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政利
摘要:新型農業的經營主體與遼寧省特色的優勢農業產業的成長與發展融合離不開新型的職業農民。研究結果顯示,新型的職業經營主體農民通過多種方式,推動了新型職業農民之間的聯合發展與協作,創新了傳統的農產品市場銷售的模式,調整了農村的產業結構。由此,本文簡要總結了新型的職業農民在新型農業的經營主體的成長過程中和充分利用特色農業優勢在新型農業產業主體發展過程中的一些成功經驗及啟示。
關鍵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特色優勢農業產業;職業農民
新型的職業農民是我國現代農業和農村的未來和發展希望。依據目前我國農業部的文件和有關政策規定,新型的職業農民一般意義上指的是家庭種養農場、專業種養大戶、農民合作社和其他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企業等新型現代化農業生產經營活動主體的企業領辦者、創辦者,是有一定的文化、懂生產技術、會組織經營的新型現代化職業技術農民的隊伍,并為現代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和應用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技術支撐。
一、新型職業農民發揮的作用
(1)示范作用。通過系統的培養,完成學業的義縣農民和技術員在大學畢業返鄉后,可以將在果樹職業學校中所學到的專業知識、技術立刻地應用到實際的生產中,并在未來有望進一步形成三個特色產業帶動,即以戶帶戶、以戶帶村、以村帶鄉,促進"一村一品"向"一鄉一業"的發展,把新的技術、新農業品種和新的農業經營模式和理念直接帶到了鄉村,帶動了周邊的村民共同致富,可能會產生巨大的經濟社會效益和可觀的經濟效益。
(2)推動作用。阜蒙縣實施新型農業人才培養職業教育模式,通過職業教育培養一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善管理、留得住、用得上"的新型農民,推動了農村干部和廣大農民進一步更新了文化觀念、解放思想、開闊視野、提高農民科技創新文化素質。阜蒙縣樹莓特派團為提高了廣大農民的知識和科技創新意識及農業生產經營管理水平,舉辦科學技術知識培訓班5次,培訓專業技術人員45人次,發放科學技術知識宣傳資料3000份,極大程度提高了廣大農民群眾掌握科學信息技術、應用農業科學信息技術的專業知識水平和創新能力,推動該縣建平地區紅樹莓特色產業的科技成果的轉化與產業融合發展。
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中職業農民發揮的具體成效
(1)積極推動了企業與農民的利益聯合與協作
產業扶貧是精準脫貧、精準扶貧的主要舉措,更是推動貧窮地區經濟的發展、促進貧窮人口的持續增收和穩定脫貧的有效路徑。習總書記在講話中強調扶貧事業要“因時而變,隨事而制”,更強調貧窮地區的產業幫扶要因地制宜,契合當地扶貧的需要、更要適應國家的總體經濟的發展趨勢。如遼寧農業職業技術學院近10年來,培養了大批的農民工職業技術員,他們在企業和農村的生產現代化建設中充分發揮了突出的示范帶動作用。
(2)創新了特色優勢農業產品的市場銷售和生產模式
本文深入農村一線進行訪談調研、調查問卷,與貧困戶、低保戶等進行面對面交流,從被動式幫扶脫貧到主動式自我產業脫貧,提高貧困戶內生動力,同時也使得產業能夠長效發展,使貧困戶不會再陷入脫了返,返了又脫的惡性的循環之中,使其通過產業穩定發展實現長效增收,實現由“救濟式”向“開發式”扶貧方向的轉變。凌源市通過特色農業項目的實施,引進了國家示范優質綠色抗病蔬菜新品種4個、花卉新品種10個,推廣新品種栽培技術11項。每年舉辦農業培訓班10次,培訓凌源市農民600人,培養凌源市基層蔬菜科技工作骨干10人,科技人員定期到蔬菜生產現場進行技術指導300人次,指導凌源市農民3000人次。
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中職業農民發揮的發展態勢
目前,產業扶貧主要是指在市場發展的過程中,運用市場為導向,合理運用工業發展和經濟利益,并將其作為一種手段,促使貧困地區進行發展、提高貧窮戶的收入來源。從單一的產業向科技扶貧特色優勢產業鏈延伸。
新型農民職業扶貧促使農民在立足于促進自身經濟收入可持續性增加的同時多立足于產業一方推動特色扶貧優勢農業產業的培育和發展,遼寧地區貧困縣圍繞區域十大優勢農業科技扶貧特色和主導產業科技扶貧進行了發展,按照全產業鏈布局整合了科技扶貧產業資源。充分發揮農業科技扶貧創新對精準扶貧、精準產業脫貧的技術支撐引領和作用,初步形成和建立了覆蓋15個重點貧困縣的農業科技扶貧服務網絡和體系,創新了科技扶貧服務模式,延展貧困縣科技扶貧服務鏈,建立健全了科技和精準扶貧的服務體系。
結束語:
綜上所述,打造“長線+短線”產業融合共生的發展模式,除了發展長線產業之外,也要著力發展短線增收快的產業,實現以短養長,以長促穩的發展格局,為職業農民努力打造“長期能脫貧、短期能增收”的脫貧致富的立體產業。聘請各領域專家深人細致的指導合作社工作,組織地區致富能手、本地區能人以及主導優勢產業合作社社長外出學習參觀,力求服務能力強、經營規模大、農戶收人高、真正起到示范作用,帶動當地貧困地區人口實現增收致富。
參考文獻:
[1]李衛朝.論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與農民啟蒙——以鄉村振興為視角的考察[J].山西大同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01):5-9+32.
[2]張雅光.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路徑的借鑒與選擇[J].理論月刊,2019(02):126-131.
基金項目:
該文為遼寧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重點課題《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業高職院校產教融合育人機制研究》(項目編號:JG18EA008)的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