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向紅 申文仙 何悅 季麗明
摘 要:商業銀行“稅易貸”依托稅務部門提供的企業繳稅信息和納稅信用等級,給予企業一定的信用額度,具有純信用、審批快、辦理易、可循環的特點,對破解企業融資難融資慢,促進實體經濟發展具有重要作用。但在“稅易貸”業務的推進中,我們發現的一些問題,需引起信貸從業人員重視。
關鍵詞:商業銀行;稅易貸;風險防范
一、當前“稅易貸”業務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納稅信用信息體系不完善。企業納稅信用信息是“以稅定貸”的重要基礎。但目前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尚不完備,稅務部門對企業納稅情況、企業納稅信用評級、納稅黑名單等信息的披露較為有限。企業納稅信用信息采集、收錄、更新等存在滯后性。同時,歷史數據的連續性并不完整。極易對銀行信貸審核和貸后監測造成障礙,增加信用風險。
(二)貸款實際用途監管難。近年來,我國經濟增速放緩,企業騙貸、參與民間融資等現象時有發生。“稅易貸”產品雖然設定了完備的準入條件,但對實際情況的甄別難免會受到很多內外部因素的限制。如申報材料的虛假性、現場勘查的迷感性、裙帶關系的遮掩性等現象不可輕視,潛在的金融風險仍需緊密監測。
銀行“稅易貸”額度主要依靠企業所繳納的增值稅、所得稅。企業主在熟悉銀行“稅易貸”產品規則后,有可能故意多報銷售收入、多繳稅收,以便從銀行獲得更多貸款額度。同時,目前由客戶提供稅務部門出具的納稅證明。客戶存在提供虛假證明的可能,為有不良動機的客戶騙貸提供了便利。與企業所繳納稅收相比,企業主有可能獲得數倍于稅收的貸款,從而有利可圖。
(三)企業所繳稅收與其償債能力不一定是正相關的關系。企業的繳稅數據不能全面衡量其實際償債能力。有時可能出現企業繳稅越多而盈利越少,從而導致其償債能力越弱的情況發生。
有的企業經營多年,但產品檔次低,質量差,獲得訂單、業務的手段主要依靠壓低產品價格,行業競爭激烈導致企業利潤微薄;有的企業實際多年來一直是虧損經營,即使有微薄的利潤,但由于應收賬款回收困難,實際還款能力較差;有的企業因有大額的應收賬款未收,即使多年經營虧損,但考慮到如果停止經營,會導致存量的大額應收款更加難以收回,只能勉強繼續經營;有的企業有較多銀行借款與民間融資,為避免停業后受債務人的集中擠兌與逼債,即使經營虧損也不想關停。
(四)“稅易貸”申報金額+存量流動資金貸款余額與企業銷售收入不匹配。如2019年3月,某市工藝品有限公司為向銀行申請“稅易貸”150萬元,其提供給銀行申報材料顯示:企業2017年、2018年所繳增值稅分別是30萬元、28萬元,所得稅分別是2萬元、1萬元;2018年納稅評級為B級;近幾年企業經營較平穩,且目前沒有擴大產能的計劃;在郵政儲蓄銀行、農信社、浦發行共有流動資金貸款480萬元;2017年銷售收入945萬元,2018年銷售收入為935萬元。
依據上述材料,銀行按其所繳稅收測算的“稅易貸”最高控制額度155.5萬元。但企業在他行已有流動資金貸款合計480萬元。在經營較平穩,不存在擴大產能的情況下,企業向銀行申報稅易貸150萬元+存量流動資金貸款480萬元與該企業銷售收入存在明顯的不匹配性。
(五)有時所繳稅收的增減變化與其銷售收入的變化不同步。稅收異常增加可能導致銀行對企業的誤判,從而可能導致企業從銀行獲得大額的“稅易貸”。
一是稅收調庫影響企業稅收的變化。受稅收調庫的影響,有的年份稅收會存在異常增加的情況,而企業的實際銷售收入未有同步增加。
二是因稅收獎勵政策導致某年份企業稅收大幅度異常增加。如2016年、2017年,某縣政府部門為了引導某工藝品行業企業整體繳納稅收的提高,而要求排名前列的該行業企業大幅度多繳增值稅。事后政府部門再以獎勵的形式返還企業。致使企業名義稅收與企業實際稅負相距甚遠。因此,以企業名義稅收計算的貸款額度顯然具有很大風險。
