作、交流思考、協作學習的能力,促進學生自主探究、創新創造。

圖2 創客教育理念下的教學活動設計Fig.2 Design of teaching activities under the concept of maker education
隨著認知心理學與建構主義教育哲學的發展,學習者的核心地位與重要價值得到進一步確認[15]。我們需要對學習者的學習行為以及情感做出價值判斷,以達到教學的最終目標,并且為后續改進教學、促進教學做依據。教學評價滲透于教學過程中的各個階段[16],創客教育理念下的教學評價具有以下特點。
(1)教學評價重視評價主體的多元化
創客教育理念下的教學過程是一種綜合性的過程,需要考慮學習者的自我效能感以及協作分享的能力,以教師評價、學習者互評以及學習者自評進行考核,呈現出教學評價的多元性。
(2)教學評價重過程、輕甄別
技能類課程的學習對學習者的綜合實踐能力具有較高要求,需要通過知識的綜合運用培養其創新能力以及動手能力,所以在評價時考慮學習者在不同階段的學習狀況,可以對學習者學習有一個較為全面的評價。
將《Flash動畫制作》的“傳統補間動畫”一課結合創客教育理念,運用創客教育理念下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實踐。
(1)教學目標
根據學習者以往的學習情況、本節課主要的學習內容并結合布魯姆的目標分類理論,將教學目標分為以下三個方面:認知目標:了解什么是傳統補間動畫;技能目標:通過學習,掌握傳統補間動畫的基礎設置及基礎操作;情感目標:激發學生對動畫制作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2)教學資源
“傳統補間動畫”的資源包括動畫參數設置的基礎知識課件以及微視頻,“飛機飛行”動畫素材、“網絡廣告”實例。
(3)教學活動
教學按照“學-仿-創”的思路進行,以“傳統補間動畫”為例。
“學”的階段強調本節課主要理論知識的習得,教師將主要內容制作成微視頻或課件,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學習。
【創設情境,啟發誘導】在“傳統補間動畫”這一課中,教師播放以“傳統補間動畫”為主題的“飛機飛行”動畫導入情境,吸引學生注意,同時啟發誘導本節課的主題為“傳統補間動畫”。
這一步是為了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創新意識。
【基礎指導,初步探究】教師將包含本節知識點的微視頻播放給學生,并告知制作動畫的要求(構成傳統補間動畫的對象為元件、文字、位圖組等,不能為形狀),并且講述傳統補間動畫的參數設置,包括“緩動”選項、“旋轉”選項、“緊貼”復選框等。學生學習本節課的基礎內容。
學生“學”階段是“仿”階段動畫實踐的鋪墊。
“仿”體現在學生對教師提供素材的模仿實踐,內化學習到的知識與技能。
【協作學習,討論交流】教師組織學生分成小組,將“網絡廣告”的素材演示并發給學生。教師對素材的介紹、功能、操作技能等進行講解。學生按組分工,探索素材中元件的制作、每個元件位置擺放、動畫如何設置等,并討論交流。
該環節提高學生的協作交流能力,增強“創”階段的創作自信。
【模仿實踐,解決問題】學生在討論交流的同時模仿實踐,解決在隨后學習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如:當有多個元件并且每個元件都有動作時,應將它們分為多個圖層;還要考慮素材的整體設計,每個元件動畫設置時間以及位置等。通過模仿實踐真正內化該節課主要內容的相關知識。
這一階段是為了培養學生實踐操作能力,使學生對創作充滿熱情,并提高實踐能力。
“創”是創意的設計以及實現,并與同伴分享成果。
【發散思維,創意設計】教師引導學生頭腦風暴,將思維發散對主題進行聯想,讓學習者產生創新想法,并進行設計。老師在將“網絡廣告”演示完畢之后,布置一道與傳統補間動畫相關的發散題目,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交流。如:學生通過模仿“網絡廣告”中氣球向上飄的制作掌握了傳統補間動畫的設置方法。隨后,該學生提出問題,傳統補間動畫除了可以制作氣球向上飄,還可以用來表現現實生活中的哪種現象?同學們通過發散思維聯想,認為太陽的升起落下、雨滴落下等現象都可以通過傳統補間動畫設計出來。
在發散思維自由聯想的過程中,學生可以萌發不少創意的想法,并且可以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以不同的角度發現新問題。
【創意實現,分享成果】形成想法之后,學生對創意進行分析,將可能會遇見的問題列出來,逐一解決,將創意實現。之后借助工具分享成果、展示作品,教師以及其他同學進行評價。
此過程將學生的思維發散,讓學生將自己的創新想法變為現實,使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將學習影響力擴大。分享的過程使學生回憶創作思路、表達想法,對學生溝通交流能力的培養是有利的。
(4)教學評價
本節課的考核方式采用過程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學生的成績由學習能力(對“網絡廣告”的模仿,占10%)、小組討論表現以及課堂回答問題情況(占30%)以及最后的創意作品(占60%)組成,并且每一部分都是由自評、學生互評以及教師評價組成。
在進行教學實施之后,筆者從對該課堂是否滿意、對學習是否有幫助以及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是否提高多個方面對學生做了問卷調查。調查的學習對象共64人,設置問卷64份,有效問卷64份。
對于回收的問卷進行分析。在對課堂的滿意度上,只有 10.2%的學生對該課堂抱有無所謂或者不滿意的態度,說明絕大多數同學對該教學模式較為滿意;在對學習是否有幫助的調查表明,有 83.3%的學生認為該教學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該課程的學習;在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方面,有將近90.2%的學生認為自己的能力有了提高。
總體上,從對該教學模式滿意度以及學生學習情況、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方面看,創客教育理念下的教學模式設計在一定程度上發揮了作用。
本研究將創客教育理念融入課程中,構建了創客教育理念下的教學模式。實踐表明,創客教育理念下的教學模式有可行之處,能夠提高學習者的積極性,還能在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習者的創新思維能力。雖然該模式還存在著不足,但隨著教學的不斷深入發展,該模式會逐漸得到優化,廣泛應用到教學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