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姣 陳辰
天津財經大學珠江學院
通過古代文學情感化的分類、古代文學情感化思維的特征,分析了古代文學情感化思維的表現。從情感傳遞的關聯性反射,情感反轉到服裝設計中的形態分析,服裝面料搭載的情感平臺,服裝色彩中的情感展現,服裝造型與款式的情感表達方面闡述了古代文學情感化思維在現代服裝設計上的表達形式。從情感化思維設計的深入表達、造型結構多元化的創新結合、色彩面料的研發設計分析了古代文學情感化對現代服裝設計的啟發,把古代文學傳遞出的這種生命之美、文學之美和情感之美,通過服裝設計者的情感思維反射融合到現代服裝設計中,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也是一種美的選擇和遇見。
古代文學深受儒、道、佛思想文化的影響,情感化分類為:以道自任的政治抱負和精神追求;憂國憂民的憂患意識;深沉悠遠的人生之思;以人為本的仁愛精神;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
古代文學的作者兼具儒、道風骨,蘇軾作為北宋有名的文學家,以道事君,出仕從政的主導思想始終是他的精神追求,然而幾度被貶打破了他忠君經世的抱負,《前赤壁賦》中,作者借江水、清風、明月,向讀者描繪出如詩如畫的月夜秋江美景,依托洞穿時空的簫聲抒發跌宕起伏的情感變化、通過主客問答的形式闡述人生哲理的辯證思維,包含著作者專注于內心世界的充實與滿足、生命內在的力量、人文涵養的意趣、平淡空曠豁達之美等審美要素。
作者從沉浸在美景中的快樂到跌入現實的苦悶,最后升華到理性的樂觀曠達,寫景、抒情、說理達到了水乳交融的程度,古代文學情感化思維的表達在《前赤壁賦》中得以完美的體現。
古代文學情感化思維與中國古代樸素唯物主義哲學有著直接的聯系,古代歷史進程中,儒學、道家和佛家思想長期并存融合。同時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文學家的思想。情感化思維特征表現出:一是古代文學情感化思維具有直觀頓悟性。古代文學作者受道家、佛教和儒家理學影響,通過外部事物的直觀體驗,觸動感染,借景寓情,通過對外在景、物不同的具體感受,抒發情感,又以道德情感為中介,達到人性的升華。二是社會普世價值觀中正面情感的相對穩定性。中國古代文學史貫穿著“天人合一”的思想,包含著關于人生根本問題的人生哲學、道德學說,道德價值與道德標準,其中蘊含的情感思維是對人的道德情感的自我體驗和自我反思,社會上的傳統觀點,一切真善美的行為標準,具有高尚情操的共同情感思維是穩定的,社會歷史發展中長期積累下來的正面情感思維具有穩定性。 三是情感思維是多維度互相交織轉化的。古代文學情感化思維與前人和他人,社會和環境等因素有關,情感的高漲、低沉、平緩、激昂、快樂、悲傷會互相交織轉化。
人類的情感現象是很豐富的,任何藝術都要表達情感。優秀的古代文學作品傳遞美好情感、傳承民族精神、傳播傳統文化,凝聚著人類的美好情感。服裝設計通過情感思維的傳遞和反射,以服裝色彩、面料、結構設計反映服裝設計理念,表達服裝藝術和情感。外部的情境通過文學作者的情感及思考以文字的形式表達出來,文學傳遞出的情感又通過服裝設計者的情感思維反射到服裝設計理念中,通過設計把這些情感提取、釋放和表達出來,這是情感傳遞的關聯性反射,也是一種美的選擇和遇見。
《前赤壁賦》中,蘇軾借友之語通過理性的情感思維,抒發了宇宙萬物的變與不變。其中蘇軾和“客”的談話代表了各自的思想情感,這些無不與詞人的情感變化相關聯。古代文學作品中蘊涵的豐富的人文情感、思想內涵和藝術思維,通過服裝設計者的情感型思維對信息的加工傳遞反射融入在現代服裝設計中,就為情感插上了色彩和結構的翅膀,使服裝散發濃郁的人文關懷,從而使服裝的內涵更加豐富、結構造型更加多樣。
1.服裝面料搭載的情感平臺
服裝的色彩、風格、造型、特性都要通過面料來表現,服裝的面料可以直觀地反映著裝者不同的社會地位、時代背景以及情感的特征。在現代社會,人們所喜愛的面料不同,其所體現的性格特征、表達情感也不同,面料的薄厚粗細、粗糙柔軟等質感都會形成不同的觸覺和視覺效果,而這些效果又會給人的心理帶去主觀的情感體驗。服裝的情感特征可以通過不同質地的面料來表達。例如近些年,設計師利用新科技新面料給人們展現出充滿科技感超現實的服裝,或者運用情感共鳴等思維方式給人們一種感同身受的服裝情感體驗等,這些形態各異的面料使著裝者在情感世界中獲得更多的歸屬感。
2.服裝色彩中的情感體現
