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石油高等專科學校思想政治教學部
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居民的思想穩定是維持社區穩定的必要前提,思想政治工作能夠提升民眾對疫情的認識與科學應對的能力,形成主流價值導向,提升民眾的思想道德素養,筑牢意識形態防線,實現基層治理的有序提升,對維護社區居民的健康發展與社區的和諧穩定有重要意義。
疫情防控背景下,基層社會治理面臨全新的挑戰,出現居民思想政治工作不到位、群眾思想覺悟不高,疫情防控意識不強、群眾集體意識和社會共識缺乏等問題,影響社區治理工作的效率與水平。因此,充分發揮思想政治工作快速有效的社區動員能力,創新思想政治工作的內容與形式,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系統化、數字化水平,成為基層社區治理工作中的重要內容。
思想政治工作在疫情防控中發揮價值引導功能和宣傳解釋功能,對社區民眾進行思想引導與科學宣傳,普及疫情防控的規范與準則,引導廣大群眾自覺服從疫情防控大局,為抗擊疫情提供最大的共識,為疫情防控和社會穩定奠定了強大的思想基礎。
疫情防控是一場人民戰爭,需要民眾參與到疫情防控的工作中來。積極開展思想政治工作,激發起人民群眾的危機意識和主體意識,有效展開社會動員活動,充分發揮社會力量的積極功能,將社區各方力量迅速動員和凝聚起來,積極配合疫情防控工作,從而凝聚起全民抗疫的強大力量。
疫情防控等突發事件會造成部分民眾的焦慮、恐慌,甚至放大基層治理的矛盾與沖突。社區積極開展思想政治工作,提升民眾對疫情防控等重大突發事件緩沖能力,化解民眾的焦慮與恐慌,引導民眾理性解決突發問題,創造和諧有序的社區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機制,實現思想政治工作由“隱形潛力”到“顯現功能”的巨大轉變。
思想政治工作的內容是社區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內涵,要根據時代發展需要和現代社區治理的要求,不斷豐富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內涵。突出重點內容,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弘揚主流價值。同時吸收借鑒心理學、法學、社會工作等現代專業理論內容,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體系,提升社區思想政治工作的內涵。
加強思想政治工作與社區本土文化的融合,積極利用社區的人文資源,開展“以文教化”的滲透式模式。同時充分發揮基層榜樣的引導作用,以基層群眾故事為藍本,講好基層社區故事,傳播好基層聲音,做好基層先進人物、先進事跡的宣傳,用身邊人、身邊事感化教育更多群眾,用平凡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跡打動人,以榜樣的力量引導和激勵社區居民參與到疫情防控中來,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
豐富基層社區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關懷,發動社區民眾制定共同的規定與習俗,同時增強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心理疏導、法律咨詢、志愿服務等內容,加大思想政治工作的融入轉化力度,不斷賦予社區思想政治工作新的時代內涵。
充分挖掘基層民眾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用基層民眾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宣傳。挖掘基層群眾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通過組織群眾開展宣講隊、情景劇、主題教育活動、先進事跡宣講等形式,拓寬基層社區民眾思想政治教育路徑。充分利用新媒體時代的宣傳方式和手段,加強線上思想政治工作創新,充分運用抖音、快手、社區公眾號等手段,打造線上“社區宣傳”平臺,形成“大數據+”智能化模式,凸顯線上平臺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發揮“小網格大作用”優勢。
健全社區治理機制,建立思想政治工作常態化體制。一是硬化思想政治工作考核約束,完善激勵機制,制定社區思想政治工作考評體系,把社區思想政治工作與群眾精神文明建設結合起來,制定社區思想政治工作考核機制。二是建立突發事件應急處置的思想引導機構,強化居民應對突發性公共事件的能力,使思想政治工作外化于行,內化于心,發揮基層公共精神的導向作用。
改進方式方法,形成社區治理的多元主體。社區思想政治工作要以平等協商的態度開展社區思想政治工作,改變“我高你低”的傳統做法,以朋友式相互交流、協商式尊重謙讓、親人式關愛照顧,使社區思想政治工作實現從“灌輸型”向“滲透型”轉變。
社區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因地制宜,根據本區域人口結構、發展現狀等多方面因素,探索多主體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實現思想政治工作全面覆蓋,實現一個都不能少的格局。同時著力做好流動人口思想政治工作,加快外地人與本地人的基本公共服務均,主動吸納流動人口參與社區事務,打破本土和異地的隔閡,使流動人口得以較好地融入社區,擴大了思想政治工作的覆蓋面。
堅持主客一體,壯大隊伍力量。一方面充實專職社區思想政治工作主體隊伍,按照實際工作需要配備專職工作人員。另一方面發動社會力量構建社區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兼職體系,建立由黨員、居民代表、志愿者、高校師生等作用,引入律師、心理咨詢師、社會工作師等專業人士參加,壯大兼職社區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實現社區思想政治工作主體多元化。
總之,社區思想政治工作是應對突發事件應急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礎,充分發揮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與價值引導作用,培養良好思想道德素質和正確的價值觀,提升社區治理水平與治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