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安 張 慧
新時期大學生創業成為了時代熱議的話題,這不僅是大學生實現自我價值、解決就業矛盾的重要突破點,對于國家的人才培養計劃落實而言也有很好幫助,這成為了很多高校和相關機構都在主推的教育項目。但結合實際的研究以及各類學者的調查數據來看,大學生創業的成功率相對較低,整體上還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如何解決這類局限性將會直接決定著大學生創業項目在未來是否能夠得到長足發展,決定著大學生創業能否在未來成為國內教育培養人才的重要做法。
結合國內知名統計機構的調查數據研究可以看出,自由是大學生創業的最大動力,大學生創業意愿在2010年前后開始逐漸增長,直至2015年達到了最高峰,當前大學生創業意愿的持續高漲,這主要是由于時代發展和相應項目推動所促進的。在實際統計報告中可以看出,受訪的大學生群體中創業意愿強烈的占據了總體人數的30%,有一定創業意愿的占據了57.9%,從未想過創業的只占據統計人數的12.1%。由此可以看出,很多大學生對于創業都是有十分明顯的傾向。在為何要創業這一個問題回答時,31%的大學生選擇了追求自由的生活方式,26%的大學生選擇了賺錢,18%的大學生選擇了實現個人的理想。由此可以看出,賺錢不是大學生創業的主要驅動力,而自由的工作方式才是他們的首選。
此外,工學管理學經濟學專業的大學生對于創新創業感興趣的人數比例相對較高,這些專業的學生在總創業人數占比中可以達到近70%以上,而對于農學、醫學、藝術學等專業性較強的大學生而言,他們的創業意愿則顯得不是很高,對于創業創新等項目沒有太多的熱情。在創業時間的選擇上,20%的學生選擇了在大三創業,15%的學生選擇了在大四創業,由此可以看出,在校期間做出相應的創業項目實踐,很多大學生都在認真思考的問題。在創業的地點方面,有近35%的學生選擇了一線城市,50%的學生選擇了二線城市。由此可以看出,對于學生而言,城市水平的高低將會直接影響著他們的創業意愿。
浙江是國內經濟發展相對較快的區域,在電子商務的推動下,也催生了像杭州這樣經濟快速發展的城市。因此,在浙江杭州地區很多的高校都在推進與之相關的創業項目,浙江市教育局也結合著大學生創業提出了相關的三年行動計劃,采取各類的優惠措施,鼓勵大學生自食其力,開始自己的創業之旅。在三年過后,杭州市召開的大學生創業模式研討會上,杭州市共青團市委以及相關的大學生創業聯盟人力資源管理部門就整體的創業情況做出了通報,其中創業企業達到了近4500家,參與創業的大學生近萬人直接帶動了就業近2萬個名額,但是整體的成功率相對較低,屢遭瓶頸,雖然構建起了相對較為成熟的創業模式,但是還是需要結合所遇到的局限性來做出相應調整。浙江地區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所遇到的局限性,值得全國大學生深思,也頗具代表性。因此,在本文中筆者試圖結合浙江地區的實際情況,談國內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局限,進而為他們的創業之旅提供可靠而實際的理論參考。
1.資金收集途徑相對較少,資金籌集數額相對較低。這和國內媒體所做出的統計結論是一致的,結合調查可以看出,大學生在創業初期所獲得的資金普遍是相對較為匱乏的,大體上都在1萬元以下,這對于新時期的創業項目推進是遠遠不夠的,很多的大學生創業資金也來自于自籌、同學借貸,或是親戚朋友的借款,很少有能在畢業就直接拿到相關企業投資的。因此在資金方面確實會嚴重影響整體項目的推進。目前我國在金融市場的發展還有很多的進步空間,特別是對于創業投資者而言,由于機制不健全以及整體發展的問題頻發,在很多的資金處理項目方面存在著一定的困難,對于大學生而言更是如此。能夠通過商業貸款以及各類資助等方式獲得創業啟動資金的大學生是十分少的,資金不足會嚴重制約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的硬件購置和軟件安裝,使得他們在創業初期就遇到很多的困難。
2.創業經驗相對欠缺。大學生創業者不乏熱情,也不乏動力,在學校的學習過程中,他們對于一些行業知識可能也有所涉獵,因此在理論性方面是不存在問題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身處象牙塔中的莘莘學子很多對于社會的實際情況都不夠了解,而理論聯系實踐才是取得成功的最好方式,也是檢驗真理的唯一途徑。但是由于缺乏實踐這一個項目,他們掌握高水平的理論,卻沒有辦法在處理實際業務過程中得心應手地予以操作。因此,經驗的缺乏也會成為制約他們創業項目推進的重要因素所在,單憑一腔熱血在團隊管理建設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會日益突出。對于各類市場行情把握得不準確,也會使得他們的決策存在著很大的漏洞。
