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靚
摘要: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作出重大戰略部署,面向全國近9000萬黨員和450多萬個黨組織提出了全面從嚴治黨的要求,但是不斷滋生的尋租問題和輿情問題為高校紀檢監察工作帶來了諸多挑戰。本文基于全面從嚴治黨背景,以高校黨政部門、教學機構和師生為研究對象,分析高校紀檢監察工作的主要特征和傳統紀檢監察機制的局限,從新的視角審視和反思高校紀檢監察機制的適應性變革并探討多點協同的高校紀檢監察工作機制的構建。
關鍵詞:全面從嚴治黨;高等院校;紀檢監察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高校建設的不斷投入和老百姓對優質高等教育資源需求的日益增長,高校的各類資源日趨豐富,但同時也滋生了尋租的機會,高校紀檢形勢不容樂觀。去年11月,中紀委國監委網站公布信息,湖北理工學院原黨委書記鄧新華被開除黨籍和公職。次日,再度曝除山西師范大學臨汾學院院長兼黨委副書記秦國杰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的消息。也就是說,在不到一天的時間里,有兩所高等院校的領導被處分或者落馬被查,一再刷新了教育界反腐的紀錄,也使2019年被查的高校領導干部達到了18人之多。努力構建和完善高校紀檢監察機制體制是保證高等院校堅持全面從嚴治黨,保持風清氣正的校園環境以及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制度安排。
一、高校紀檢監察工作的主要特征
高校紀檢監察工作具有政治性、教育性、社會性、敏感性等主要特征。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高校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高校紀委不再是思政工作的旁觀者,而是參與者,這就決定了高校紀檢監察工作兼具政治性和教育性。社會性和敏感性主要來源于高校外部因素,高校既是人才的主要輸出者也是資源的消耗大戶,與社會各行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高校紀檢監察工作的好壞不僅關系自身的管理與發展,對社會也會產生較大的溢出效應。同時,由于大學生是網絡輿情中的重要力量,使得高校輿情常被裂變式放大,高校管理工作如履薄冰,紀檢監察工作也就異常敏感。以上這些特征的綜合,是高校紀檢監察工作區別于其他行業或者單位的紀檢工作主要原因。
二、目前高校紀檢監察工作的短板
1.監察主體單一,職能部門和師生參與度式微
各高校目前的紀檢監察機制中,監察主體主要來自內部監察,即校紀委、紀檢監察室和二級黨組織的紀委,以職能部門和學校師生為代表的外部監察力量薄弱,且對學校紀檢監察工作的了解程度不夠深,參與度式微。
2.監察主體自主性欠缺和職責邊界不清晰
目前,各大高校的二級黨組織紀檢委員大多由專職輔導員、行政教輔人員或者專業教師兼職擔任,他們的行政工作和教學任務本身就很重,有些輔導員同時還兼職黨委組織員,鮮有余力能夠主動參與到紀檢監察工作中,紀檢自主性欠缺。同時,二級黨組織紀檢委員的職責邊界歸置不明,使得紀檢委員常處于不知道改干什么、如何干的狀態。
3.紀檢隊伍結構單薄,隊伍專業性欠缺
除高校紀委或者紀檢監察室的紀檢監察員,大部分的二級黨組織紀委書記和紀檢委員都是兼職擔任的,很少有人具備專業的紀檢知識和技能,紀檢委員的培訓工作也時常因為其原崗位本職工作的沖突而難以長期開展,導致高校紀檢隊伍結構過于單薄,隊伍專業性與實際需求不匹配。
4.傳統的紀檢監察機制重時效輕長效
傳統紀檢監察機制時常只作用于某一事或者某一人,存在重時效輕長效的問題。例如有的紀檢委員(非輔導員)的職責范圍涵蓋了學風建設、黨員發展、學生獎勤助貸、安全穩定等黨風廉政建設方面的相關工作,但其實際作用主要體現在重要會議和重要表決上,而日常工作過程中,多數與之相關的師生申訴仍舊是第一時間傳達到輔導員手中,紀檢委員在其中發揮的長效性作用十分有限。
三、多點協同的高校紀檢監察工作機制構建
提高紀檢監察機制有效性的重要途徑之一就是增強紀檢監察主體的多元性,相互監督才能有效制約,高校應基于這個角度充分發揮高校紀委、職能部門、學校師生的協同監督作用,構建多點協同的高校紀檢監察工作機制。
1.配優配強紀檢委員,提高紀檢監察隊伍專業性
雖然為高校配備專職紀檢委員的條件還不夠成熟,但是目前已有諸多高校采用逐步到位的方式為學校黨委和二級黨組織配備專職組織員,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黨委和人事部門也在增加編制問題上為專職組織員的配備提供便利,紀檢監察隊伍的建設可以借專職組織員的東風,由專職組織員兼任紀檢委員。由于專職組織員本身不涉及行政和教學工作,工作獨立性更強,兼任紀檢委員可以起到有效的紀檢監察作用。同時,專職組織(紀檢)員的工作時間較為統一,為定期開展紀檢委員專項培訓提供了可能。
2.多點協同,構建多元的紀檢監察格局
隨著高校辦學理念和管理制度的科學化,師生和職能部門參與學校各項發展工作的積極性愈發高漲,發揮的作用也越來越大,但其在紀檢監察領域扮演的角色仍舊比較邊緣,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學校信息公開的形式性強于實質性。為了便于紀檢監察,很多高校在信息公開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但是收效并不明顯,因為大量鋪陳的信息數據與師生的關注焦點以及信息需求不對口。所以,為師生和各職能部門提供一個能夠與紀委雙向互動的新媒體平臺,拓寬師生監督渠道,構建多元的紀檢監察格局顯得尤為重要。譬如,可由專人負責組建新媒體團隊,吸納具有較強政治素養和新媒體文案創意的學生進行微信公眾號、微博和官網的同步運營,開辟建議和舉報專欄;在職能部門中構建和落實全方位、常態化的信息公開制度,結合工作需要和師生需求進行精準公開,并做好解釋說明工作;強化師生代表在廉潔評價和部門工作質量評價等多個體系中的作用,發揮好多元主體的表達權、參與權及監督權,構建多點協同的高校紀檢監察工作機制。
隨著互聯網社交平臺的快速發展和新媒體的普及,網絡空間中一個微小的話題也會因為網民的轉發和評論被裂變式放大,快速形成網絡輿情事件,使得高校的管理工作如履薄冰。僅2019年暑假,就有不下五所高校因網絡輿情事件被頂上微博熱搜榜,備受爭議,更有甚者譬如沽潔良、許可馨等人的不當言論,使民眾將問題矛頭直指當事人所在高校。而在這些事件的后續處理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除了輿情管理和危機處理工作外,備受考驗和至關重要的是一所高校的紀檢監察工作。因此,全面從嚴治黨背景下,高校紀檢監察工作機制建設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