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軍 張國忱 陳欽華
摘 要:林業工程造林質量對于我國林業工程持續穩定的發展以及多重效益的取得,都有著至關重要的直接影響,所以相關部門和人員要高度關注,著重把握相關方面的影響因素,并提出更切實有效的應對策略,以此充分提升營造林的質量。下面筆者就對此展開探討。
關鍵詞:林業工程;營造林質量;影響因素;
近年來,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逐漸增加,國家對生態文明的重視,營造林工程建設力度也在不斷增加。為了保證營造林具有良好的質量,林業主管部門及社會主要參與方需要全面了解營造林質量影響因素,并積極采取有效的措施,這也是林業工程建設中需要重點關注的內容。
1 ?林業工程中營造林質量的影響因素
1.1 ?營造林綜合質量檢查不到位
營造林的質量檢查標準包括當年平原綠化造林完成面積及質量情況,造林后滿三年的林帶保存狀況,當年平原綠化造林完成面積及質量情況、造林后滿三年的林帶保存狀況、當年森林資源保護與管理、森林火災發生等情況。這些相關的檢查是確保營造林施工活動達到效果的實踐基礎,可以很好的對于林業情況進行了解。但是,在實際質量檢查中,當地林業部門對于綠化造林的數據統計不夠全面,在統計中缺少必要的智能化手段,單純采用人工合計的方式,很容易造成遺漏情況,而且很多地區在進行營造林統計中出現錯報和假報情況,不能真實體現一些地區的實際造林情況,這樣就影響了后期的營造林質量,不能讓技術人員及時的做成營造林計劃。
1.2 ?工作人員業務素養能力不高
營造林技術是一項比較復雜和專業性的工作,需要專業的學習營造林專業的人才以及在基層工作中比較有經驗的人才能夠擔當,雖然 2018 年我國林業和草原局制定了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計劃每年完成營造林 1.1億畝,確保到 2035 年全國森林覆蓋率達到 26%的要求意見,但是從以往的經驗來看,在營造林中雖然當年可以種植很多樹苗,但是很多樹苗不能適用當地的生態環境,造成在 5 年內死亡的數量較多。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還是營造林技術人員業務素養不高,在營造林中盲目的進行種植,沒有考慮培育適合當地氣候條件的新樹苗,新樹苗的試驗田建設一直進展的不是很快,這就影響了營造林工程的發展,不利于林業工程適合不同的地區。
1.3 ?營造林工程新技術以及林業保護發展較慢
目前雖然我國的森林覆蓋率每年都在增長,但是在整體的林業工程中,森林抵抗自然災害的能力還較差,每當遇到干旱和蝗蟲時,森林自身的抵抗力非常弱,一些新樹種并沒有發揮出自身特點,反而是更容易在整個生態鏈中迅速死亡。我國在加大引進鄉土樹種、珍貴樹種以及抗逆性強的樹種繁育力度,培育良種壯苗,確保造林成活率、保存率上做的并不好,沒有科學劃定林地、草地、濕地、沙地保護紅線,用最嚴格的制度保護修復天然林,全面停止國有天然林商業性采伐,協議停止集體和個人天然林商業性采伐等。因此,營造林技術并不只能停留在大力的宣傳上,要從實際出發,結合國外的先進營造林技術,創新我國在這一方面的優勢。
2 ?林業工程中營造林質量控制對策
2.1 ?營造林質量要進行科學的檢查
營造林質量控制檢查直接決定了林業工程的質量,在進行檢查中要明確責任事項,對于營造林的造林完成面積進行認真的核對,對于造林前和造林后的情況進行對比,確定營造林 3 年后森林覆蓋率是否得到加強,新種植的樹苗的成活率及對在其他樹種中的生態價值鏈是否都明顯的發揮出來。因此在進行檢查中林業部門要重視該項工作,從內部審批、監督檢查、到后續的階段性處理都要形成一套自上而下的制度,發現基層違法事件的要及時進行查處,并進行嚴格的處理,同時要禁止出現錯報和假報的情況,仔細檢查種植的樹苗的生長情況,進行詳細的記錄和對比,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其良好的生長。
2.2 ?提高工作人員的業務水平
對于基層的林業工作人員要進行及時的培訓,堅持日常培訓、專家培訓與項目培訓相結合的方式,要編寫通俗易懂和科學性、實用性強的營造林技術規范,讓每個基層的林業技術人員都能看懂,實行大戶示范、以點帶面、點面結合的管理辦法,使得每個參與營造林的人員都能掀起營造林的熱潮,政府要安排專項資金用于支持營造林技術發展,建立一些小型的營造林試驗田,讓營造林新技術在這些試驗田上得到最大化的體現。所有這些技術的開展,都是建立在技術人員的專業素養之上的,除了培訓基層技術人員外,林業部門也要培養高精端人才,讓他們分步驟的指導基層人員的工作,只有這樣才能做到營造林技術的積極推廣。
2.3科學選擇適當的種植技術
開展造林工程之前,工作人員需要事先調查好種植的區域,結合實際的工程特點選擇適當的樹木品種,貫徹落實適地種樹的基本原則,以此在最大程度上提升林木的成活率。工作人員需要采用特殊的技術調查實際的種植環境及土壤情況,綜合科學的管理技術選擇適當的樹木種類,這樣不但能夠科學合理分配種植樹木,還能夠降低植物病蟲等相關危害,保證整體植物的存活效率,是植被的種植面積進一步增加。
2.4 加強林業保護力度
良好的營造林技術同樣離不開我們的保護力度,在營造林新技術推廣后,要加強林業的保護,禁止一些大型的林業采伐行為,制定專業性和合理化的采伐舉措,保護好森林的基礎資源。同時對于一些營造林的優良樹種要做好保護工作,定期觀察其生長狀況和抵抗自然災害的能力,讓其在高效的環境中成長。在林業保護上,政府要舍得投入和花大力氣,要采用“互聯網 + 林業”的新模式對于林業大數據進行全面的掌控,從氣候波動、水分變化等數據了解林業樹種生存性,這樣才能做到良好的人為保護,達到科學的統一管理。
結束語
綜上所述,影響林業工程中營造林質量的因素有很多,主要與林業部門的檢查管理力度不強、營造林新技術的運用不到位有關。下一步,林業部門要對營造林質量要進行科學的檢查,合理的統計營造林后的新樹苗的成活率,做到精細化的管理,同時要提高基層工作人員的責任心,培養高精端的管理人才,加強林業保護力度,讓我國的森林覆蓋率達到新的高度。
參考文獻:
[1]姜國云.林業工程中營造林質量的影響因素分析與提升策略[J].中國林業產業,2019(10).189-190.
[2]張成瑞.林業工程中營造林質量的影響因素及強化策略[J]. 南方農機,2019(08).135-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