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肖獻法 文
為貫徹落實《大氣污染防治法》、《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國發〔2018〕22 號)、《柴油貨車污染治理攻堅戰行動計劃》(環大氣〔2018〕179 號)有關要求,加快建立實施汽車排放檢驗與維護制度,防治在用汽車排放污染,助力打贏藍天保衛戰,生態環境部、交通運輸部、市場監管總局于2020年6月19日聯合發出《關于建立實施汽車排放檢驗與維護制度的通知》,要求地方各級生態環境、交通運輸、市場監管部門:要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強化組織協調,形成聯防聯控機制,推動構建汽車排放檢驗與維護閉環管理制度,有效推進超標排放汽車維護修理,減少汽車排氣污染物排放。《通知》從“主體責任”“聯動管理”“監督管理”3方面進行了具體安排。其中:“汽車排放檢驗機構應當與生態環境部門聯網,實現檢驗數據實時共享”“汽車未經檢驗合格或未取得檢驗合格標志上路的,應當依法進行處罰”“經維修或者采用污染控制技術后,仍不符合在用機動車排放標準的,應當強制報廢”等要求,均牽動著廣大汽車生產企業和廣大車主的神經。
(1)對于“汽車排放檢驗機構”,《通知》要求:地方各級生態環境、市場監管部門要督促指導汽車排放檢驗機構依法落實汽車排放檢驗主體責任。
《通知》說:汽車排放檢驗機構應當依法通過資質認定(計量認證),使用經依法檢定合格或校準的排放檢驗設備,按照相關規范進行排放檢驗,并與生態環境部門聯網,實現檢驗數據實時共享。要嚴格實施GB 18285-2018《汽油車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測量方法(雙怠速法及簡易工況法)》和GB 3847-2018《柴油車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測量方法(自由加速法及加載減速法)》等檢驗標準,(除無法手動切換兩驅模式的全時及適時四驅車型,因適用特殊技術或存在安全隱患無法上線檢測的車型,以及執法檢查等特殊情況使用雙怠速法和自由加速法外),要全面按標準使用簡易工況法、加載減速法。(部分內容此略)。地方各級生態環境部門要通過互聯網、移動通信端等便于公眾獲取的方式公布本行政區域汽車排放檢驗機構的信息并及時更新。汽車排放檢驗機構要在辦事大廳、休息區醒目位置張貼本地區可維護修理單位信息,便于車主聯系和送修。
(2)對于“汽車排放性能維護(維修)站”,《通知》要求地方各級交通運輸部門要依法依規監督指導汽車排放維護修理工作。
《通知》說:取得汽車維修經營備案的一、二類汽車維修企業和從事發動機維修的三類汽車維修企業,可作為汽車排放性能維護(維修)站。(部分內容此略)。
《通知》要求,汽車排放性能維護(維修)站:應按照《機動車維修管理規定》、有關技術標準規范、汽車生產(含進口)企業公開的維修技術信息、機動車排放檢驗報告單及車載排放診斷系統記載信息等,對超標排放車輛進行科學診斷和合理維護修理。完成排放超標維護修理后,要按照規定向托修方交付維修結算清單,并通過汽車維修電子健康檔案系統將汽車排放維護修理信息及時上傳到當地交通運輸部門,并注明是超標排放維護車輛。對于屬于二級維護、總成修理、整車修理作業的車輛,維護修理完成并維修竣工質量檢驗合格的,應簽發《機動車維修竣工出廠合格證》。超標排放汽車經診斷后,確實無法修復的或維護修理后仍然無法達到規定排放標準的,應如實告知托修方,由托修方決定是否繼續維護修理。
此外,地方交通運輸部門可以根據工作實際,按照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遴選一定比例制度完善、技術公認、維修質量信譽考核等級在AA及以上、群眾滿意度高的汽車排放性能維護(維修)站作為“汽車排放性能維護(維修)技術示范站”。“技術示范站”應掛牌運營,發揮汽車排放污染維護修理技術示范作用,并主動接受社會監督。汽車排放性能維護(維修)站及其技術示范站均應重視和持續加強排放超標汽車診斷和維護修理能力建設,加大技術投入和人員培訓,穩定提升超標排放汽車維護修理技術。
