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杰 王聰 沈佳琦
摘 要:黨的十九大最主要的理論成果就是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寫進黨章,作為黨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高校作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陣地,推進十九大精神和這一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已成為高校的首要任務,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發展,以科技為依托的新媒體對高校青年的思維模式和行為方式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使高校開展“三進”工作面臨新的情況。
關鍵詞:新媒體;高等院校;“三進”工作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079 (2020) 01-0-02
一、引言
“三進”工作關系著黨和國家的遠大前程,切實做好“三進”工作,是新時代下對高等院校的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三進”工作是高校辦學方向的基本保證,高校思政教育要立足于新時代高校思政教育的歷史新方位,所以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緊緊跟隨國家發展的腳步,建設一個包容、科學、開放、綜合的高級院校。新時代的新思想對歷史上黨的一系列理論成果進行了高度整合概括,在舊理念的基礎上提出了新的思想,為高校的社會主義辦學提供了思想指引,是“三進”工作中的重要內容。
二、高校推進“三進”工作的意義
大力推進“三進”工作也是高等院校育人成才的要求,在不同的歷史背景下,對于人才的培養的要求也有很大差別。時代呼喚具有責任擔當和家過國情懷的有志青年,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指出高等院校肩負培養先進人才的重要使命,對此,高校更應對思政教育的內容和方法進行有重點、有方向、有戰略、有主次地推進“三進”工作。
三、新媒體與高校踐行“三進”工作
中國的傳統教育方式往往是在第一課堂,由教師進行教學,學生自主學習,這種教學模式中師生交流相對較少,教育方法單一、死板,忽視了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學生的就學投入度很低,學生易于喪失學習趣味,不利于學生對教學內容的了解,而通過新媒體進行思政教育則可以打破這一屏障。恰當運用新媒體技術是創設良好教學“情境”的有效工具,運用新媒體技術輔助思政教學,能夠激發學生認知、求知的內驅力。新媒體時代教學的基本要求是學生是教育的主體,老師為指導,創造為靈魂。并且新媒體教學的感性知識信息能夠激發學生的各種興趣,從而得到出色教育成果。新媒體教學的基本框架:一是教育過程根據教學實際,以學生現實接受能力為基礎設計。二是創造假設情況,提供信息,引導學生參加學習活動,生動認知。三是注重多向交流,提倡協作學習,把握機會適時反饋,及時矯正、引導。四是為每個學生創設成功的機會,積極鼓勵學生動手、動腦,重視實踐與創新。學生可以完全參與其中,教師也需要嚴格把握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通過師生之間可以通過新媒體無障礙、無限制地溝通交流。
網絡本身就是一把雙刃劍,帶給學生積極一面的同時,也會使學生深陷于網絡游戲、淘寶購物、社交活動等,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分散他們的時間、精力以及熱情;另一方面,很多學生醉心于網絡中的虛假世界,喪失自我,難以自拔,長期如此,這些學生便在現實生活中失去前進的方向,造成角色與思想的混亂。網絡世界無所不包、良莠不齊,既是一個文化的寶地,也是糟粕文化的集中地,形形色色的文化摻雜為一體,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發生歪斜,朦朧不清。網絡世界中,學生們可以自由地虛擬自己的角色,隨意地變換身份,一旦犯錯,也無需遭受懲罰、承擔責任。尤其是網絡上暴力、犯罪、色情等不良誘惑,使得青少年沉溺于其中,從而使其思想道德素質低下,法律意識淡薄,更會影響“三進”工作的開展,使得“三進”工作不能真正地深入頭腦、走進入心。
四、新媒體時代高校踐行“三進”路徑研究
高校推進“三進”工作,要結合自身的切實情況,以學生為主,充分發揮思想政治課堂的重要作用,不僅要大力改進傳統的教育模式,還要積極拓寬教學思路,促進教育與實踐的綜合發展,共同協作,扎實做好“三進”工作。
所以,高等院校應著重打造教學方式的綜合應用的課堂,教師要做到“定目標、快節奏、講學結合,當堂掌握”,體現“學一點、記一點、會一點、知識當堂消化”,提升課堂的互動效果與體驗效果,并且課堂形式要生動活潑,教學形式要堅持問題導向,這樣才能最大程度上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學習興趣,手腦結合的同時,也加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學習的自覺性。并且高校要從兩個維度來考察優質學習和優質教學,第一個維度,情緒狀態。學生們在整個學習過程是十分歡愉的、非常喜悅的,甚至是極度興奮和滿足的,這就是好的學習狀態。第二個維度,學生在課堂的參與狀態。參與狀態包括以下幾方面:一是全程參與;二是每個學生參與;三是學生全身心的參與,不僅認知參與,還有情感參與、心理參與、身體參與,總之全身心的參與,整個融入教學過程中;最后一點要求更高——不僅參與學,而且參與教。整個思政教學的過程是互動的,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談自己的看法,這對老師也是一種啟發。這就是參與狀態,在小組學習的過程中要互相學習、互相交流,學生們不僅是在獲取知識,還是在探究,這是更高層面的參與。
網絡文明是高等院校需要重視的關鍵內容,它可以潛移默化到學校教學的各個領域。目前在網絡上流行各種不文明現象,比如不文明用語、惡搞知名人士、有目的的人身攻擊等等。網絡文明不但是促使網絡世界協調的關鍵元素之一,而且是高等院校的緊要指導內容,高校應該加大力度整治、抵制網絡中的不良現象,促進網絡和諧穩定,積極引導大學生約束自身,杜絕網絡不和諧、不文明的現象,以至于促進“三進”工作的順利開展。
高校在施行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同時,也逐漸開始利用網絡手段與大家展開溝通、交流,期待能夠達到預期的良好效果。但是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網站建設中還存在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比如及時更新內容,促進師生互動交流,創辦自己的品牌欄目等。思想政治教育網站建設必須從處理學生們關切的現實情況入手,才能吸引和教育學生。我認為我們學校在這方面做得還行,但也是需要進一步改進和完善。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網絡媒體自身所具有的特點對傳統思想政治教育了有著巨大的影響,提出了嚴峻的挑戰。
高校還要結合網絡的特點,著重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與自主學習能力、自我反思能力,從而提高學生對于網絡世界的判斷能力和辨別能力。一方面,高校要懂網、用網、讓網絡成為其推進“三進”工作的有效媒介。另一方面,高校還要根據實際情況,構建適合自身的網絡課堂。在形式上,高校應結合網絡傳播及時、廣泛的特點和學生“無日不網,每日必網”的現狀,使網絡課堂的學習更加便利易操作。在內容上,高校則應使鮮活語言與輿論熱點的有效結合,真正做到“答學生之所疑、解學生之所惑”,讓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涌入學生們的心田,成為指引他們學習成長的重要法寶。
參考文獻:
[1]王建國.扎實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進”的思考[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7(12):4-8.
[2]李勝楠.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進”的思考[J].新西部,2018(18):4-6.
[3]中共中央關于認真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決定[N].人民日報,2017-11-03(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