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欣瑤
摘要:我國現階段面臨著嚴重的人口問題,如人口基數大、人口素質不高、老齡化現象、分布不均衡等,為了解決現階段所面臨的問題,國家應加大力度實行素質教育,保障社會養老保險體系的完善,大力發展貧窮落后地區的經濟等,確保人口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關鍵詞:人口現狀;人口問題;解決辦法
一、人口現狀和問題
(一)中國現今崛起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工作年齡段人口增長迅速,巨大的人口紅利使得中國成為了世界最大的制造業經濟體。然而到2050年,中國的人口將下降6000萬,而工作年齡段人口將下降約1/3,即2.12億[1]。這意味著,中國的人口紅利正在逐步減少。
(二)聯合國認為,如果一個國家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達到總人口數的1%或者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總數的7%以上,那么這個國家就已經屬于人口老齡化國家[2]。中國現如今社會發展,科技進步,生育率降低,導致中國的65歲以上的人口數量占用人口數的比重不斷加重,人口老齡化現象不斷嚴重。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局3月份發布的,關于全球人口老化現象的報告,對中國65歲以上人口數量和幾個主要的發達市場的總人口作了比較:2015年,中國老人的數量(1.369億)超過了日本的總人口(1.269億)。到2030年,日本和埃及的預測人口總數(2.318億)將低于中國預測的65歲以上人口數量(2.388億)。到2050年,中國預測老年人口(3.488億)將大致相當于日本、埃及、德國和澳大利亞的預測人口總數[3]。這使得中國不得不直面老齡化的嚴峻形勢:變少的勞動力、需要撫養的老人變多、養老金不斷透支。
(三)我國自古代以來,重男輕女的思想就一直廣為流傳,封建王朝破滅之后在現代化的社會主義中國中甚至也存在著這種愚昧的無知的思想,造成了現在男女比例失調的場面。雖然國家有政策加以調整,但男女比例失調仍是我國人口的重要問題。大量的統計資料表明,在不受干擾的情況下,世界各國出生的嬰兒性別比是基本一致的,一般在102∽107的范圍內,即每出生100個女嬰時,男嬰出生數為100∽107個。人口學家把這個指標稱為出生嬰兒性別比的恒定值。由于男嬰死亡率略高于女嬰,這樣到婚齡期時男女性別比例就基本持平。而在我國,男性比女性多出3366萬人,總性別比為105.02(以女性為100)[4]。這就造成了我國的出生人口男女性別差別大。
(四)1993∽2002年,城鎮化率由27.99%提升至39.09%,短短十年即上升了11.1個百分點,人口總數從11.85億增加到12.85億,增幅為8.44%,城鎮人口總數從3.32億增加到5.02億,增幅達51.20%[5]。出現了城鎮人口增速明顯的現象,甚至高于全國總人口增速的態勢,并且尤為值得提倡和鼓勵的事是,城鎮化在保證較高增速的同時,也貫徹了“十六大——關注大城市與小城鎮協調發展”,扭轉國內城鎮化發展時原本各自孤立的發展局面,并且逐步形成了新型城鎮化的概念。
(五)總的來說,我國現階段人口老齡化的問題的嚴峻形式進一步加劇,雖然新生嬰兒的數量有所增長,但男多女少的問題仍將長時間困擾著中國。城鎮人口比重進一步微增,城鎮化發展態勢良好。
二、人口問題的對策
(一)人口紅利日漸消失
人口紅利是指一個國家的勞動年齡人口總人口比重較大,撫養率較低,為經濟發展創造了有利的人口條件,整個國家的經濟呈高儲蓄、高投資、高增長的局面[6]。我國近來一直保持著高速的增長,取得了巨大的經濟發展上的成就,在這其中,我國的人口紅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所以面對人口紅利日漸消失所帶來的挑戰,即對經濟增長帶來的挑戰、人口撫養比上升帶來的挑戰、“未富先老”對國家財政帶來的挑戰,我們必須嚴肅以待。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拉動可持續經濟的發展。同時變“人口紅利”為“人才紅利”,堅持科教興國的戰略,建設人才強國。充分發揮老年人的“余光”,減輕養老保險的負擔。更好的迎接人口紅利消失所帶來的挑戰。
(二)人口老齡化
針對人口老齡化高速發展的現象,需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就首先需要剖析它所形成的原因。在20世紀50年代至60年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后社會安定經濟發展,出生率達到中國有史以來最高,這些嬰兒在現階段紛紛進入老年期,因此造成老年人口數量激增。并且中國人口的平均壽命得益于衛生事業的大大發展,人類健康水平顯著提高,壽命增長。這固然是值得慶賀的,但在另一方面來說,也造成了老年人口的增長,因此提出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政策刻不容緩。并且在過去的時間內,我國實行計劃生育政策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所以在總人口數增長緩慢的前提下,老齡化的人口問題顯得更為突出。面對這種情況,我們基于人口普查和聯合國的人口預測,認為我們應從勞動力供給、資本積累、支柱產業和技術進步等方面應對人口老齡化所帶來的不利影響[7]。首要任務是要樹立科學的人發展觀,分階段分批次實行不同的生育政策,實現在保證正常的勞動力充足的情況下,又不會出現“生育熱潮”的非正常現象,構建人口發展的良好前景。另外要循序漸進的提高退休和領取養老保險的年齡,減輕國家的財政支出負擔。同時制定和實施與人口結構新形勢相適應的產業規劃,扶持老齡產業的發展,調整產業結構,減輕甚至消除人口老齡化對經濟發展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三)男女性別比例失衡
中國近年來在人口出生高性別差距方面取得一些進步,但是從人口發展的總趨勢來看,男女性別比例失衡的問題難以得到根本解決,而這將直接影響著婚姻、家庭的形態和結構,造成婚姻性別擠壓、家庭和社會受到沖擊、就業性別擠壓等多種問題,所以提出行之有效的對策刻不容緩。中國早在1994年10月就提出了《母嬰保健法》,2002年9月1日實施了《人口與計劃生育法》[8],成效顯著,因此中國應繼續通過立法平衡出生性別比的異常。除此之外,要努力加快經濟發展,提升社會發展整體水平。在努力提高政府領導的前提下,也要加強對人民群眾的宣傳教育,促進人民自覺維護人口性別比的平衡。
(四)總體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我國現階段仍面臨著各式各樣的人口問題,為了解決這些關乎國家命運,并且關系到公民個人切身利益的問題,我們的黨和國家必須努力提高經濟發展水平,這是公民賴以生存的根本,也是解決人口問題的根本。公民個人也要做到努力提高自身修養,提高思想覺悟,共同努力解決人口問題。
參考文獻:
[1]中商產業研究院.2016年中國人口發展現狀分析及2017年人口發展趨勢[R].北京.2016-12-09.
[2]王舜.2017人口老齡化情況調查報告[R].2017-02-13.
[3]美國人口普查局.關于全球人口老化現象的報告[R].美國.2016-03.
[4]崔久平.我國日漸消失的人口紅利帶來的挑戰及對策[D].長春工業大學人文學院.2016-12-12.
[5]鄒士年,李振海.應對我國人口紅利消失的挑戰[J].宏觀經濟管理.2014-12.
[6]郭熙保,李通平,袁蓓.人口老齡化對中國經濟的持久性影響及其對策建議[M].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13-02.43-50.
[7]騰訊新聞.內地性別失調2016年中國男女比例最新數據(附表)[J/OL].2016-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