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蕾 江西司法警官職業學院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在《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中明確提到:應培養學生信息化環境下的學習能力;開展多種方式的信息技術應用活動,創設綠色、安全、文明的應用環境;鼓勵學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動學習、自主學習。
高職院校傳統法律類課程課堂教學中普遍存在一些問題,影響了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第一,學生學習能力層次、學習需求層次參差不齊,現行的課堂教學只能滿足中等學習能力層次及大部分學生的學習需求,教學中出現一部分學生跟不上,另一部分學生無法滿足學習需求的現象;第二,現代化教學手段僅限于多媒體教學,互動性不足,學生學習熱情不高;第三,師生的交流僅限于課堂,學生的一些問題無法得到及時的解答。
移動學習是一種在移動設備幫助下的能夠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發生的學習,它能夠有效地呈現學習內容并且提供教師與學學生之間的雙向交流。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及移動終端設備的不斷成熟完善,移動學習憑借其便攜性、高效性、個性化的特點受到廣大學習者與教育者的重視與青睞,給傳統的教學帶來了機遇和挑戰。
首先,將移動學習引入傳統的法律類課程教學,有利于激發高職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其學習主動性,明確學習目標;有利于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實踐能力、信息素養及發現、思考、分析及判斷能力。其次,移動學習過程中,通過將教學內容進行碎片化、系統化,有利于拓展和深化法律類課程課堂教學內容,提高教學質量。再次,移動學習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有利于創建新型的學習環境,推進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最后,移動學習對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有利于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及信息化水平,完善教學隊伍的建設,從而進一步推進信息化教育進程。
1.移動學習內容的設計。設計移動學習內容時應考慮到教師“教的需求”和學生“學的需求”,教師應摒棄把所有課程內容都轉化為移動學習內容的觀念,應選擇教學內容需拓展、教學手段無法在傳統教學環節中展現、教學中的重難點問題、學生學習需求差異較大的教學內容,設計合理的學習情景,借助高職學生喜聞見樂的學習形式和平臺,有效地引導與組織學生進行移動學習。教學設計應達到以下幾點要求:第一,教學目標清晰,教學內容實用且夠用,符合課程標準及專業特色。第二,教學內容信息化程度適當,符合教學實際需求和高職學生的認知規律;拓展的教學內容應注重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第三,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與學生能進行高效的互動,針對學習反饋及時調整教學策略。第四,教學形式與手段應易于高職學生接受,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2.移動學習方法與手段的改變。傳統課程的以講授為主的教學方法,學生的學習比較被動。移動教學時,教師的角色應從講授者轉變為引導者、組織者、督導員。教學應以學生為主體,組織學生通過討論、自學、展示等活動進行合作學習和自主學習,完成知識的積累和儲備;合理運用行為學習法、認知學習法、探究學習法、PBL基于問題的學習法、群組學習法、體驗學習法、情景模擬學習法等學習方法進行移動學習,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通過“線上+線下”的教學模式,合理、有效利用微信、QQ、微課、慕課、網絡精品課程、超星學習通、學習強國等資源平臺豐富學習手段及方式,激發學習興趣;通過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量化,激勵學生主動參與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完成線上、線下的學習任務。
3.移動教學資源的建設。移動教學資源的建設應遵循信息化及常態化的原則。一是將傳統課堂中的各類教學資源,如教學設計方案、課程標準、多媒體課件、試題集、案例集等資源進行數字化、碎片化、系統化、多元化處理,使得移動教學資源更適合在網絡上傳遞,更符合移動學習的特點與要求。二是要不斷更新、豐富移動教學資源,除了可以借用現有的網絡教學資源外,還可以鼓勵教師和學生制作視頻、微課、慕課等,不但可以保證移動教學資源建設的常態化,而且還可以更大程度的激發師生參與移動教學的興趣,提高師生的信息化能力。
4.移動學習的評價與考核。移動學習突破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學生可以在任何時間與地點進行學習,傳統課堂中的督學與導學方式、學習評價與考核方式都面臨挑戰。一方面,高職學生具有專注力不足、自學能力有待提高等特點,因此在開展移動學習過程中,教師應及時對學生的學習進度進行監督,對未完成學習進度的學生,通過超星學習通、微信等平臺進行預警,督促其完成。教師對于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重點及難點問題應因材施教,做進一步的講解、分析、指導,引導和鼓勵學生繼續學習。另一方面,教師應注重把傳統教學中的過程性評價標準進行數字化處理,形成更為科學、精準的評價體系。同時可以把學生的信息化能力水平納入評價體系中,與學習進度、完成作業及測驗情況、學習積極性與參與度、學習成果質量等共同構成移動學習的考核內容。
小結:針對移動學習的應用研究和移動學習資源的開發都有待進一步的研究。面對新要求,我們應求變創新,轉變教育理念,改進教學模式及方法,既發揮傳統法律類課程教學中教師對教學的主導作用,又保障學生在移動學習中的主體地位,真實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