3.缺乏核心技術或優勢項目。對于創業者而言,如果想拿到相關的投資或者獲得市場的認可,就必須擁有自主的核心技術或者優勢項目,只有這樣才可以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在高飽和度的行業發展中旗開得勝,得到相關巨頭企業的重視和關注。但結合實際的研究來看,對于大部分的大學生創業項目而言,基本上沒有太多涉及核心技術和優勢項目的部分,因此在市場競爭力和團隊發展等多維度方面都顯得十分不夠。
4.大學生創業項目缺乏風險意識。很多大學生對于創業抱有極高的熱情,他們也想通過創業來實現自己自由工作和生活的理想,這本無可厚非。但是需要對創業所具有的巨大風險擁有正確的認識,否則當遇到問題時,他們沒有辦法做到足夠承受,特別是在心理方面,這與他們創業素質的缺失存在著直接的聯系,對于創業項目的艱苦性所做出的準備是嚴重不足的,這也是導致大學生企業在創業項目推進過程中存活率相對較低的原因。因此,可以看到社會上很多的大學生創業者在很短的時間內就遭遇到了各類問題,因而倒閉停業成為了他們的最終歸途結合實際的。統計調查來看,有30%的創業者認為心理素質足夠過關,可以應對各類風險,但僅有10%的創業者對潛在風險有過相關的預警機制設計,由此可以看出該問題存在的影響。
5.在人才招聘和團隊管理方面,大學生也不夠擅長。眾所周知,人才是21世紀企業發展的重要助推力,特別是對于大學生團隊而言,想要獲得好的創業效果就必須要吸引各類人才的加盟,只有這樣才可以使得1+1>2,促使企業的發展能夠獲得持續的保障。但是,結合實際的研究來看,大學生創業項目的整體規模相對較小,在人才招聘方面門檻設置相對較高。很多的大學生都對求職者有著過分要求,這就會導致相互之間的融合存在著很大的困難,彼此之間也沒有辦法真正地做到默契合作。因此,無論是在招聘模式還是在實際的相處方式方面,都需要做出相應調整。
1.擴大融資渠道。政府部門需要重視大學生創業中資金途徑較少、籌資數額相對較低等問題。作為政府和相關的社會機構而言,應當在各類高校發展的過程中予以政策性的扶持。比如,政府設立的普惠創業資金以及社會機構所提供的幫助就可以給很多的大學生創業者解決燃眉之急。作為學校的管理者,也應當結合著大學生創業的實際發展情況,對于一些優秀的項目予以相關的資金補助,只有這樣才可以使得大學生創業者在遇到各類的資金困難時,能夠及時地解決,進而促使大學生創業項目的持續推進。在大學生創業者創業項目度過初期階段后,相關的銀行也應當結合著政策予以一定的扶持,只有這樣才可以保證創業項目能夠得到持續的發展和穩定進步。
2.在創業經驗缺失方面,相關的高效管理者應當做出自我的反思。結合高校大學生創業課程的改革和相應機制的調整,提升整體的教育效率,提高學生們的學習收益,使得大學生能夠在校期間真正地掌握相關的創業項目。在大學生創業園孵化過程中也應當注意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不能單純地重視理論或單純地重視實踐,應當做好二者的結合工作,特別是由專業的老師帶隊來提高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使得他們真正地能夠將自己的想法和社會的實際情況,做好充分接軌。
3.對于缺乏核心技術或優勢項目的局限性。應當結合著導師帶隊、社會企業加入、校企合作以及學生自我探索參加各類競賽項目等多元的方式來予以解決。特別是對于一些科技創業項目而言,應當予以大力扶持,只有這樣才可以使得大學生創業項目的含金量與日俱增,可以使得他們的創業項目在實際的發展過程中能夠真正具有核心的技術。對于一些為了創業而創業的項目,則應當及時地予以告誡,比如開網店、租門面做生意等這類的項目,不僅沒有太多的利潤空間和發展前景,對于大學生的個人成長而言也是不利的。因此,作為相關的創業老師應當及時地予以合理指導。
對于各類風險意識問題也應當結合著教育和實際案例分享的模式,提升大學生的處理能力,特別是在機制的建立方面,作為導師和校企合作的管理者應當多給大學生教授相關的知識,使得他們在創業開始之前和創業開始初期能夠真正地就企業可能遇到的潛在風險做出足夠準備,尤其是在心理、技術、專業性等方面,只有這樣才可以使得整體的風險意識得到真正提升。在人才招聘方面則應當結合各類的課程教育和活動模式開展,告誡大學生正確的相處方式,提升他們對于人才的認知,使得創業者能夠和相應的合作人員之間,構建起正確的工作關系,相互之間共同努力,這對于整體的項目推進而言很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