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瓊一
摘要:2020年初全球陸續爆發的新冠狀病毒疫情,對我國經濟帶來較大的沖擊,疫情之后世界經濟格局也將重組,全球的產業鏈也會出現新的調整,各國出現自建產業鏈的苗頭。中國本是奢侈品消費大國,陶瓷又是中國文化重要的傳播載體,中國陶瓷卻以世界陶瓷工廠身份為全球產業鏈打苦工。疫情當下,當紐約第五大道以及歐洲各大品牌沉寂之時,中國陶瓷業更應加大打造國際陶瓷品牌力度,提升中國陶瓷品牌附加值及國際影響力。
關鍵詞:中國陶瓷;品牌戰略;國際市場;新冠疫情
面對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相對于勞動密集型的第三產業來說,陶瓷行業受疫情沖擊相對較小,但其發展何去何從,也是不得不面對的問題。從目前來看,疫情短期不會結束,全球經濟都步入衰退,線下經濟受到沖擊的同時,部分線上行業反迎來發展新契機,非接觸式消費的“宅經濟”迅速崛起,在IP時代下新零售模式推行,以電子商務為代表的互聯網經濟,在疫情后是企業活下去的關鍵點。從復工情況來看,復工最快的是通過互聯網技術的,所以電子商務、互聯網技術必須成為國家下一步騰飛的關鍵。
打造國際知名的中國陶瓷品牌的戰略步伐也受到疫情阻礙,本應該對陶瓷行業核心技術加大研發,提高中國陶瓷產品品質和設計水平與國際市場接軌,但疫情造成行業從業人員人心惶惶,復工與否一定程度上都對陶瓷行業核心技術的研發造成影響;且疫情期消費萎縮,物流受阻,陶瓷行業的原材料、勞動力隨之停滯,迫使原本負債累累的中小型陶瓷企業不得不面臨破產危機。跨境電商零售平臺退款率也在持續升高,部分B2B的客戶也對采購中國貨物持保守觀望態度;國內外線下展會營銷嚴重受阻,陶瓷品牌宣傳途徑也受阻。隨著疫情的蔓延和戰疫的持續,重塑全球化和全球治理迫在眉睫,在“后疫情時代”[1],人類將進入一個新的全球化階段,中國也將面對更加復雜的國際環境與輿論氛圍,在陶瓷領域里,也要發揮陶瓷行業應有的責任和擔當,做好進一步融入世界體系的準備,向世界展示代表中國最高制瓷水平的國際名牌陶瓷。
中國綜合國力雖已強盛,但未在世界上占領科學和金融的制高點。疫情下,更要發展金融和科學研究,中國強則中國文化附加值更高、品牌影響力更大。中國陶瓷不再只是國際品牌的“打工仔”,疫情下更需對國際知名陶瓷品牌著手分析研究并借鑒吸收其成功經驗,為中國陶瓷品牌設計提供參考,結合中國的實際國情,從中尋找適合中國陶瓷品牌發展的新途徑、新方法,引領國際陶瓷時尚消費風向標、話語權。
疫情后各國可能不會繼續沿用降低交易成本這一純經濟概念來支持疫情后的產品內分工[2],從世衛組織宣布將疫情列為國際公共緊急事件以來,中國國內停工停產時,有人認為這次疫情是全球化供應鏈“去中國化”的壓力測試,后中國戰疫取得階段性勝利,面對如何協調合作維護全球供應鏈的穩定問題成為當務之急。中國一直為全球產業鏈做代加工,各國經歷疫情后都在積極組建自己的產業鏈,能源和制造業也組建自給自足的生產鏈,這在一定程度上毀壞了全球價值鏈分工體系的基礎。以美國為例,進入緊急戰疫狀態后,頒布條款中的其中一條是所有美國需要的產品都可以在美國國內生產,不計成本,政府給補貼。此條款在一定程度上打壓了中國在國際上以制造業大國的生存空間,疫情后的中國面對全球價值鏈分工體系的重大挑戰,若選擇走內向化發展道路,從長遠來看阻礙中國的發展進程,因此必須勇敢“走出去”,并沿“一帶一路”構建以我國為主的新全球價值鏈。中國陶瓷品牌的發展要跟隨我國發展大勢,爭取通過跨國公司大買家訂單發包方式更緊密嵌入新全球化的生產鏈和價值鏈之中,同時努力擠入世界知名陶瓷品牌的集群,和這些集群抱團整體嵌入新全球化的價值鏈和生產鏈中。網紅經濟不容忽視,未來隨著5G網絡的普及和完善,及AR和VR技術的逐漸成熟,搭上網紅經濟的“順風車”打造國際化的中國陶瓷品牌。網紅經濟是新零售業態下的集中體現,英國韋奇伍德陶瓷品牌已將陶瓷產品帶進李佳琪直播間在中國宣傳銷售,那么中國的陶瓷品牌在國內線上推廣的同時也要在國外各網絡平臺宣傳推廣[3],實現國內外市場有粉絲、有流量、又有交易額的完美品牌形象塑造。
中國陶瓷品牌發展,離不開國際市場發展的大背景和大環境。現階段對新冠病毒各方面認識處于不完全階段,短期內供給和需求都在減少,待疫情結束后,由于總需求處于一種被外界長期壓抑狀態,其釋放強度會遠超平常狀態,但與此同時,供給側是在緩慢恢復中,大多陶瓷企業在這一階段易出現無法承受成本拖累而破產。且在疫情前,我國陶瓷對外貿易本身也面臨眾多挑戰,如中美貿易摩擦等,加上疫情更是雪上加霜。對于世界陶瓷工廠的中國來說,對外陶瓷貿易受到嚴重影響,在發展國際品牌路線的同時,要盡快建立風險分擔制度框架,包括建立應急預案和實施風險的程序化管理[3]。
對于中國陶瓷品牌國際化打造過程中,涉及的高端陶瓷藝術收藏品來說,近兩年本是正處于調整期,疫情使線下國內外大型展覽都被按下了暫停鍵,對陶瓷藝術市場線下交易造成非常不利影響。但從長遠看,中國陶瓷藝術市場正在逐步趨向正規化,且中國高端陶瓷藝術行業作為全球藝術行業中的一小部分,其受損也是短暫的。疫情期間加快研制陶瓷新材料、新設備、新技術等,為陶瓷藝術創作提供更好的技術保障;同時,疫情讓陶瓷設計師們有更多時間思考人生和尋求精神寄托,這對藝術創作來說是最寶貴的力量,通過藝術創作中對時代理性洞察的哲學思考,提升陶瓷作品的精神力量,激發更優質的高端陶瓷收藏品的誕生。
總之,對于中國陶瓷品牌國際化建設來說,既要傳承中華文化精髓,發揚自身特色,又要吸收世界文化精華,創造具有包容性、辨識度、與時俱進的國際化中國陶瓷品牌。疫情期間,高精尖技術的加大研發的同時,并在線上開展國際品牌形象塑造,在國際上打造中國陶瓷品牌企業的高端形象。
參考文獻:
[1]刁大明.后疫情時代要堅決反對“逆全球化”[J].北京日報,2020.04.22第003版.
[2]劉志彪. 新冠肺炎疫情下經濟全球化的新趨勢與全球產業鏈集群重構.[J].
[3]劉安長.“新冠”疫情對我國的經濟沖擊及財政的對沖政策[J].蘭州學刊,2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