《通知》要求,各省級生態環境、交通運輸部門應通過“信息閉環管理”來實現汽車排放檢驗與維護制度聯動,以及對超標排放汽車的閉環管理。超標排放汽車的排放檢驗信息和維護修理信息,應分別按照生態環境部和交通運輸部有關技術要求,通過汽車排放檢驗信息系統和汽車維修電子健康檔案系統上傳至各自省級系統,并通過兩省級系統實現數據交互,按規定制度作出處理。(部分內容此略)。
對于“超標排放汽車”,《通知》稱:汽車排放檢驗機構應通過書面告知(告知書式樣見附件)、手機短信等方式通知汽車所有人或使用人到汽車排放性能維護(維修)站維護修理。汽車排放檢驗機構應積極為復檢車輛提供預約服務、開辟綠色通道、實行檢測費優惠等便利措施。“超標排放汽車”到汽車排放檢驗機構復檢的,汽車排放檢驗機構應通過系統查詢其維護修理記錄作為復檢憑證。暫不具備信息化條件的地區,汽車排放檢驗信息系統和汽車維修電子健康檔案系統實現聯網前,可以將維修結算清單或者《機動車維修竣工出廠合格證》作為復檢憑證。汽車未經檢驗合格或未取得檢驗合格標志上路行駛的,應當依法進行處罰。
對于“超標車輛”和“經維修后仍然超標車輛”,《通知》特別指出:在用機動車排放大氣污染物超過(排放)標準的,應當進行維修;經維修或者采用污染控制技術后,大氣污染物排放仍不符合國家在用機動車排放標準的,應當強制報廢。其所有人應當將機動車交售給報廢機動車回收拆解企業,由報廢機動車回收拆解企業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進行登記、拆解、銷毀等處理。
《通知》要求,地方各級生態環境部門要會同交通運輸、公安交管、市場監管部門完善監管執法模式。推行生態環境部門檢測取證、公安交管部門實施處罰、交通運輸部門監督維修、市場監管部門監督檢測的聯合監管執法模式。
《通知》提出:地方各級生態環境部門和市場監管部門要依法加強“汽車排放檢驗機構”的監督檢查,可采取現場隨機抽檢、排放檢測比對、遠程監控排查等方式,強化對排放檢驗機構的監管;對于異地登記車輛排放檢驗比較集中、排放檢驗合格率異常的排放檢驗機構,應作為重點對象加強監管。(部分內容此略)。
《通知》還稱:地方各級交通運輸、生態環境部門應加強“汽車排放性能維護(維修)站”監督檢查。地方各級交通運輸部門要充分發揮汽車維修電子健康檔案系統作用,提升行業數字化監管能力,(部分內容此略)。對于不具備維護修理能力、用強制或者虛假信息誘導欺騙的方式向托修方違規搭售排放維護修理項目或配件裝置、有意夸大配件裝置性能或維修效果、群眾舉報投訴多的汽車排放性能維護(維修)站,要依法依規加強監管和處罰,規范凈化汽車排放超標維護修理的市場秩序;對使用假冒偽劣配件維護修理、破壞汽車車載排放診斷系統、采用臨時更換汽車污染控制裝置等弄虛作假方式通過排放檢驗等行為,依據有關規定予以處罰;對有關汽車排放性能維護(維修)技術示范站存在違法違規情形的,除按照上述規定要求處罰外,還應撤銷其示范站稱號,并向社會公告。
此外,交通運輸部牽頭組建“汽車排放檢驗與維護專家委員會”,加強對汽車排放檢驗與維護工作的技術支持,開展相關政策標準研究評估,進行國際學術交流,推動行業技術水平提升。各省級生態環境、交通運輸部門要研究建立汽車排放檢驗與維護相關爭議調解機制,保障各相關方合法權益。
《通知》說,當前我國汽車超標排放、監管尚未形成閉環的問題依然突出,隨著汽車保有量持續快速增長,汽車排放已經成為大氣環境污染的重要來源之一。
據悉,2018年,我國汽車定期排放檢驗一次通過率約90%左右,其中柴油貨車定期排放檢驗一次通過率約85%左右;部分超標汽車未得到有效維修,采用臨時更換汽車污染控制裝置、偽造檢驗結果等弄虛作假方式通過排放檢驗;汽車超標排放、維護不徹底問題突出。《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明確指出“實施在用汽車排放檢測 與強制維護制度”;《柴油貨車污染治理攻堅戰行動 計劃》明確要求“建立完善機動車排放監測與強制維護制度(I/M 制度)”。“汽車排放檢驗與維護制度”是指依法對在用汽車排放進行定期檢驗、監督抽測和維護修理,使汽車排放符合相關標準要求的管理制度。
目前,北京、江蘇、 廣東、四川等地已建立實施汽車排放檢驗與維護制度,取得了較好成效。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