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學院
本文需要創新提出城市宣傳的新口號“歸園樂居——攀枝花”打造以世外桃源的城市形象,宣傳這里閑適生活,吸引除康養的老年人以外的年輕群體。針對老年群體的特征,我們推出了一款“關愛手表”。關愛手表是服務老年群體的一種方式,它將用于攀枝花與第三方管理層合作,建立一個攀枝花市的志愿者服務平臺,讓攀枝花市市民參與其中,服務社會。
隨著我國經濟不斷地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也在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們逐漸認識到城市品牌的存在直接影響到城市在未來的發展情況。而城市品牌的形象是代表了城市的發展現狀,也是城市的一個縮影,是一種無形的宣傳和財產,城市品牌形象能夠為城市帶來巨大的收益和利益。然而在攀枝花面臨著轉型時期,尤其需要打造出自己的城市形象,城市品牌形象不僅是城市的標志,還可以展示攀枝花的地方特色和地域文化,攀枝花VI形象的出現,讓城市形象的形式更加地豐富多彩,城市VI設計還能夠通過不同的視覺效果和識別系統,反映出攀枝花城市發展的路線,并潛移默化地為城市的形象做出無形的宣傳。所以,攀枝花VI設計有效地推動了城市品牌的發展,讓攀枝花脫離封閉的模式,主動地走出去讓更多外面的人去了解攀枝花走進攀枝花。
本文從地域文化的角度對城市形象設計進行研究,力圖揭示地域文化與城市形象設計的互動效應,尋找地域文化在城市形象設計中的重要戰略意義,并從地域文化的角度提出城市形象設計的新理念、新方法等,作為城市形象設計和規劃建設的參考依據。
1.理論意義
本文是在前人對城市形象設計基本理論和方法進行綜合研究的基礎上,采用理論與實例相結合、描述與解析相結合的方法,對城市規劃、藝術設計、社會學等多學科知識進行綜合運用,通過地域文化與城市形象設計的關系分析,力求對城市形象設計理論的進一步完善做一點補充。
2.實際意義
本文在分析文化與地域文化對城市形象設計的作用和影響,分析不同地域文化對城市形象設計的正面和負面影響,以及城市化發展中城市形象設計的戰略意義的基礎上,提出了地域文化在城市形象設計中的戰略意義、理念和方法,以指導快速城市化條件下城市建設和發展。通過對攀枝花地區文化與城市形象設計之間關系的案例分析,為攀枝花未來城市形象設計的策略和方向提供參考建議。
1.地方文化
地域性文化是指在一定區域內長期形成的歷史遺存、文化形態、社會習俗和生產生活方式等。地域性是地域文化的首要特征;每種文化在本質上都有它自己的地域特色。這種文化形態是區域性的,并且與已知的各種群體之間的關系并不十分相關。區域文化的區域特性表現為:其在空間上占有一定的地域單元,具有一定的所屬范圍;對于中華民族來說,由于古代交通不便,地域相對獨立,使得各地的文化形態也各有不同的風格,有著地域之別,如漢文化、關隴文化、巴蜀文化、中原文化、松遼文化、吳越文化、荊楚文化、嶺南文化等。二是地域文化形成的長期過程。某地域人所創造的物質財富、知識體系、生活方式、行為準則、思想道德模式等,經過漫長的歷史時期,最終積淀于該地區的文化之中,形成了地域文化。中華民族的形成,經過幾千年的歷史,各地的文化形態也在幾千年的演變中形成了各自的特點,對當地人民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三是地域文化相互滲透、相互融合。一切形式的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特別是在我國古代,多數時期是統一政權時期,各地群眾的流動,使文化習俗自然地相互滲透,相互影響,成為一種宗主區域的文化,自然地包含著外來文化;特別是在幾個文化區域的交匯處,更形成了兼具幾種地域文化特征的特色文化,如位于漢水上游的陜西漢中地區,既有北方關隴文化、西部氐羌文化、南部巴蜀文化、東部荊楚文化等特色,又具有獨特的漢文化。四是地域文化內涵豐富,在特定時空范圍內,文化總是在一定的人群與自然環境相互作用,追求發展的結果和過程。區域文化的豐富性體現在不同區域文化的多樣性上,表現在區域文化的空間范圍和內容上的多層次上,表現在區域文化綜合體的整體性上。地域性的文化特征可表現在器物層、制度層、心理層等文化元素上。
