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煒強
(景寧畬族自治縣農業農村局,浙江 景寧 323500)
我國葡萄生產在近些年有了較快發展,生產規模明顯擴大,但是調查研究顯示,目前葡萄的種植還是集中在家庭生產,雖然,我國的葡萄在種植過程中,還沒有出現大規模的病蟲害,但是小范圍的病蟲害卻長期存在,為了對病蟲害起到有效的防治,本文進行了深層次的分析。
霜霉病是世界范圍內的病害,不僅集中在高溫干旱地區,在世界各地的葡萄種植過程中都會出現。這種病比較嚴重的情況下,表現的特點是:葉片位置會出現大小不一的水漬狀的半透明斑點,繼而呈現出擴散的態勢,變成了多角形病斑,不管是大小亦或是形狀都存在有明顯的差異。過于潮濕的情況下,在葉片上海會出現白色的霉變,幾個病斑連接之后就變成了黃褐色病斑,發展到后期變成了淡褐色,并出現了干裂的情況,情況如果比較嚴重的話,會出現脫落的跡象。在防治這種病害時,要認識到預防比治理更重要,可以采用丙森鈉做好預防工作,減少病害的出現。生長期和秋天要及時修剪,出現疾病的病枝和果實及時清除。生長期需要剪除多余的職業,保證其透風性。
白粉病主要是出現在葡萄葉片上,會對其造成嚴重的危害。白粉病的發病特點主要是:在葉片的表層出現了白色的粉狀物,如果比較嚴重的情況下,葉片上基本上都是粉狀物,葉片出現卷曲、枯萎甚至出現了嚴重的死亡情況。果實受到白粉病的影響,表層也會出現白色的粉狀物,這樣果實壯大活受到影響,限制其生長,最終長出的果實不僅體積小,而且口感酸澀。果實在長大之后,才感染上這種病害,果粒就會出現網狀線紋病癥,比較容易出現干裂的情況。新長的枝條感染上這種病害,枝蔓就不能順利長大,果實不管是品質亦或是產量都會明顯下降。對這類病害進行治理的過程中,需要收集患病的枝蔓、葉片和果實,然后將其做好進行填埋。此外,生長期需要做好肥水工作,施加一定量的復合肥,提升種子的抗病性能,及時的做好副梢的修剪工作,主要是為了提升林木的通風和透光性能,減少病蟲害發生的可能性。這個階段還可以使用藥物進行有效防治,在葡萄芽膨大但是還沒有發芽之前,要使用石硫合劑進行噴灑,有效的消除病原。葡萄在發芽階段出現了病害,可以使用一定量的石硫合劑亦或是硫磺懸浮液,每隔十天噴灑一次,三次為一個療程。
銹螨蟲主要是會對葡萄葉造成危害,主要的表現特點是,在葉片的表層出現了大小不一致,不規則的蒼白色斑點,在葉背的位置出現了凹陷,但是葉片表面則表現為隆起的情況,呈現出白色的絨毛氈。發展到后期,斑點會轉變成茶褐色,葉片的表面會出現凹凸不平的情況,比較嚴重的情況下,會危害到果實和枝梢。生長階段,出現蟲害的葉片要及時摘除,做好燒毀工作亦或是將其填埋。然后消毒苗木,用40℃的水進行浸泡,時間是57 分鐘,然后再用50℃的水浸泡57 分鐘,這種方式可以將銹螨徹底消毒。早春時節,在葡萄萌芽之前,需要噴灑石硫合劑,能夠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
常見的葡萄病蟲害技術可以分成四類,化學、物理、農業和生物防治。
葡萄病蟲害的防治過程中,化學防治是重要的手段,為了能夠從根本上保證葡萄的安全,最近幾年,化學防治的手段也開始朝著規范化的方向發展。實際防治過程中,為了減少病蟲害的休眠期,進一步的減少病蟲害的數量,主要是使用硫制劑對霜霉病和黑痘病進行預防,可以噴灑石硫合劑,波爾多液對白腐病和黑痘病的防治具有良好的效果,毛氈病發葉片的摘除工作也需要引起關注,采收之后到修剪階段,需要在做好修整工作之后,對整棵樹噴灑一定濃度的石硫合劑,這樣防治效果能夠得到提升,化學防治在葡萄病蟲害的防治過程中有著突出作用。
物理防治的手法在最近幾年的葡萄病蟲害防治過程中有了廣泛的運用,包括燈光誘殺和人工捕捉等,都有了良好的效果。頻振式殺蟲燈能夠將葡萄園中的飛蛾和金龜子殺死,這種技術,不僅不會讓害蟲產生抗性,而且還能對害蟲量進行有效控制。葡萄生產過程中,農藥的使用明顯減少,降低了對環境的污染。化學防治效果不佳的卷葉蛾和金龜子等,也可以考慮采取糖醋液誘殺法,在碗里裝進糖醋液,樹冠周圍吊掛碗,和性誘劑進行密切配合,定期清理誘殺的害蟲,糖醋液七天更換一次,能夠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
農業防治也可以良好地用在葡萄的生產過程中,做好果園的清理工作,加強水肥管理,提升通風和透光性能,及時剪除病枝、病果,做好枝葉的修剪,定期對土壤進行深耕,做好除草工作,這些都需要加以重視。加強水肥管理,可以施加一定量的草木灰,減少霜霉病,堿性土壤進行改善,可以減少黃化病。
生物防治也是近些年發展起來的葡萄病蟲害的防治技術,采取微生物代謝的方式對有害生物進行消滅,生物防治無毒無害,也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葡萄病蟲害長期防治的需要能夠得到滿足,有害生物治理也能夠順利完成。可以利用昆蟲激素,誘殺和交配干擾技術緊密地聯系起來,在誘捕器上噴灑一定量的性誘激素,能夠將雄性成蟲殺死。
葡萄生長過程中,較為常見的是白粉病、銹螨蟲和霜霉病,要分析病癥的特點,有針對性地治理,再從化學、農業、生物和物理防治手段對葡萄病蟲害的綜合防治提出了建議,希望能夠通過本文的研究,為農戶種植葡萄,提升其產量和質量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