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現代學院 山東 濟南 250104
二十世紀,“互聯網+”技術引入人們的生活,隨之而來的便是“”互聯網+教育”這一發展理念,這一發展觀念很大程度推動了我國的經濟和教育的發展。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使得教育資源共享化,人們可以從網絡平臺獲取各種各樣的教育信息和知識,信息獲取方式的改變,使得教學模式也產生了相應的改革,本文將對在”互聯網+教育”環境下高校的教學模式的改革進行簡要分析。
“互聯網+教育”是一種前所未有的突破,在這樣的環境下,創造了與傳統教學模式大不相同的教學模式,下文將對“互聯網+教育”背景下的教學模式特點進行簡要分析。
1.教育的智慧化。隨著科技的發展,互聯網被越來越多的市民運用在工作和生活中,同時,在教育領域互聯網也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隨著互聯網,云計算,游戲化,大數據,智能技術,3D打印技術等的發展,教育事業與IT的融合,使得教育出現了智能化的特點。網絡對教學帶來了很大的便利,對教育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利用網絡,實現了教學資源的共享,學生可以通過網絡平臺解決學生上遇到的問題,只要將想要獲取的內容進行搜索,網絡平臺能夠對學生需要的內容進行分析篩選,將最佳的答案呈現給學生,這樣能夠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需求,達到因材施教的作用。網絡對學生搜索過的歷史記錄能夠得到學生學習的情況,并且根據學生的自身情況進行推送一些學生需要的資料,呈現出網絡的具有智慧的特征,讓教育智慧化[1]。
2.課堂形式的改變。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為了上好每一堂課,教師必須埋頭寫很久的教案,在“互聯網+教育”背景下,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網絡,將學校講解的內容編制好之后長傳在網絡上,同時教師的困惑也可以利用網絡搜索得到答案,利用網絡制作相應的教學方案,在課堂中,教師把課堂還給了學生,教師做引導者,引導學生學習并且完成教學任務。對學生來說,教師布置的預習任務不再是簡單的看看書和資料。學生可以在網絡上搜索很多關于學習的內容,包括教師講解內容的視頻,動畫演示,提問交流等,就算學生有不懂的問題,通過網絡也能夠獲得解答方案,學生可以在課后很好的學習知識,因此在課堂中,教師只需要再進行點撥就可以學習的很好。除此之外,教師布置作業的方式,教師檢查作業的方式,檢查學習結果的方式,學生上交作業的方式都得到了很大的改變。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師真正做到了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是學習的引導者,輔助者,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對學習的積極主動性。
3.學習變得更加開放。傳統的教學相對是封閉式的教學,學校之間不能進行交流學習,這阻礙了學校教育的發展,互聯網讓原本教育從封閉變得開放,使得教育具有開放性。傳統教育模式下知識具有壟斷的特點,互聯網使得現在每個人都可以創造知識,每個人都可以共享知識,每個人都可以獲取并且使用知識。知識不再是封閉式的,而是具有很強的開放性。全球化的知識庫正在形成中,以后我們不僅可以獲取我們國家的知識,還可以獲取外國的知識,這樣使得優質的教育資源得到了充實和豐富。互聯網使得每個人不同的疑問,不同的教學講解視頻,不同的關注點,不同的學習方法都能夠聯系在一起。學生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找到自己想要的學習資料,都能夠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生在互聯網的幫助下,可以在家一起學習,相互溝通交流,提高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互聯網使得教育不再局限于課堂,不再局限于學校,使得教育更加具有開放性[2]。
