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建英
一直以來,我國都非常重視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但提升綜合能力不是件易事,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認知能力仍處于初級階段,學習的內容難度不宜過大,而且還要保證學生能學到知識,有所進步,所以選擇什么教學內容成了難題。綜合比較,筆者認為,寫話非常適用于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但學生剛接觸寫話時,會無所適從,不知道寫什么,這就需要通過閱讀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
一、制定規范,完善閱讀和寫話課堂
可設置專門的閱讀課,由教師帶領學生閱讀,并分析文本,學習其寫作手法。還要摘錄優美的詞句,寫作碰到合適的主題時可以引用。有了閱讀課,就應該有一定的要求。不管是課上還是課下,學生都應該認真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在課堂上,學生要與教師一起閱讀,積極參與教師設計的活動和討論。在家中,要自己或者與父母一起閱讀,并保證閱讀量。如此,不僅可以擴充學生的知識面,還可以使其養成閱讀的良好習慣,提升寫話能力。
二、將閱讀變得更加生活化,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小學是學生從孩童到少年的過渡時期,是他們探索世界的起步階段。此時,教師的主要任務是指導學生,讓他們多觀察生活,從生活中的小事和趣事入手,逐步引導他們閱讀,激發其寫話興趣。剛開始可以讓學生閱讀圖畫、卡片等類型的文本,然后逐漸增加難度,但主要內容還是以學生的生活為主,讓他們在觀察生活的過程中理解閱讀文本的意義,進行寫話練習。比如,可以給學生看一些帶圖畫的識字卡片,內容可以是花草樹木、春夏秋冬等,用這些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事物,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培養其觀察生活的能力。
三、借鑒閱讀資料,進行仿寫
小學階段的閱讀材料內容豐富多彩,涉及學習、生活等方方面面。閱讀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分析,找出特殊句式,讓學生仿寫。比如“下課了,學生有的去了操場,有的在教室,還有的在寫作業。”可以讓學生仿寫“有的……有的……還有的……”句式。除了排比,還可以教學生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法。比如,“早晨起來,我聽到小鳥在唱歌”一句就運用了擬人修辭,將小鳥擬人化,賦予小鳥以人的特征,將鳥叫說成是唱歌,生動形象。注意,小學生年齡尚小,認知和接受能力差,所以舉例時要以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事物為主,降低模仿難度。
四、建立班級圖書角,增加學生閱讀機會
增加閱讀機會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寫話能力。想讓學生多閱讀,就要增加他們閱讀的機會。可以在班級設立圖書角,教師定期去圖書館借閱書籍,也可以讓學生自己帶圖書與大家分享。以兩個星期為一個周期,組織一次閱讀分享會,大家一起分享讀到的有趣故事或讀書心得;或者當推薦人,給其他同學推薦某本書。這樣的方式不僅能增加學生的閱讀機會,還能給他們更多閱讀選擇,對寫話也有一定幫助。
五、組織親子閱讀活動或者成立閱讀小組
小學生模仿能力強,如果有榜樣,肯定更激發他們的行動力。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如果父母能參與到閱讀活動中,會起到很好的引領作用。所以,教師可以組織親子閱讀活動,讓家長陪孩子閱讀。如此,能讓學生向父母學習,更能增進學生與家長之間的感情。而且,家長的引領會比教師在課堂上的引導效果更明顯,能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話能力。此外,在進行閱讀活動時,也可以小組為單位。一方面小組之間可以互相監督,完成閱讀任務;另一方面,也能增進學生之間的了解,讓學生交流心得,提升表達能力。有時給學生布置課后閱讀任務,但回家之后可能沒有人陪同閱讀,導致任務完成得不好。建立閱讀小組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在小組成員的幫助下,學生在校就可以完成閱讀任務。
六、厚積薄發,感受文字的價值
語言是表達情感的媒介,平時教師不僅要帶領學生閱讀教材上的文章,還要給他們提供一些課外讀物。內容也應該多種多樣,不能只是故事或者圖畫。總之,就是讓學生多閱讀,多積累。如此學生寫話時自然有方向,知道怎么寫,寫什么。閱讀的好處很多,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寫話能力,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同樣有很好的作用。通過閱讀感受文字所傳達的情感,體會作者的心情,這就是文字的力量。
綜上所述,在小學低段寫作教學中,閱讀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閱讀是寫話的前提,有了一定閱讀能力和基礎,才能進行簡單的寫話。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閱讀,帶領學生觀察生活中的人、事、物、景,不斷提高學生的寫話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