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日照市莒縣實驗高級中學
新課程改革背景之下,高中美術教學中應對現存的問題進行不斷的完善與創新,推動整體教學質量與效果的提升。根據實際教學經驗明顯可以看出,當前階段的高中美術教學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夠高,普遍缺乏良好的學習興趣,教師的教學觀念、方式比較傳統、死板,導致了高中美術教學的實效性較差等問題。針對這些相關的問題,教師應提出高中美術教學的有效策略,運用有效的課堂教學時間,提升教學有效性,不斷創新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知識的興趣,提升學生的美術審美、創新、思維等能力,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
高中階段學生的學習時間相對來說比較緊張,更多的將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在了語文、數學、英語等主課上,藝術類課程時間安排相對來說比較少。因此,在高中階段的教育中出現了美術教學被忽視、淡化等現象,并且造成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教師的教學積極性不高等問題,而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學生的升學壓力較大,對于美術學習缺乏端正的態度,同時教師的教學質量普遍比較低,沒有使學生真正意識到美術課程的作用,并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根據現階段高中美術課程教學的情況來看,普遍存在美術教學的實效性較差,無法保證教學質量,難以滿足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并且無法做到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要求,導致了美術課程教學的重要意義難以得到有效的發揮,并限制了學生全方面的發展與提升等現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在于高中階段的美術教學中,教師難以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對教學方式以及教育理念進行改進、創新,并無法結合學生的實際發展情況以及教學的現狀作出調整與優化。此外,在現階段社會發展的背景之下,越來越多的教育資源涌現了出來,但是由于許多教師的教育觀念存在一定的誤差,難以有效引入豐富多元的教育資源,進而限制了高中美術教學質量的提升,無法真正意義上讓美術教學成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部分。
在當前階段的高中美術教學中,許多教師更加傾向于通過自己單純的講解,為學生灌輸大量的美術知識,幫助學生認知美術作品的魅力,領略美術作品當中精美的色彩,以及富有想象力的設計。對于許多教師而言,教師的審美眼光才是最為專業的,教師的角度才能夠為學生打開正確的審美意識培養渠道。但是,對于許多高中階段的學生而言,他們大多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審美能力,對于一些事物已經有了比較成熟的看法與認知,學生對于事物的認知也有了更加系統的想法與意見,即便是一些學生對于事物的看法并不符合客觀的規律,那么教師也應適當給予學生一定的欣賞機會與空間,這樣才能使教師及時了解到學生的問題,并給予其糾正與意見。顯而易見,當前階段的高中美術教學中,許多教師并沒有真正發揮出學生的主動性,無法讓學生真正在課堂中給予反饋表現,忽略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培養,限制了學生的綜合發展。
新課程改革背景之下,高中美術教學制定了新的教學目標與課程標準,需要教師不斷調整教學策略,運用有效的課堂時間,不斷促進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讓學生能夠真正有所收獲。這就需要教師對美術課堂有著嚴格的要求,端正學生的課堂學習態度,明確自己的教師定位,培養學生良好的課堂學習習慣,并且引導學生在參與課堂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有所收獲與提高,讓學生真真切切掌握知識、學習知識,進而推動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
例如,在進行“中國傳統繪畫”教學的過程中,筆者首先通過問題的形式導入了課堂,提出了:中國畫的造型特點是什么?如何理解中國畫的“筆墨情趣”?如何理解中國畫的“意境傳達”?通過一系列的問題有效調動了學生在課堂中積極探索的興趣,啟發了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了回答與總結,為學生們提供了課堂思考的時間與機會。然后,筆者再將本單元中的重點知識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展現了出來,通過筆者在黑板上繪制思維導圖,引導學生們梳理了本節課的知識,思維導圖中呈現出了:“以線造型、以形寫神”探索中國畫的造型特點,“以筆為骨,以墨為韻”探索中國畫的筆墨情趣,“外師造化,中得心源”探索中國畫的意境傳達等相關知識點,并通過樹枝狀的思維導圖形式,細化了其中的關鍵知識點。最后,筆者再結合這個思維導圖,帶領學生們深入探索了課本教材中的知識內容,激發了學生自主探究的欲望與興趣。如此一來,筆者有效運用了課堂的時間,通過思維導圖的方式直觀呈現、梳理了美術知識,提升了課堂教學的效果與質量。
新課程對于高中美術課程的教學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高中美術教學中教師應不斷創新方式,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藝術素養,不斷探索更多的創新教學思路。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分考慮高中階段學生的心理發展情況,增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由于高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價值觀念、人生觀念等發展的關鍵時期,這一階段學生的審美素養與審美能力也逐漸呈現出了較高的水平,教師需要合理創新課堂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構建高中美術高效課堂。
例如,在進行“西方古典繪畫”教學的過程中,筆者通過多媒體的方式讓學生觀看了微視頻《蒙娜麗莎》,讓學生從美術作品的藝術語言著手,重點分析這幅作品的特色。筆者再引導學生由《蒙娜麗莎》美術鑒賞逐漸遷移到其他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作品,讓學生能夠從多個角度出發分析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風格、特點,并在此過程中展示出了洞窟壁畫、古埃及壁畫、古希臘瓶畫、古羅馬繪畫、中世紀繪畫等,讓學生能夠直觀感受到歐洲洞穴壁畫、古埃及壁畫、古希臘雕像在地域、文化等多方面的關系,為學生構建出了良好的課堂學習情境。然后,筆者讓學生觀察并思考,文藝復興前后,西方繪畫的主題、技巧方面有著哪些變化?分析文藝復興之后西方美術作品在肖像、風景、靜物等幾方面所呈現出的藝術風格與審美觀念。此外,筆者還引導學生們從內容題材、人物形象方面比較了《馬拉之死》與《自由引導人民》兩幅作品,促使學生在良好的情境之中感知到了新古典主義與浪漫主義審美追求的差異。
新的教育改革中強調了教師應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積極主動探究,并且能夠充分表現自我。高中美術教學中,教師應給予學生足夠的機會,盡情釋放學生的欣賞熱情,提升學生的美術欣賞能力,同時有效提升教學質量。
例如,在進行“中國古典園林藝術”教學的過程中,筆者讓學生在欣賞相關的美術作品時,主動說一說自己對于美術作品的看法與認識,引導學生立足于自己的視角中,從自己的審美觀念中挖掘美術作品的獨特魅力,說一說其中比較吸引自己的地方。通過這種教學方式,可以促使學生在反饋的過程中不斷提升學習主動性,強化學生的美術賞析能力,學生也能夠逐漸學會發現美、感知美、賞析美。除此之外,在這種開放性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反饋能夠不斷充實課堂,為課堂教學提供重要資源,體現出學生的課堂主體性,盡情釋放學生的欣賞熱情。
總而言之,美術教學重點在于培養學生的藝術素養,這是新課程改革中的重要內容。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之下,高中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結合相關的問題進行分析,并且有針對性地進行創新與改進,提升學生的學習水平,推動教學有效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