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師范學院
圖像敘事是指以影視、繪畫、攝影、廣告等圖像符號為基本表意系統的一種基本語言和表述方式,其本質是通過圖像對視覺元素賦予敘事的意義和功能,從而對一件事情和意義進行表達。概括而言,圖像敘事就是用視覺語言講故事。
圖像敘事是視覺敘事的主要表現形式,早在文字出現以前就已經存在,是人類使用最為久遠的一種記錄形式。在人類文化發展的原始時期,人們會在石頭上刻下符號來敘述事件。早在20世紀30年代,海德格爾就提出了“世界圖像化”的著名論斷,而法國著名思想家羅蘭·巴特更是將巖畫、壁畫、圖騰等圖像視為與詩歌等語言一樣的敘事方式。
“講故事”是人們交流經驗、傳遞情感、了解世界的重要途徑。圖像敘事沖破了傳統語言和文字敘事的牢籠,成為現代視覺藝術實踐探索中一個極其重要的研究對象。通過圖像這一敘事媒介,用生動直白的視覺表現進行敘事,是當今敘事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
20世紀60至80年代,電影、廣播、電視和互聯網的出現及普及帶來了人類歷史上的“第三次革命”,視覺圖像前所未有地充斥著人們的生活,它使人類文化的傳播媒介由以語言交流為特征的口頭文化和以書籍閱讀為特征的印刷文化走向了以圖像觀看為特征的讀圖時代。讀圖時代的來臨使得當代文化出現了以視覺圖像為中心的轉向,帶來了以圖像為載體的圖像敘事的興盛,人們的閱讀習慣也從傳統的文本閱讀轉向了以觀看為主的圖像閱讀。相對于文字語言的約束性,視覺圖像以其直觀、生動的特點,使所要傳達的信息更容易被接受。以圖像為載體的敘事方式逐漸成為信息傳播的重要方式。
設計與圖像敘事結合的歷史,可以追溯到遠古時期,從原始社會的造物活動開始,到奴隸社會、封建社會直到近代社會,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依附于設計的敘事活動。從原始社會為滿足實用性造物活動或精神性的記錄,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通過符號化的表現手法進行敘事。如滿足實用功能所需的陶瓶、陶壺、陶盆等器物上的紋樣設計,滿足精神需求的壁畫設計、祭祀的器物設計等,這些設計通過圖像或象征符號記錄了遠古人類狩獵、打戰、娛樂等生活場景或原始氏族部落關于自然崇拜、生殖崇拜、圖騰崇拜等原始文化。進入文明時期后,文字的發明使文字開始脫離圖像進行敘事,圖像延續了原始視覺敘事的方式,開始以神話傳說、歷史事件、社會生活等主題進行敘事表現。到封建社會,出現了大量故事題材的青銅器、壁畫、畫像石、建筑彩繪、磚木浮雕、瓷器、銅器、染織品等,以裝飾紋樣或圖像符號的形式進行敘事,如漢代畫像石的“黃帝戰蚩尤圖”“羿射九日圖”“牛耕圖”,元代永樂宮壁畫的“天神朝拜元始天尊圖”“七真人成道圖”等等。此外,隨著印刷術的發明,圖像敘事還體現在書籍的插圖設計上,如中國晚清小說《鏡花緣》的插圖等。
早期的設計是為滿足實用性和精神需求而出發,這個時期有大量的設計都以圖像敘事的方式進行表現,雖然僅僅作為依附設計的裝飾存在,但圖像敘事一直伴隨了早期設計發展的歷史。
如上所述,從原始社會到現代主義設計產生前,圖像敘事一直伴隨著人類設計活動的進行,但設計的發展并沒有一直選擇以敘事的方式進行,在現代主義設計興起的探索過程中,設計逐漸脫離了圖像敘事的傳統,轉向關注形式語言的研究。
19 世紀60 年代是現代設計誕生的開端,在工業革命的背景下,自世界博覽會在英國召開,設計界開始批判維多利亞矯揉造作的裝飾風格并由此產生了工藝美術運動。此后隨著新藝術運動、裝飾運動的發展,逐步進入了現代主義設計的探索時期,并于20世紀初在德國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所現代設計的教育機構——包豪斯,標志著現代主義設計的確立,并在后期經過瑞士設計的進一步發展,形成國際主義風格。此后,現代主義設計以“理性”和“極簡”的設計風格風靡全球,成為人類設計史上最重要的設計活動之一,深刻地影響了設計的方方面面,在建筑設計、平面設計、產品設計等方面,成為主導性的設計風格。
在“理性”和“極簡”風格的影響下,現代設計逐漸擺脫了長久以來的裝飾傳統,追求形式上簡單化和系統化,為大批量生產提供了便利,在設計面向全球市場的應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實用價值,具有不可忽視的貢獻。但在國際主義階段推崇程式化、單一化、公式化、統一化的設計理念,將設計利用圖像敘事進行文化承載的功能被剝離,造成了全球設計嚴重的同質化現象。這個時期的設計幾乎脫離了圖像敘事的傳統,在設計過程中一味追求共性,而犧牲了文化性、民族性、地方性和個性的表達。并且,國際主義設計從科學與藝術的結合偏向了科學的立場,使設計成為一個科學的過程,顯然忽視了設計原來的目的,社會性和人文性被逐步拋棄。
現代設計和國際主義設計對設計的現代發展產生了具有意義重大的影響,在其特定的社會環境下具有深刻的背景形成條件,并且其追求“理性”和“極簡”的設計風格為工業化的大批量生產與審美需求的矛盾提供了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但這種簡單化、功能化、理性化的形式,削弱了設計對文化傳達的功能和對社會、生活、情感的關注,成為“形式至上”的設計。這種情況的產生是商業化、經濟國際化的必然結果。但是,這意味著消費者只能被動接受貧乏、單調、統一的設計,如同建筑、環境設計一樣,現代化的物質世界日益成為千篇一律的構成形式,走向了有別于傳統設計的另一個極端。
