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敏 河南工程學院
為了解決當前高校中存在的因家庭經濟困難而無法就學的問題,每個高校都頒發了一系列的高校資助政策,其目的是幫助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順利完成學業,不使任何一個大學生因為家庭經濟困難而被迫退學。然而在對貧困學生進行資助的過程中,要注重的不僅僅是培養具備高實踐能力的高級知識人才,更需要培養形成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新時代青年。這些要求都使得高校在資助學生的同時要更加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確保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扣好人生的第一道扣子。大學輔導員作為高校資助工作與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線工作者,在工作中一方面要確保貧困大學生順利受助,另一方面要充分注意受助大學生的思想變化,幫助貧困大學生成長成才。
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大多擔心自己因為上大學而加重了家中的經濟壓力產生自責心理,也會因為家中對自己的期望比別的家庭更高而產生負擔心理。在這些壓力的驅動下,多數貧困家庭學生開始盲目兼職但往往收入甚微,拼命學習而找不到合適的方法,在面對困難和挫折的時候也更容易產生焦躁的情緒,即使有部分學生在平時的學習和工作中的表現很好,也會受到焦躁、急躁情緒的影響在一些重要關鍵的考試、面試中發揮失常,從而產生自我懷疑的心理變得更加急躁、焦躁,如此這樣往復循環,不斷惡化。
一部分貧困學生特別是建檔立卡學生,從小就在一個經濟困難的環境中長大。面對困難有的學生通過刻苦學習、積極參加學校的實踐來不斷發展和完善自己,改變自己的命運。而有的學生卻因為害怕家庭經濟情況差而被別人輕視,一味的與比自己家庭條件好很多的同學進行攀比,再加上由于缺乏社會經驗而受到不法分子的蠱惑,在無意識的情況下進行違法活動。更有甚者因為自己的家庭經濟情況而變得壓抑、敏感,逐漸把自己封閉起來,在遇到挫折后不愿意和同學、老師溝通,甚至還產生敵視同學、敵視老師、敵視社會的極端偏激心理問題。
目前的貧困大學生往往更愿意接受物質上的資助,認為物質上的資助更能解決自己的經濟問題,從而更多的愿意通過申請國家助學金、國家助學貸款、勤工助學來解決自己的家庭經濟問題。一部分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忽視了思想建設的重要性,沒有充分認識到正確的思想所能發揮的長期的能動作用遠遠大于當前短暫性的經濟補助。他們往往表現在不愿意參加學校、學院組織的思想教育工作,抵觸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認為參加思想教育活動是自己比別人差的表現。
當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最普遍的形式就是救濟式的幫助,對符合條件的學生直接進行經濟資助,但是短暫性的經濟扶貧并不能改變部分學生在思想上出現的問題,而且還極易產生對助學金的依賴心理,導致一部分學生產生不勞而獲的懶惰心理,認為提交一些證明材料就可以獲得補助,從而過分的強調自己的物質利益,不利于貧困學生產生通過自立自強、充分提升自己來改變自己的命運的價值觀念。
在面對不同的成長問題時,高校輔導員要進行一對一的全面幫扶。在盡可能全面的了解個體貧困學生存在的問題后對癥下藥,開展個體教育,進行有針對性的幫助和思想政治教育。輔導員要具備敏銳的觀察問題能力和有效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解決貧困學生的思想政治問題時,要發現學生存在的主要問題,從復雜的家庭困難現象中,找到導致學生心理發生變化的本質原因,針對不同學生的不同本質原因進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從而改變一部分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只是形式,并不能真正解決自己的問題的錯誤認識。要善于透過部分學生存在的問題找到學生整體中存在的不足,堅持個體教育和集體教育的結合。面對學生存在的多種多樣的問題,要抓住問題的本質,以學生樂意接受的形式開展廣泛性的思想教育工作。高校輔導員在解決思想和心理問題的時候要對個體出現的問題進行整合,探索出更有針對性、更全面的群體教育方案。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不應該僅僅拘泥與講座、宣傳等形式,可以結合學生的興趣運用多媒體數據,引導學生廣泛參與,比如根據當代貧困大學生存在的思想問題,通過互聯網的形式拍攝情景短劇,進行潛移默化的素質宣傳教育,或者舉辦有關家庭貧困生的辯論會增強學生間的交流,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當前學生產生的思想問題一部分原因來自于面對家庭的經濟壓力和父母期望所表現出的心理負擔。