(六)由于過度依賴企業所繳增值稅、所得稅收確定貸款額度,容易導致經辦行對企業實際控制人審查不嚴的情況。一些不良貸款企業主通過注冊成立新的企業(與原企業股東不同,但為同一實際控制人),容易在銀行取得較高額度的“稅易貸”。
二、風險防范對策與建議
(一)強化企業信用信息的數據化應用。目前,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數據化應用方面比較滯后。除人行征信和部分信用評級商業公司外,公檢法稅等部門在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方面,均存在信息較為滯后、數據較為有限等問題。建議政府部門通過盡快建立統一的信用體系,涵蓋公檢法稅銀工商環保等眾多領域,建立一個統一完備的信用信息大數據庫,最大程度地緩解金融機構與企業之間信息不對稱的問題。
(二)引入稅銀保企合作模式。“稅易貸”作為一種新型的信貸業務,實施過程中的潛在風險難以完全預測。若引人保險機構參與,將為“稅易貸”業務增設一道防火墻。稅銀保企合作,可以采取為企業信用投保、為產品項目投保或為企業投保等多種形式,按照貸款額度建立有限的補償機制。這樣,既有利于對銀行資產的保護,降低金融風險,又有利于促進“稅易貸”業務的推廣,緩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題。
(三)嚴格控制企業信貸總量。建議“稅易貸”額度應考慮銀行負債與銷售收入的匹配性,企業所有銀行負債敞口(包括企業主經營性貸款)+銀行申報信貸風險敞口不超過經調查核實企業上年度營業收入的30%。企業的營業收入應按企業的營業稅+增值稅及實際稅負倒推計算。同時,通過核對銀行存款流水、企業所交的電費水費、企業職工工資、企業產品的運輸費等方面,盡可能掌握企業真實的營業收入及盈利情況。
(四)嚴格落實貸款“三查”制度。嚴格落實貸款“三查”制度是銀行信貸業務健康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對“稅易貸”產品,銀行應認真落實貸款“三查”制度,對企業應從人品、產品和管理三個方面入手,全面進行貸前盡職調查。應摸清企業底細,通過多渠道、運用多種方法,對企業進行調查核實。通過認真調查,有效排除潛在貸款風險的企業。
1.開展企業主人品調查。一是認真調查實際控制人的綜合素質尤其是道德素質;二是認真調查實際控制人的資金實力的強弱,了解企業原始資本的積累情況;三是認真調查實際控制人的信用記錄。通過人行征信系統、公檢法部門、環保、稅務、勞動、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報紙雜志、廣播電視、互聯網以及同業、親友等多環節、多途徑了解企業信用、聲譽等情況,杜絕有不良信用記錄的客戶準入;四是認真調查企業實際控制人的對外投資行為,尤其應關注對實際控制人的非主業投資。應掌握其對外投資項目總投資、資金來源及構成,企業的經營及財務狀況、發展前景等,掌握對外投資對企業的影響。
2. 通過不同途徑認真調查核實企業生產經營狀況。
3. 認真核實企業銷售收入的真實性。
(五)精準分析企業納稅變化情況。如企業納稅發生大額變化的,應查找分析原因,避免對企業信貸政策的誤判。
對受稅收調庫的影響,有的年份稅收會存在異常增加的情況,而企業的實際銷售收入未有同步增加的,應按企業的實際銷售收入計算稅收,合理確定“稅易貸”額度。
對因稅收獎勵政策導致某年份企業稅收大幅度異常增加的,應按企業實際稅負匡算貸款額度,避免以企業名義稅收計算“稅易貸”額度帶來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