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墩子 咸陽師范學院
從歷史發展角度看,高校輔導員在不同的高校教育發展階段,工作內容因思政工作內容的變化而變化;同時,進入21世紀后,隨著教育教學信息化改革,也在工作形式方面增強了技術工具的應用。現階段,由于一些高校輔導員對學生管理工作的研究,通過積極發揮個人才智,在高校輔導員學生管理工作方式與管理技巧進行了諸多創新,產生了較好效果。
高校輔導員學生管理工作在不同的時期,會發生一些變化。隨著我國在現代化轉型方面的成功,社會、經濟、文化、企業等均發生了急劇變化,此時,高校輔導員在學生管理工作中,既要從社會變革的角度,為學生解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理論構建工作、黨政方針指向、社會改革取得的成效;也要通過對思政理論的解讀,引導出有利于學生綜合素養培育的精神,進而使學生深入理解中國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并將其作為日常生活、學習中的基本價值。另一方面,現代高校學生對于互聯網的運用相對較多,輔導員要注重學生管理中互聯網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通過自我管理、樹立榜樣、言傳身教的行為方式,以專業技能操作,更好的將學生引導到積極向上的一面,激勵學生將互聯網應用與專業學習、創新創業結合起來,為其職業生涯奠定良好基礎。
現階段的高校學生屬于“新生代”,對于互聯網與新媒體工具的運用相對頻繁。高校輔導員可以借助高校搭建的計算機網絡,積極運用新媒體工具,實施管理形式創新。首先,高校輔導員可以通過校園網創設學生管理網頁,吸引學生參與;在此基礎上,將內容管理與移動客戶端的微博、微信、QQ等應用程序關聯起來,使管理內容在形式傳播方面,產生信息互動效應。其次,高校輔導員可以通過視頻軟件開展線上輔導、制作“慕課”吸引學生積極討論各類話題。同時,高校輔導員可以通過自身的專業知識與業務技能,逐漸創造一些具有個性化形式的短視頻,提高各個層面的專業輔導頻率,打破時間空間限制,一般在3到5分鐘的輔導視頻,可以更好的針對學生經常出現的問題做專題探討。
新媒體工具附帶有明顯的社交化特點,現代高校學生對于新媒體工具應用的需求,使其產生了強烈的社交化需求。高校輔導員可以借助對新媒體工具應用的研究,挖掘學生新特征,通過各類平臺與社交軟件,如微信公眾號、校園輔導員網頁、短視頻、微博等留言區功能,收集、整理、統計、分析現代高校學生對于某類話題的理解與評價,一方面,在交互式的對話中幫助學生答疑解惑;另一方面,通過此類社交化形式,逐漸摸索、建立起與高校輔導員教學經驗和輔導方式相對應的個性化社交溝通技巧,從而擴展高校輔導員與高校學生之間的溝通內容,進而將此社交內容反過來轉換成輔導主題、輔導方案創新的資料來源,最終打造具有人格魅力與個性特征的學生管理模式。
在總體經濟體系引領框架下,高校輔導員應該積極吸收其中的系統性思維,轉變學生管理思路,將學生的生活管理、學習管理、心理管理、思想管理、職業規劃管理、創新創業管理等管理內容,統一到更為宏觀的層面,運用總體經濟體系中的頂層設計理念,建立起一套與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相一致的管理體系,比如,將“總體經濟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經濟改革政策”與“專業人才需求、大學生就業情況、職業規劃”結合起來,設置具有現實意義,與高校學生關心的問題相一致的專題,然后,運用系統性管理體系,對其進行專題分析與案例講解。再如,把“產業轉型升級、創新創業潮流”與“創新思路、創業指導、企業經營”等結合起來,設置與高校學生創業教育相關的專題。再如,在現階段社會急劇變革與公共衛生事件影響下,高校學生的心理情緒方面會發生一些波動,高校輔導員可以從社會民生問題的解決方案、公共衛生事件的解決方案,以及取得的成就方面,為學生樹立積極的價值認知,做好心理建設;同時,針對具體的壓抑情緒、抑郁狀態、低落心態、“佛系”觀念等,開展細致入微的心理分析,對產生此類不良心理的來源、產生過程、心理表現、行為影響等進行剖析,讓學生理解其發生的來龍去脈;進而借助主動關懷、心理疏導、行為訓練等,幫助高校學生克服不良心理,建立健全的心理防御機制。
總之,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通過與時俱進的理念與實踐精神,創新了國家管理理論,推行著各項有利于社會、經濟、文化、教育發展的新政策。運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廣闊視野引領中國民眾走向了現代化國家。而在這種新氣象之下,高校輔導員應該積極通過工作創新,提升學生管理水平,運用新工具、新思維、新方法,全面推進與社會發展相一致的價值傳導,進而幫助高校學生快速理解社會變化的實際情況,了解專業所屬行業的發展階段,進而更好的調整心態,理清思路,制定與社會發展階段相適宜的職業規劃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