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妍 長沙環境保護職業技術學院
我國高校專業教育工作中,與創新創業教育是有相同的教育目標的,注重的是保障大學生穩定發展,并且在專業教育中,重點在于強化學生理論基礎能力;而且創新創業教育中也比較重視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并保障學生具備較強實踐能力,進而將專業教育理論的指導性作用展示出來。因此,可以看出其二者在高校教育中是相互促進,不可獲取的,只有實現兩者有效融合,才能為大學生健康穩步的發展提供堅實保障。
(一)兩者融合要高于人才培養的目標。現今我國對人才的要求不再單單只注重單方面能力,而更多的是重視人才是否具有較強的理論基礎知識,而且對其實踐能力也有極強的要求。在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中,是對大學生實踐能力進行培養和教育,注重強化大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的提升,只有如此才能確保大學生實現健康穩定的發展目標[1]。而對于高校專業教育,注重的是對大學生開展專業知識的教育,引導學生正確的認識自己的專業,進而促進大學生理論知識的全面提升,為大學生未來穩定發展提供堅實保障。
(二)創新創業教育是以專業教育為基礎。在當前高校專業教育中,主要以傳輸單純理論知識為基礎,并且也比較重視強化大學生的思維模式。在專業教育中,其重視的核心就是強化大學生的創新性思維以及綜合素質。針對當前新課改不斷改革和發展的環境下,實現創新創業教育和專業教育間的融合是滿足當前教育要求的重要過程,科學完善的專業課教學,不但能夠強化學生專業水平,而且在創新創意教育中,也能增強大學生創業實踐能力,這能夠有效的確保學生在未來發展中實現穩定長遠的發展目標。
(一)實現機構間的科學融合。在當前我國高校創業教育工作中,主要以創業教學部門和教育機構來負責,其與專業課程間是分別管理的,這從一定角度上來講,難以實現創新創業和專業課間的科學融合,因此,應將創業課程中的相關教學部門以及機構間的統一,以教務處為關鍵部門開展管理工作,通過實現資源間的整合,進而強化整體教學的效率和質量。通過這樣的形式不但能夠滿足創業課程和專業課程間的有效融合,也能降低管理成本支出。
(二)結合社會力量優化創新創業工作。在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中,是以市場經濟主體、非營利機構和事業單位等為代表的,將社會力量進行融合,而社會組織也會通過協調不同的資源來和高校進行合作,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創新創業教育的實踐機會,以此來強化學生綜合素質和全方面能力。而且高校也應在教育主管部門的協助下,以教育主管部門為基礎,積極融合政府、企業以及高校的各項資源,針對項目內容,將“政產學研”的合作育人策略滲透到各項教育工作中,為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和專業教育間的有效融合提供堅實保障[2]。
(三)滿足課程間的科學融合。實際的創新創業教育工作中,首先應建立完善的創業人才培養策略,而且也要把創新創業內涵和相應的專業課程進行融合,以此來強化大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針對實際教學工作中,應通過科學的設計合理的創業項目方案,引導學生不斷更新自身的知識結構,讓學生可以正確的運用專業知識,針對創業環境進行深度且全面的分析,為大學生創造科學完善的教育環境,也為促進大學生未來長足發展提供堅實保障。另外,不僅要將創新創業理念滲透到專業課程當中,也要重視課程間的有效運用,從而為實現新創業課程和專業課程間的完美結合而奠定堅實保障。
(四)對高校師資力量進行科學整合。在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工作中,應重視師資力量的培養,這是確保教育工作有效開展的重要過程。因此,高校應重視教師專業水平和教育能力的培養,在強化教師綜合素質水平的同時來增強整體教學質量,這樣才能為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和專業教育間的科學結合而提供有利條件。高校可以通過讓教師到國外參與創新創業教育調研工作中,針對當前新興的創新創業教育要求來進行深度研究和分析,明確各個國家和地區的創新創業教學情況,進而保障其能夠結合高校教育實際情況來制定完善的教學策略,增強大學生專業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的同時,也為大學生未來健康發展帶來有利條件。
(五)對高校考核評價制度進行優化。在以往的高校教育工作中,主要考核機制是以激勵目標為主,屬于能夠保障創新創業教育效果的關鍵過程。而對于當前的高校考核機制中,應結合以下幾點來改造工作:首先,其考核的主要內容應確保其合理性,而創新創業活動要將產品實物為主要內容,并重視評價創新創業成果的合理性,更要確保其與傳統科研成果保持對等,以此才能為創新創業教育活動的開展提到激勵效果[3]。其次,其考核的形式應重視動態化,對于創新創業活動中,是需要消耗很長時間的,因此要轉變以往學期、固定的考核模式,應以動態化的考核模式為主,讓學生能夠在科學的考核評價體系下實現穩步發展的目標。
結束語:在當前高校教育工作中,應重視專業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間的整合,應在有關部門和學校相關機構間的良好協作下完成科學合理的教育策略,真正為大學生創建健康且良好的學習環境,為促進大學生健康穩定的發展而提供有利條件,也為強化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和專業能力提供堅實保障,讓大學生能夠在新時代下更好的滿足社會人才需求,這樣不但可以確保大學生健康穩定的發展,也能為高校教育質量的全面提升提供堅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