2.城市形象
攀枝花城市意象是城市給人的綜合印象和觀感,是城市的本質、功能以及人們對城市形象外在表現的領悟。它的內容包括硬件和軟件兩方面。其硬件包括城市資源、城市布局、城市建筑、公共設施、城市景觀等,軟件則包括城市精神、價值取向、公民行為、社會公益、政府形象等。
與純藝術作品不同的是,攀枝花市VI形象設計的主要功能和存在的價值在于實用信息的傳遞,因此一個好的 VI形象設計首先要做的就是清楚地傳遞信息,讓廣大的受眾能夠準確、輕松地接受提示或獲得必要的信息。攀枝花城市VI形象設計更需要有強大的可識別性,需要盡可能讓所有來自不同地點的游客都能在必要時來到這里,方便而準確地獲得正確的信息。
攀枝花市主要面向最廣大的人民群眾,包括社會各階層乃至世界各地的各類人群。所以在城市VI設計的風格上,需要盡可能考慮到最廣泛的受眾需求,首先要有審美意識,提倡莊重典雅,賞心悅目,同時又要盡量滿足大多數人的審美需求,避免極個性的小風格的局限,避免眾口難調。
以其厚重的攀枝花市和鮮明的地域文化特色,攀枝花市在形象上具有突出的地域文化風格。每個攀枝花市的建筑風格都不可能完全相同。因此,在對其進行重新設計時,必須尊重該街區原有的攀枝花市風貌,突出該街區原有的視覺風格,使該街區能夠更好地體現其獨特的文化風格。所以,在攀枝花市VI設計中進行視覺形象再設計時,需要遵循街區自身文化風格的理念和宗旨,注重體現街區的精神文化內涵,將街區特有的顏色、圖案等視覺元素作為設計的基本要素,體現街區整體風格的連貫性。比如,歐洲古典主義建筑風格,總是與其所處的地理位置、歷史環境、傳統習俗和文化藝術分不開的。不同國家、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經過長期的時間和發展,形成各自不同的建筑風格。歷史上,英法等國家都十分重視建筑和街道的保護和街區的細節設計,其中以哥特式風格、文藝復興風格最為突出。在 VI系統中,這些街區同樣保持了簡潔、莊重、規整的設計風格,符合街區本身原有的古典風格,同時在形式上又有了許多創新與突破。作為英國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旁的一塊路牌,主色調黑白分明,字體正統規范,視覺感受穩重大方。
在城市發展的過程中,很多的品牌都在利用自己的方式進行著宣傳,而VI設計在品牌宣傳的過程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但是目前很多城市的VI設計都是比較單一,而且形象都是以品牌的特色為主,所以,在設計中并沒有展現城市的特色。我們此次重點以打造攀枝花的地域文化特色,三線建設精神,地理景觀特色為主題,應用VI設計于地理景觀設計于其中,總的VI設計以金色為主打,能讓人聯想到:陽光、芒果。顛覆以前大家對于攀枝花的刻板印象。并且我們脫離曾經只以芒果和陽光為宣傳點,創新提出城市宣傳的新口號“歸園樂居——攀枝花”打造以世外桃源的城市形象,宣傳這里閑適生活,吸引除康養的老年人之外的年輕群體。針對老年群體的特征,我們推出了一款“關愛手表”。關愛手表是我服務老年群體的一種方式,它將于攀枝花與第三方管理層合作,建立一個攀枝花市的志愿者服務平臺,讓攀枝花市市民參與其中,服務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