這就要求高校在進行思想政治工作的時要與受助學生家庭進行密切聯系,家長是學生最初的啟蒙老師,家庭環境也最能反映學生出現問題的根源。因此學校要和家長保持密切的聯系,學校要了解貧困學生在家中的變化,了解學生在家中生活交往與思想變化。同時學校也要把學生在學校中的表現及時與家長進行溝通,通過溝通全面掌握學生的思想走向。需要注意的是,在和家長溝通的過程中也要顧及到學生的情緒,充分考慮學生的尊嚴,避免因為家長與學校之間溝通形式不合理使學生產生嚴重的逆反心理。
在解決問題的時候要注意質量互變原則,認識到任何事情的發展都是循序漸進的過程,不能急于求成。在解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問題時,要制定短期計劃和長遠計劃,重點解決當前學生最關心、最急切的問題,幫助學生順利戰勝困難。同時也要制定長期計劃,一方面可以通過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優秀典型進行宣傳的形式幫助學生形成自立自強、勤奮向上的價值觀。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經常與學生干部交流,全面排查、查漏補缺、匯總出現問題的學生,注重對學生持續性的幫助。通過進行長期性的、定時性的溝通交流,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在交流溝通的同時做好記錄,并且通過觀察、記錄、研究學生的思想動態,不斷引導學生對自己價值形成充分的認識,從而使學生本人不斷進行自我教育,幫助學生樹立積極向上的觀念。
注重對家庭經濟困難應屆畢業學生的就業心理輔導,幫助家庭經濟困難畢業生形成正確的擇業觀。目前,一部分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在四年的經濟補助中產生了依賴社會、不勞而獲、投機取巧的錯誤思想。加之目前應屆畢業生就業形式嚴峻,畢業后不能及時找到合適的工作,導致部分學生產生巨大的心理壓力逐漸影響身心健康。針對這一情況,學校可以積極與一些愛心企業進行聯系,通過校企之間的聯合,給一些希望兼職的學生提供一個安全、可靠的就業平臺,一方面幫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緩解經濟壓力,另一方面避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產生懶惰、依賴的心理。同時高校輔導員也應當重視對家庭經濟困難應屆畢業生的心理輔導,幫助學生樹立積極向上的就業觀,這就要求高校輔導員建立一整套較為完整的就業心理輔導機制,并且在實踐的過程不斷完善自己的方案。高校也要鼓勵學生自主創業,通過各種方式加大國家對貧困大學生資助政策的宣傳力度,并且鼓勵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回到經濟貧困的家鄉創業,積極投身到“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大潮,帶動地方經濟。
除了通過與家長、企業、學校聯系等方式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外,還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社團的作用,畢竟貧困大學生最主要的接觸群體是大學生群體,在處理問題上與自己的同學有更相似的思想方法。他們有著相同的生活圈,共同語言也更多,也更容易受到自己同學的影響。所以學院可以成立專門用來解決貧困生問題的社團,通過定期舉行交流會的形式,幫助貧困學生敞開心扉和其他學生進行交往,促進人際交往能力。同時社團也可以適當舉行一些社會實踐活動,比如可以通過學生社團組織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定時去孤兒院進行義務活動,去養老院陪孤寡老人聊天、下棋,或者進行保護環境義務勞動等形式,增加貧困生的社會責任感,樹立他們為人民服務、以人民為中心的服務意識。
當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十分復雜,但是不論工作如何復雜,最重要的是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工作思想,推動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全方位發展。特別是在解決貧困大學生思想政治問題的時候不應該拘泥于具體形式,結合時代背景不斷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