設計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從遠古設計發展至今,設計并不只是體現其實用的功能,還具有文化承載的功能。現代主義的盛行導致設計脫離了這一功能,人們開始反思現代設計在人類文明發展過程中的利與弊。20世紀60年代,在設計領域開始了反對國際現代主義的后現代設計運動,并形成針對現代主義進行批判的后現代主義設計(Post Modernism)。
與現代主義設計追求絕對的理性和極簡的形式相反,后現代主義設計的反對單一,反對理性,關注人性,強調文化和歷史,設計形式更加多樣化和個性化,是更加人性化的設計。但后現代主義并沒有完全否定現代主義,而是在批判的過程中保留了現代主義的精華,在此基礎上進行后現代設計的探索,因此也被稱為折中主義設計。“我們可以把后現代主義與現代主義的關系看作否定性的繼承關系。有人認為后現代是現代性的中斷,是對以往的徹底否定。實際上,后現代性是從現代性中孕育而生的,它生產于現代性的局限處,是對現代性的一種揚棄。”例如,20世紀70年代,在平面設計領域興起的“新浪潮平面設計運動”,其代表人物沃夫岡·魏因加特(Wolfgang Weingart)的設計手法融合了俄羅斯構成主義、荷蘭風格派和包豪斯的設計精神,采用簡單的幾何圖形、切割、分解和組合等探索更具趣味性的表現,為設計師們開始探索個人風格提供了可能。這個時期的設計作品擺脫了國際主義平面設計風格的死板、機械的意味,強調設計的個性和情感體現。這種的反叛和激進的做法給后現代主義設計帶來了全新的面貌。在后現代主義思潮的影響下,原本主流的國際主義設計風格追求的理性、實用原則受到挑戰,設計變得更加風趣幽默,更具特色。以興起于意大利米蘭的孟菲斯(Memphis)風格為例,其主張反對一切固有觀念,注重個性化的人文情懷,作品大多怪誕、離奇、有趣,令人印象深刻。
在后現代主義設計興起之后,設計又開始重拾與圖像敘事結合的傳統,相比現代主義設計,后現代主義設計開始注重對文化、歷史和情感的表達,呈現出更具有敘事特征的設計形態。例如,1956年,理查德·漢密爾頓為在倫敦惠特恰普爾畫廊舉辦的名為“這就是明天”展覽會而作的作品《究竟是什么使得今天的家庭如此不同,如此具有魅力?》(Just what is it that makes today's homes so different,so appealing?)以其怪誕離奇的畫面和標新立異的構圖,突破了傳統的審美趣味,同時,畫面中對大量代表現代生活的圖像和代表商業社會的文化符號進行復制、挪用和拼接,對當時流行文化的特征進行了敏銳的概括,在戲謔荒誕的形式下,其深刻的思想內涵強烈地沖擊了觀眾對藝術的固有觀念。
在后現代理論的影響下,敘事學開始轉向后經典敘事學的方向發展,開始嘗試向不同的研究領域探索敘事的可能性。在設計領域開始逐漸探索關注圖像敘事研究的設計。
20世紀60年代,隨著后現代解構主義理論的興起,文學領域對敘事學的研究進入后經典時期,文學界涌現了大量關于敘述作品結構分析的研究,傳統敘事學研究范圍開始擴大,不斷擴展到其他學科,過去單一的敘述學出現了諸如電影敘述學、音樂敘述學以及電子網絡敘述學等,敘事學的研究對象擴展到敘事詩、日常口頭敘事、電影敘事、戲劇敘事、歷史敘事、繪畫敘事、廣告敘事、圖像敘事等等,成為一門適用性極廣的熱門學科。敘事學的相關理論也影響了繪畫、建筑、設計的作品理念,藝術家和設計師嘗試用敘事思維進行繪畫和設計實踐。
結合圖像敘事的設計是適應后現代社會需求的重要方式。敘事學與設計的結合研究首先是在建筑中進行研究。20世紀80年代初,在英國建筑聯盟學院(AASCHOOL)任教的伯納德·曲米(Bernard Tschumi)與尼格爾·庫特斯(Nigel Coates)引導學生在建筑與文學、電影、表演空間之間進行跨學科的探索實踐,并在《事件的話語》一書提出將敘事策略與空間體驗、使用中的建筑、場所的時間維度等轉譯為城市空間與建筑漫畫式的“事件話語”。這是設計學科與敘事學理論的首次結合,之后迅速影響到了設計的其他領域。
此外,國外的相關高校開始進行敘事設計的研究工作。耶魯大學平面設計專業、新西蘭威靈頓維多利亞設計學院等高校通過開設“敘述性設計”(narrative design),主要培養學生利用設計“講故事”的能力,即用簡練的圖像表達核心訴求并進行視覺表現的能力。“敘事設計作為一種設計語言,突破了語言文字本身的局限,逐漸發展成為一種讓更多學者和設計師關注的設計方法。”
設計藝術發展到當代,更加注重歷史、文化、情感及個性體驗等多元化的表達,圖像敘事成為當代表達設計理念的必要選擇,在敘事學理論的推動下,設計敘事的研究探索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
通過梳理圖像敘事與設計結合的歷史脈絡,能夠更好地研究圖像敘事在設計表現中的重要作用,既能夠滿足當代設計對傳播信息、承載文化、表達觀念等需求,還是改變設計邏輯架構的關鍵。結合圖像敘事的設計研究,有助于從整體把握當代設計理念,對如何賦予當代設計更多元化的內涵及表現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