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玲 柳州城市職業學院
思政理論課是高職高專階段的必修課程,是學校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活動的主要基地,對于高校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樹立有著積極的作用。目前,在高職高專院校思政理論課在教學效果上存在著一些不良現象。在思政理論課教學的意義與實效性之間呈現出不平衡性,如何增強高職高專思政理論課實效性是目前亟需解決的問題,本文從思政課教學的現狀出發提出了增強實效性的具體方法。
1.高職高專學生學習思政課的積極性不高。多數學生不理解為什么要在高職高專階段開設思想政治理論課,對其存在價值不是很清楚,認為思想政治理論知識對于以后求職和工作也沒有實際意義,認為高職高專就是學好專業技能、將來能夠謀求高收入的職業就可以了。缺乏對思政理論課的正確認識以及學習的熱情,更沒有意識到學習思政理論是提升思想道德素質,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的戰略要求。當然,也有一些學生認為思想政治理論課就是講述一些大道理,空洞,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社會問題和個人問題。理論課程內容嚴重脫離了社會實際,沒有實際價值,對于學習的自覺性與積極性也就無從談起,因此,思政理論課積極主動性的缺乏嚴重制約了思政理論課的實效性。
2.高職高專院校對思政理論課的認識不夠。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有強烈的問題意識,要以重大問題為導向,抓住關鍵問題進一步思考研究,著力推動解決我國發展中面臨的一系列突出問題和矛盾。”有些高職高專院校對于思政理論課的專業性、以及其它課程所特有的思想教育性質認識不夠,也阻礙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導致學生對于思政理論課的不夠重視,而且這些院校都是比較重視成績而忽視教學過程的考核制度,這種單一的考核制度嚴重阻礙了思政理論課的實效性。
3.有限的教學條件使教學實效性得不到提高。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與進步,多媒體技術也得到了廣泛的運用,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運用PPT、視頻以及聲效等,給學生更為直觀的展示,有助于教學重點與難點的講解,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果。然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高職高專還存在教學資源偏向專業課程,思政課時少,大班、合班授課等問題,對于思政理論課實踐性教學環節比較欠缺甚至忽略,不能很好的將學生學到的理論知識與具體的實踐相結合,嚴重阻礙了高職高專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這些種種原因嚴重阻礙了思政理論課教學效果的提高,從而降低了高職高專思政理論課教學的實效性。
4.高職高專思政教師對教材理解程度不夠。有些高職高專院校的思政教師,對于思政教材內容沒有從根本上把握住,對于教學對象以及內容也沒有進行充分調研,也與學生的專業脫節,因此在備課時也就無法結合學生特點、專業能力以及社會的實際情況來展開,導致上課內容不符合學生實際的需要,也無法將教材內容轉化為教學體系;在授課時一味的照本宣科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當代大學生的需求,導致學生在上課不能做到全神貫注的聽講,從而也就降低了思政理論課教學的實效性。
1.提高思政教師自身素質,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起著主導作用,由知識體系向價值體系轉化,由知識層面向思想層面轉化,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通過生動、深入、具體的縱橫比較,把道理講明白、講清楚。
2.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在傳統的理論教學中,教師一般采用的是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學生在課堂上是處于被動學習的地位,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方法都是由教師來掌控的,使學生處于一個消極被動的狀態之中。而新的教學理念則認為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處于主體地位,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原則。
3.有效探索多元化教學途徑。隨著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廣泛應用,微課、慕課等多種新型教育方式已經得到了廣泛開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通過慕課開展教學活動,可以將線上與線下教學實現有機結合。在課堂教學中,思政教師除了串講章節知識點、梳理思政體系框架之外,還可以增加知識性視頻和圖片等容易激發學生興趣的講課內容。在課堂教學完成之后,可以在慕課平臺增加一定比重的網絡教學,在教學視頻當中適當加入一些小提問,便于學生做到溫故知新,同時學生可以將自己在學習過程當中遇到的問題和疑惑在討論區進行留言,有教師和同學一同進行解答。
4.引導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社會實踐是作為一種教學手段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不能為了社會實踐而實踐,在學生參加實踐之前要給他們布置相關的任務,讓他們有目的的加入到實踐中去,讓高職高專的學生認識到自我價值的實現,從而更大程度的實現思政理論課教學的實效性。
結束語:高職高專增強思政理論課的實施,從根本上提高思政課教學的實效性,是一項巨大的工程。我們只有正確認識高職高專思政理論課的特殊性,不斷尋求新的教學方法和途徑,才能從根本上改善高職高專思政理論課教學的現狀,不斷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從而確保思政課實效性的不斷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