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志臻
眾所周知,李可染的現代山水畫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他在中國山水畫界一直是大家關注和欣賞的山水畫家。對于他是如何利用光影,怎樣將西方的繪畫語言運用到國畫中,并且還是那么成功。這些還要追蹤他老人家的藝術歷程。
在《李可染山水畫講義》中張仃是這樣評價的,李可染為中國山水畫革命開辟了一條健康發展的道路,我們要學習他的奮斗精神,創作態度與創作方法,而不是表面的抄襲與模仿。眾所周知,李可染的現代山水畫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他在中國山水畫界一直是大家關注和欣賞的山水畫家。對于他是如何利用光影,怎樣將西方的繪畫語言運用到國畫中,并且還是那么成功。這些還要追蹤他老人家的藝術歷程。
一、繪畫思想
李可染重視傳統,但從不迷信傳統,他尊重前輩的大師,他是從西方大師的繪畫中受到啟發,學習其作品的精神與規律性的東西,更重要的是“師造化”,他早年學石濤、八大,曾用很長的時間研究“八大”的畫,并由“八大”認識到董其昌用墨精純。后來又學齊白石。他學齊白石幾乎可以亂真。他每一次變化都苦苦思索。他面對大自然對景寫生,觀察的極其精微,畫的非常認真。
荷蘭畫家倫勃朗的對其的影響很深。因此他的畫常常在一片濃密的山石中留出一條白光,讓畫面對比強烈。他的畫黑山黑水中夾著一道白光正是從倫勃朗的油畫中得到的啟示。這也體現了李可染先生是很善于思考的。他自稱是苦學派。他的苦學告訴我們,畫畫要勤動腦,在正確思想的指導下勤動手、多鍛煉。要有頓悟,有意外發現,這樣才能夠不斷進步。
二、繪畫意境
在李可染的山水畫講義中他提到“可貴者膽,所要者魂”,在他那里“魂”即是“意境”。例如三峽的雄偉,太湖的煙波浩渺;桃花的嬌艷,荷花的純潔,這都包含著畫家的思想情感在內。李可染先生說,沒有意境或意境不鮮明,是絕對畫不出好的山水畫來。與大師相比,我們寫生常常是不假思索,或是思索的不夠充分就開始動手畫了。畫的時候也很難上升到“意境”的層面。我們往往重視筆墨的運用,而忽視了作品的靈魂是我們最重要的目標。
李可染在指導學生時說“一些學生畫畫要招魂”,其實就是獲得意境,要深刻認識對象,有強烈真摯的思想感情。所以寫生出來的東西總是比在房子里畫出來的有朝氣、有氣韻。這就是身臨其境給我們帶來的心理感受,讓我們不斷去思索的結果。
我往往會犯不假思索的毛病。這樣的結果就是畫出來的作品沒有意境。用西方透視、明暗、色彩技法來畫,缺乏感情色彩。這不是好的山水畫,是死的,沒有靈魂的東西。通過李可染講義的學習讓我體會到意境的營造需要全身心的投入。
三、繪畫的經營法度
李可染在解決寫生時候的意境,氣氛等問題后,在工作室完成取舍加工和提高,也就是經營法度,這也是一種藝術語言。齊白石是很講究意匠的。
意境的加工有剪裁、夸張、筆墨和色調、還有創作中可能發生的一些問題。剪裁就是要有所取舍,空白,有主從,突出主題,他舉例武松與孫二娘,武松一出場亂動,就全場無力了。這比喻非常形象,要收放得當。只要能夠更好的表現畫面就可以,切忌面面俱到;夸張是要抓住對象的本質狠狠地表現,強調地表現。要言簡意賅。筆墨和色調要根據畫面需要進行設計。
李可染也要求重復性的練習,這也是提高和認識的過程。抓住主要的,學通,深入重點,了解共性。
四、藝術是苦功夫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李可染先生七十歲的總結,兩句話“做一輩子基本功”;“天天做總結”。這是了不起的繪畫精神。他認為繪畫有三方面要做到,一是一般的造型能力,這可以素描為基礎,這是科學的,沒有壞處。二是專業的基本功,這要求我們觀察和苦練,深入生活和自然。三是掌握繪畫工具基本性能和基本功。這三點缺一不可。繪畫的關鍵是正確的道路和頑強的毅力。也是他的座右銘。
道路正確,遵循學序,“把全部的精力投入,還不一定能夠學好”。何況是三心二意。他每次出去寫生,都是很嚴格的要求自己的。他講到:每當自己畫完一幅畫時,就常常問自己,我是在畫畫還是在學畫和研究畫?結論是,我是在學畫和研究畫。他在七十多歲的時候,還謙虛的對自己說他是在學習和研究中。
“做一輩子基本功,天天做總結”,是他一生都在奉行的承諾。他對中國畫這個東方獨特藝術的理解,也讓我倍感震撼,他說中國文化體現出人的胸襟是博大的,中國人畫畫思想的境界最高處,是自由的狀態,已經不依附于任何物像,白紙對青天,胸中有丘壑,筆底有煙霞。這是很高的藝術境界和參悟。值得我去追求和領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