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 王然然 等
黨校是學習、研究和宣傳黨的基本理論的主陣地,是培訓和輪訓黨員領導干部的主渠道。黨校后勤工作是黨校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黨校的窗口單位,關乎黨校的形象。學員進來學習,吃得是否健康、基本生活是否方便、環境是否干凈舒適,都關乎著基層黨校的聲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學員的學習效果?!包h校姓黨”這一根本屬性決定了黨校的后勤服務保障工作不同于一般的后勤服務保障,要求處處做示范,事事作表率,人人當標兵。
后勤服務管理是一項復雜而又系統性的工作,是黨校教學、培訓、科研及管理工作的堅實后盾,充分利用現有條件提供優質的服務,是后勤管理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點。朝陽黨校后勤服務涵蓋教學教室會議室管理、餐飲服務、學員住宿、校園綠化美化、校園安全、修繕維護、動力保障、工程管理、固定資產管理、辦公用品采購等各方面,管人、管事、管物,點多、線長、面廣,工作量大而且瑣碎繁雜,綜合性強。
長期以來,由于行政管理體制的原因,基層黨校后勤服務管理一直與市場脫節,表現出一定的滯后性、粗放性特點。對此,黨校進行了后勤服務社會化改革,將物業服務委托于專業的物業公司。通過社會化改革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黨校物業服務質量。
而新形勢下,黨校辦學規模逐步擴大,對后勤服務保障、服務內容、服務態度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央黨校逐步引入精細化管理方法,且出版《黨校辦學質量評估指標體系研究》一書,用于指導提升教育培訓質量。
精細化管理起源于1911年美國的 “科學管理之父” 弗雷德里克·泰勒出版的《科學管理原理》,更廣泛的應用是在日本豐田公司為首的企業中。精細化管理的核心是落實管理責任,改變粗放的管理方式,將管理責任具體化、明確化,降低各項成本費用、提高有限資源的利用率,提高執行力和工作成效。作為一種全新的管理理念引入黨校的后勤服務保障,對后勤管理制度、管理內容、管理方式各個要素進行全新審視,探索服務上的精細化和服務中的專業化。
1.人員服務意識淡薄。后勤人員在工作中采用比較傳統的服務模式和陳舊的管理制度,缺乏創新性,導致在工作中出現人員執行力和理解力的差異,工作效率低下,后勤質量不高。
2.管理不夠專業與規范。目前,后勤管理工作還在逐步適應社會化改革需要,慢慢調整工作模式,在新舊模式的切換中,與真正專業化、規范化的管理還有很大的差距,與精細化的距離更遠。
3.后勤管理制度不健全。健全而規范的制度是后勤管理工作正常運轉的基礎。近年來,學校的后勤管理制度在不斷調整,出臺多項內部控制制度,作為各項工作自我調節、自我約束的內在機制。但是,在后勤管理制度方面還存在很多的漏洞,制度規范化不足,管理流程不順暢,極易在開展工作時“打亂仗”。
4.監督機制不健全。后勤管理部門難有系統的監督機制,有工作任務、有人員干工作,具體完成效果如何評估缺乏相關制度,在管理與服務逐漸分離的趨勢下,如何監督、評價服務,如何利用監督與評價結果尤為重要。
1.深入探索后勤服務社會化改革。在現在社會化改革的基礎上繼續深入推進,委托專業的物業公司提供專業的服務,使后勤管理更加專業化、科學化、精細化。在改革過程中,不能單單依靠一個部門或者一個人完成工作,而要將后勤部門全體工作人員擰成合力,共同努力完成。
2.提升后勤管理隊伍綜合素養。在后勤管理工作中,要在工作中逐步浸潤與校園文化有效結合的精細化管理理念,從各項基礎性工作入手依據自身特點分段、分層實施精細化管理,從而使精細化管理更加明確,保證后勤管理工作更好開展。此外,建立一整套合理有效的培訓、學習程序,保證工作人員保持良好的工作水準與專業素養。
3.構建完善精細化管理制度。后勤管理部門工作職能面廣事繁,為保證后勤服務質量必須梳理完善制度,將工作細致入微的進行分配,定崗、定則,將所有工作仔細落實到每一位工作人員身上,也保證每一名工作人員承擔合適的工作量,使整體工作團隊合力最優。在流程和標準的制定過程中,要突出全面化、具體化和可量化的特點,使工作人員在工作中易于掌握,也便于考核。通過可量化的表述使工作目標清晰,以保證服務質量的穩定。
4.做好精細化管理中的監督工作。要定期開展精細化管理評估工作,監督落實效果,并不斷優化管理。在監督過程中,應堅持內部監督與外部監督相結合的方式,使后勤精細化管理得以更好實現。內部監督需要抽調骨干人員組建監管小組,對日常各項管理定期、不定期進行檢查,全面進行監督。外部監督主要是收集校內師生的反饋意見,師生的反映情況如何,是否需要進一步改進,這些都是非常值得關注的問題。所以,要及時收集并正確評估各項管理標準的實施效果并及時改進,才能真正做到精細化,才能得到師生們的真正認可。
總之,在后勤服務保障工作中,堅持做到“精”“細”“管”,以制度形式確定標準的流程,并貫穿于后勤工作的各個工序、崗位和環節,促進后勤服務的標準化、規范化和制度化,將“姓黨后勤”和“優質后勤”落到實處,從而提升后勤服務管理水平及管理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