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春香 青海省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威遠初級中學
前言:初中階段,學生正處于身心尚未成熟的時期,外界的影響對他們來說很關鍵。道德與法治課作為德育的主要環節承載著引導初中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與人生觀的使命,因此,如何上好道德與法治這門課就變得格外重要。由于道德與法治的內容充斥著大量的案例和術語,傳統的教育方式讓學生對這門課程倍感厭煩。于是,生活化的教學思維的優勢就逐漸顯現出來。
初中教學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目的是學生的思想品德得到進一步提升,因此,在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上,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法治意識素養、科學精神素養以及公共參與素養[1]。法治意識的培養主要是讓學生明確犯罪行為,明晰法律底線。利用法治意識的引導能夠使學生不去觸碰法律底線并學會運用法律保護自己以及如何正確行使自己的權益。同時,我省作為一個由多民族組成的省份,各民族間的文化和信仰都不盡相同,對于處在身心發育關鍵時期的初中生來說科學精神素養的培養是很有必要的??茖W精神素養主要是強調引導學生體會實踐出真知的道理,讓學生以嚴謹科學的態度對周圍環境展開探索,使學生對待周遭更加客觀和寬容。最后,公共參與素養的培養是樹立中學生正確社會價值觀的一種養成,通過它的培養可以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有助于社會的和諧和發展。
如何更好地培養初中生這三種素養呢?傳統的教學模式多是以文字的灌輸和案例的解讀為主體,以教師傳授和學生傾聽為主要形式來進行。由于道德與法治方面知識術語和大段文章較多,學生在接受知識時常會因為缺少理解而感到枯燥乏味。生活化思維教學是指在日常生活的背景下展開的教學活動,側重讓學生以生活為主體,通過學生的生活體悟來增強學生在學習過程的自主性和參與感,使得學生最終獲得具有活力的知識的教學策略。它可以起到豐富教學內容,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作用,從而進一步促進學生學習與生活相結合,達到強化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習的效果。
(一)教學目標與內容。道德與法治這門課和傳統的考試學科不一樣,比起注重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它更加側重的是學生價值觀的培養以及生活實踐中的技巧與思考。因此,只是停留在形式層面上的教學對于這個德育方面的課程來說是意義不是很大,學生也很難對德育教育只重視書本內容而不關注實際的教學方式產生興趣。要想改善這種狀況,教師應該將教學目標放在生活化的視野中,以生活化的思維來引導學生對周邊的事情產生思考,通過對日常生活場景的觀察和分析,再聯系書本上的知識就很容易打開學生的思路,從而輕松地達到教學效果。學生在剛步入初中這一階段,許多學生會感受到撲面而來的學習壓力,會產生很多的消極情緒,這時候教師就可以講述一些案例幫助同學們緩解壓力,并幫助學生樹立起正確的學習觀[2]。同樣,生活中學生會遇到的很多問題會對情緒產生影響,比如乘車不讓座遭遇他人譴責等事情,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們分享這些生活中的小事,鼓勵學生講述自己的看法并適當引入課本內容,從而加深學生對日常生活的理解,幫助學生們建立對日常事件的正確判斷。
(二)生活資源的運用與情景重現。教材中的案例發展不一定能完全契合現實情境,而學生對身邊發生的事情往往因為體會深刻而更容易有帶入感。教師在課堂上可以以教材的案例為搜集方向向同學征集素材,通過投票選取其中的一兩個來安排學生表演情景重現。以初中學生表現欲強烈,喜歡通過表現自我而引起關注的特點來組織他們進行生活素材情景重現可以調動起課堂的氣氛,通過小組表演的方式來增加學生的參與感;這不僅能大大地激發其學生對道德與法治這一課程的興趣,更能使他們在活躍的課堂氛圍中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并能使教師直接在課堂反應中得到教學效果的反饋。例如,通過素材投票的方式,圍繞《公民權利》這一課的內容表演的日常情境:老人每晚7點開始在小區樓下放音樂跳舞,備戰中考的小風因此常常無法集中精力學習,小風向社區反映無果后又打了市長熱線,事情得到解決。關于這一案例,小風行為是否正確?換做大家應該會怎樣處理這件事情?通過臺上學生的表演和臺下學生的討論,可以讓道德與法治的課程內容得到豐富和延伸,提升了學生的法制意識和道德素養的同時又可以鍛煉他們的自主學習和思考的能力。
(三)創新教學方法。整體來說,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生活化教學,重點是本著開放的教學理念,將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內容與生活無縫對接,或者使政治課堂朝著生活的方向無限延伸,使學生從生活化角度去學習知識、應用知識[3]。因此,教學道具的生活化和教學場所的轉換可以給傳統的教學從方法上注入新的血液。例如借助風箏和放風箏活動的開展來詮釋《守望精神家園》這一課的內容,風箏作為傳統文化的一個縮影,正是我們精神家園的體現,而放風箏的活動可以更具體地使學生感受到守護精神家園的意義;或者是帶領學生參觀檔案館和博物館,通過增加學生的實踐經驗來使他們加深對一些高深術語和枯燥案例的理解。這些教學方法的轉變使得初中生更清晰道德與法治在生活中的作用,從而意識到這門課程的重要性,對后面教學活動的開展具有十分大的促進。
結語:綜上所述,道德與法治課程對初中生來說十分關鍵,應在給予重視的同時針對特殊性實施教學思維的轉變。生活化思維教學在初中道德法制教育中有著強大的優勢,為充分發揮這種教學模式在初中道德與法治當中的優勢,教育工作者還需不斷地探索,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