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曲 廣東財經大學
拉格比爾和斯里瓦斯塔瓦在2008年發表于《實驗心理學雜志:應用》上的一篇論文中表示:根據購物者的付款方式,支出存在顯著差異,付款流出的透明度越高,對支出的厭惡程度就越大,或者“付款的痛苦”越高。使用信用卡會使“付款痛苦”減輕,這有兩個重要原因:一是信用卡用于購買商品的時間與必須支付賬單的時間之間存在時間間隔;二是使用信用卡可以將不同的購買混合在一起,當賬單實際支付時(例如每月一次),購物者無法將付款歸因于任何特定的購買。信用卡的出現帶動了國外眾多國家的一輪經濟增長,我國的信用卡普及程度沒有國外高,但我國的移動支付方式在某種意義上不僅涵蓋了信用卡的內容,更改變了傳統的現金支付方式。我國的移動支付方式能否帶動居民消費,促進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是本文的中心論點。
2019年第四季度中國第三方移動支付市場數據發布報告顯示,中國第三方移動支付市場仍然保持市場份額比較集中的情況,支付寶、財付通分別占據了55.1%和38.9%的市場份額,其他的支付企業如壹錢包、京東支付等等在各自的細分領域發力。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第4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止2020年3月,我國網民規模達9.04億,網絡購物用戶規模達7.10億;網絡支付用戶規模達7.68億,較2018年底增長1.68億,占網民整體的85%;手機網絡支付用戶規模達7.65億,較2018年底增長1.82億,占手機網民的85.3%;2019年第4季度,中國第三方移動支付交易規模約為59.8萬億元,同比增速為13.4%。
1.移動支付的便捷性會增加居民消費。首先,移動支付在商家支持移動支付方式的情況下使用智能手機即可實現消費,無需攜帶過多甚至不用攜帶現金,支付過程在幾秒內就可以完成,減少了消費者的消費等待時間。其次,移動支付的出現使線上購物成為可能,網上商品種類繁多,消費者足不出戶就可自由挑選比對,購買者更容易買到滿足自己偏好的商品。再次,移動支付的便捷性不僅體現在實物商品的購買上,還體現在服務的消費上,網上預訂服務可以增加消費者的旅游等娛樂消費。
2.移動支付的“低痛感”會增加居民消費。根據拉格比爾和斯里瓦斯塔瓦的研究,付款流出的透明度越高,付款的痛苦就越高。一方面,移動支付方式只需刷臉或用指紋,或者輸入支付密碼即可完成支付,相對現金支付來說省略了數錢的過程,可以減輕付款的痛苦。另一方面,移動支付還催生了分期付款方式,購入商品的獲得感大于支付過程的痛苦,可以增強消費者的支付意愿。
3.移動支付的消費信貸功能可以刺激居民消費。移動支付促進了互聯網金融的出現與發展,第三方移動支付企業獲得為消費者提供消費信貸的資質,螞蟻花唄、京東白條等的出現可以使消費者在可以承受的范圍內增加當期的消費。
消費、投資和出口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已成為國際社會的共識。當前,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導致出口波動較大,“去產能”的壓力下投資短期內難以重振,發揮國內消費“壓艙石”的作用顯得尤為重要。中國統計年鑒數據顯示,2018年最終消費支出、資本形成總額、貨物和服務凈出口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76.2%、32.4%和-8.6%。2018年最終消費支出中,居民消費支出348210億元,占最終消費支出的72.5%,政府消費支出132131億元,在最終消費支出中占比為27.5%,由此可以看出,消費對于經濟增長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居民消費對于經濟增長的影響。
消費支出與經濟增長是相互影響的,消費支出主要表現為我國居民消費支出,居民消費可以在國內外經濟大環境不太穩定的情況下拉動經濟增長。與此同時,經濟增長可以帶來企業效益的提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與企業的經濟效益呈顯著的正相關關系,居民消費支出也會隨著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而加大。
本文結合數據分析了我國移動支付的現狀,現狀表明隨著我國網民規模越來越龐大,數字經濟高速發展,移動支付人數和規模都不斷增加。移動支付因其便捷性,低痛感性以及消費信貸功能對居民的消費總量和結構具有重要的積極影響。在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經濟增長速度放緩的當下,國際經濟環境不確定性較大,居民消費成為穩定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
本文的政策含義:(1)政府相關部門應加強網絡安全監管,保障移動支付的安全性。(2)應加強欠發達地區的通訊、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提高移動支付的普及率。我國很多欠發達地區物價水平高,居民生活成本大,提高移動支付在這些地區的普及率,可以豐富這些地區人民的物質生活,促進消費。(3)支持技術創新,讓創新科技更好的推動我國的消費升級。科技改變生活,加大研發費用投入,推動數字經濟發展,引領消費升級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