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欣欣 錦州醫科大學
高校大學生是青年一代的主力軍,關系著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情感教育是在教育中關注并了解學生的情感,情緒,態度以及信念,及時正確引導和培育學生的正向情感,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使之內化成優秀的品質的過程[1]。在高校教育中,僅僅依靠學校制度來管理學生是行不通的,在追求更多人文關懷的當今時代背景下,還需要融入情感教育,使得管理變得更加有溫度和接地氣。
目前高校大學生面對就業,家庭經濟,人際交往,學業,戀愛等壓力產生一些心理問題,最終導致道德情感失衡[2]。因此,日常學生管理中引入情感教育,通過情感上的人文關懷,可以有效的促進高校學生管理工作。
隨著社會與經濟的發展,時代推動下的快速網絡滲透到人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已經成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網絡可以消除信息壁壘,豐富業余生活,提升工作效率等,這樣的環境一方面給大學提供了廣闊的學習空間,促進學業。但是另一方面也會有一些消極影響,不良的風氣和負面信息會使大學生失去思維,迷失方向。由于他們的思想長期浸泡在網絡上雜亂的信息中,且經受了西方不良文化思潮的沖擊,這給大學生思想教育帶來了一定的難度。這些都是新時代對教育提出的挑戰,要求我們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不但要豐富學生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對他們進行情感教育,激發大學生的情感共鳴,緊跟時代潮流,培養身心健康、適應社會發展的全面人才。
大學生會面臨很多的情感問題,如果解決不好,就會對他們的思想情感產生沖擊,加上大學生本身的情感波動大,易產生一些不良的情緒。良好的情緒會激發積極向上的心理,反之會對大學生的發展產生消極影響導致不良后果。同時由于不同的教育背景,不同的家庭教育,不同的性格與閱歷,一些錯誤的思想觀念會導致大學生心理失衡現象,情感出現孤獨感,空虛感,自卑感。這樣就要求將情感教育放在一個重要的位置上,加強對大學生正確的情感教育,學會建立與培養正面的情感體驗,從而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走的更加順利。
每個大學生的性格中都隱藏著自己的情感與思想,若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重視情感教育的特殊作用,調動大學生這些情感與思想,使其產生積極的作用,對于提高學生管理工作效率有十分重大的意義。情感教育正是以以情感人,以情動人的原則,主張思想政治教育者,特別是高校輔導員以高度的責任感和熱情去關懷和尊重學生。了解學生日常態度,情緒和信仰等,激發學生對學習和生活的積極性,使學生能夠從內心真正接受教育者的一言一行,幫助學生構建良好的人際關系網絡。
作為大學生的人生導師和知心朋友,高校輔導員需要通過大量的細致思想政治教育來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情感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中潛移默化的教育,散發著一種巨大無形的精神力量。但由于現實生活中,輔導員對情感教育理念認識不足,運用不足以及情感溝通技術不成熟[3],導致有的輔導員不愿或者不去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缺少工作熱情,對學生缺少關心和耐心,使師生關系冷漠,不利于學生管理工作。情感教育的根本出發點是在于輔導員自身素質的提高[4]。作為輔導員要不斷地加強自身道德品質修養,用自身內在素養和行為舉止去影響學生,用言傳身教去感染學生。
高校輔導員提前做好學生心理預防工作,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可以利用個人談話,座談會以及社交軟件等方法,掌握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存在的問題,真實掌握大學生的心理動態[5]。特別是遇到不良心理的學生,高校輔導員要給予更多的關注和情感方面的關懷。
每個大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在對大學生情感教育的實施過程中要因材施教。首先情感教育要融情于景。情境在一定程度上會制約情感的產生,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在不同的教育環節,營造出適合當下氣氛的情境,通過班會,主題教育等來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情操。其次,情感教育要把握時機。一旦發現學生的不良苗頭需及時阻止,進行適時的干預和教育。最后,情感教育要以情育人。情感是可以傳播到他人身上,使之與自己共鳴,高校輔導員要抓住這個特點,學會以情動人和以情育人。在日常談話中,要熟練運用語言藝術,可以提高情感教育成效。
結語:情感教育是當今高校應全面實施的管理教育模式,是傳統制度教育的補充和改進。實際上在學生管理工作中情感教育的滲透仍然不夠,所以高校輔導員更要在日常學生管理工作中,積極對大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并結合社會與家庭的力量,探索出進一步加強情感教育實施性的對策,培養出富有積極情感且具備才能的全面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