色彩使人們生活的世界變得五彩斑斕。色彩不僅影響著人們的視覺層面,還影響著人的心理和情感,色彩豐富的象征意義,會通過人的心理激發某種特殊情感,讓人產生心理聯想,人們在看到某種色彩時會聯想到相關的事物,紅色會使人聯想到太陽、火焰,藍色會使人聯想到大海和天空。大面積高純度的色彩運用,會使服裝的整個色調顯得明亮鮮麗,大面積低純度的色彩運用,能使整個服裝低調樸素,給人成熟穩重的感覺,利用色彩的組合對比,色相的組合搭配,不同的多色組合,可以豐富色彩在服裝上的不同情感內涵。因此,設計師在服裝色彩運用時要準確把握所想表達的情感,在色彩的巧妙搭配下使服裝色彩的情感特征得到充分的體現,從而讓服裝變得有生命有靈魂。
3.服裝造型與款式的情感表達
情感是每個人都擁有的體驗和感受,服裝的美感是通過造型傳遞和表現的,通過外在的審美表現讓我們能夠體味各種情感。在服裝設計中,設計師不僅受到主觀意識的支配,同時也被情感左右,要借助服裝構成的視覺形象傳達自己的情感,服裝的結構設計和裁剪決定著服裝設計的效果,同時影響著服裝的藝術表現和情感表達。
服裝是社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同的服裝款式造型向我們傳遞著不同的情感,線條直順的男裝裁剪造型,體現男性的陽剛之美,女裝上的“公主線”“刀背縫”使女裝更加緊身合體,體現女性的曲線之美,服裝造型與款式的情感表達也能體現穿著者的內在涵養和文化修養,也傳達著人的個性與情感,國家領導人接見外賓時穿著中山裝,能彰顯出民族氣節,增強民族自信心。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年齡、不同愛好等著裝者的服裝款式造型都表現著他們自身的特有的情感追求,體現出不同的藝術和文化。
情感是設計的源泉,情感化人性化正回歸服裝設計的主題。在設計時要體現出情感化思維傳遞的文化和意境。這些靈感來源通過情感化思維在設計中的深入表達,在服裝構成形式上進行新的闡釋,最終達到美的視覺效果,使服裝成為具有實用性又兼具藝術性的文化產品,并體現折射出蘊涵在服裝后面的情感思維和審美思維。蘇軾以情入文,在《前赤壁賦》中為我們傳達的寧靜致遠、淡泊明志的人格境界,天人合一的自然和諧的理念,流動的清風及變化中的明月的永恒蘊意。這種情感思維的文化和意境通過在服裝上的色彩、面料、造型結構來呈現服裝的氣韻靈魂,如運用藍綠色讓人感到自然、理性、安靜、遙遠和廣博,通過不同的線條展現流動的清風,流逝的時光,曲線的變化營造出一種無序與規則并存,苦悶與舒展相間,快樂與悲惋互補,淡泊與不平共生的審美體驗與情感的有機交融,通過圓這一中國藝術史上重要的精神原型,闡釋宇宙精神、生命意識,以及哲學審美觀,表現廣大與寬容,智慧與博愛,呈現出一種情感思維的文化和意境,人本思想的精神以及對待生命本身的關懷和感悟。這樣使服裝具有實用性又兼具藝術性,并體現折射出蘊涵在服裝后面的情感思維和審美思維。
服裝設計的造型塑造離不開文化的精髓和情感思維的融入,創新中國傳統藝術,用東方二維平面結構服裝形式融入東方哲學和審美觀念,在整體上追求氣韻和意境,給人積極向上的思想。用三維立體裁剪,闊形寬松的造型表現出具有中國風格的人與自然和諧融合的精神文化,體現出傳統文化中的包容大度、寧靜致遠、淡泊明志的人格境界和道德情感,也與現代文明高速發展的進程中,人們更加向往自然,追求舒適,休閑的生活方式相契合。運用寬大休閑H型廓形傳達寧靜莊重、富有張力,自由、動感的情感語言。通過寬松并具懸垂感的設計風格追求飄逸靈動的氣韻。運用曲線在面料上有韻律感的彎曲和延伸表現一波三折的情感起伏變化,激活了空間,充滿了動感、活力、生機,表現出理智的快樂感情。大面積的褶皺呈現的垂直直線使服裝有自身延伸的張力,線與線之間的排列相互輔助,體現了中國古代傳統哲學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加入圓形的造型元素,表現宇宙萬物周而復始的循環變化,展現虛實相生,有界與無界,包容與博愛,完美與和諧。在現代文明互鑒,文化融通的大環境背景下,中國服裝設計者需要把握這一發展契機, 運用二維平面造型手法結合西方三維立體裁剪技術,融入中國傳統文化的審美觀念,通過服裝造型結構多元化的創新結合,展示中國傳統文化精華,在世界文明格局中樹立文明大國的形象。
面料的色彩、紋理、質地是主導設計思維的主要因素,隨著現代高科技的飛速發展,風格各異的新型面料不斷推出,總體朝著環保、科技、創新、低碳、健康的方向發展,色彩面料的研發設計要體現綠色環保、衛生保健、舒適美觀、安全性高的特征,能適應現代人的審美需求和功能需求,運用不同面料的肌理混搭,相異的材質拼撞,表現出相融、自由流動的韻律,以有形的材質表現無形的意境。
在現代文明互鑒,多元文化融通的大環境背景下,古代文學作品中蘊涵的豐富的人文情感、思想內涵和藝術思維,通過服裝設計者的情感型思維融入在現代服裝設計中,使服裝的面料色彩更加豐富、結構造型更加多樣,讓服裝有文化內涵,有藝術靈魂,表達流行與時尚,傳遞文化與文明,在世界服裝舞臺上展示東方傳統文化精華和神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