1.微課教學,提高學習效率。傳統的高校課堂一般是45分鐘一堂課,在這一堂課中,能夠進行有效學習的時間相對比較短,特別是高校大學生處于互聯網+時代,在學校到處都可以上網,很多電子產品以及網絡游戲等對學生充滿了誘惑力,還需要抵制各種各樣的信息的誘惑,學生課堂學習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分散,更加影響學生課堂學習,導致課堂有效學習時間更短。在互聯網+時代,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將課堂知識講解的時間進行縮短,縮短上課時間,進行微課教學,這樣能夠很大程度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在“互聯網+教育”背景下,教師要引導學生根據自身的學習進度和掌握情況制定相應的學習和復習計劃,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對課程教學計劃進行更好的設計,師生之間可以利用互聯網+進行互動,增強師生交流頻率,增強師生關系。為了能夠吸引高校大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程設計過程中,教師要除了要考慮科學性還需要考慮學生的興趣,增強學習的趣味性,可以在課程設計中增加視頻聊天室,線上論壇等,增強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充分利用互聯網平臺的優勢,創新教學模式[3]。
2.在線教育實現了教育公平和資源共享。傳統的教學方式基本是線下的課堂教育,課堂教學已經發展的很好,在互聯網時代下,線上教學,在線教育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正在成長階段。在線教育方式的出現使得教育資源分配不均勻的情況得到了緩解,使得各個地區都能夠實現教育資源的共享,是未來教育發展的重要方向。在線教育的教學方式是通過視頻進行教學,互聯網將跨越空間和時間的師生聯系在一起,為教師和學生搭建了一個跨越時間和空間的學習交流的平臺,實現資源共享,提高教學效率。
3.基礎網絡環境得到優化,建立數字化校園平臺。在互聯網環境下,數字化教學與傳統教學方式相比有很多優勢,比如:時間自由,空間自由,教學資源共享,系統開放等。為了能夠建立更好的數字化校園平臺,高校必須要建立好良好的校園網絡環境,校園網的建設和發展能夠為校園數字化平臺的建立提供基礎。校園必須建立安全的網絡環境,優化網絡管理,建設優質的硬件系統,構建優質的數據和信息平臺,數據平臺的搭建能夠使得數據規范標準,這能夠為高校的教學改革奠定扎實的基礎。高校應該大力積極推廣信息化技術在教育教學中全面應用,通過實踐不斷改進構建自己的在線教學平臺,實現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實施個性化教學,提升高校教學質量。
4.引入現代媒體信息對高校教學內容進行更新。在信息時代背景下,實時性強的新聞,招聘或者是廣告信息,可以通過現代媒體引入校園。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過程中,一味的講解內容會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因此教師可以在課堂中加入一些實時性強的新聞或者招聘信息,這樣能夠吸引學校的關注,增強學生聽課的興趣。除此之外,能夠讓學生對專業知識有更加深入的認識,提升學習專業知識的積極性。教師需要幫助學生對現代媒體進行的適宜與否進行分析辨別。網絡的發達給大學生帶來了各種各樣的信息,但是大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都不夠成熟,對信息的辨別能力還不夠成熟,一些面信息將會對大學生帶來一些負面影響,因此,教師要對培養和加強大學生分辨是非的能力。引導大學生正確的使用網絡平臺。
5.提高教師團隊的信息化水平。網絡化給高校教學帶來了線上教學,在線教育教學模式不僅需要高水平的教師隊伍,還需要學習團隊的配合才能夠達到線上教學的最佳效果。在線教育的課程必須經過教師團隊的共同努力,精心設計課程,需要相關工作人員付出很大的精力和時間進行準備。由此可見,在線教育要求高校擁有一支高質量的信息化團隊,必須積極建設信息化團隊,對信息化團隊的人員進行培訓。信息化團隊的管理人員也需要經過培訓才能夠把團隊建設的越來越好。在線教育的教師必須要掌握互聯網+環境下的新型的教學方式,提升高校在線教育的教學效率。
信息化時代的到來給教育提供了更高的發展平臺,在信息化的推動下,“互聯網+教育”將信息化技術融入到了教育中,使得傳統封閉的教育具有開放性,使得教育服務體系變得更加完善。“互聯網+教育”的新型的教學模式在高校中發展的越來越快,這種教學模式無疑給傳統的教學方式和教學理念帶來了很大的沖擊和挑戰。但是這種教學方式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這將會成為高校教學的主要教學模式。在“互聯網+教育”的環境下,新型的教學方式給高校教學質量帶來了很大的提高[4]。
本文對“互聯網+教育”環境下高校教學模式的改革進行了簡要分析。在信息技術發達的當今社會,高校教學模式已經不再是傳統的教學模式,而是逐漸實現了線下教學和在線教育相結合的新型的教學模式。“互聯網+教育”使得教育不再封閉,而是成為了開放性的教育,實現了學生隨時隨地進行學習,學習不再受限制于課堂中,實現了教育的跨時間和空間限制,實現了教育公平和教育資源的共享。當代高校應該充分利用網絡平臺,為祖國發展培養更多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