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西亞斯學院藝術設計學院
加強城市視覺識別系統的塑造,應該考慮到“互聯網+”時代的因素,從而使塑造的城市視覺識別系統能夠更好傳播,能夠使更多的人了解和接受城市的視覺識別系統,從而推動城市的不斷發展。在“互聯網+”時代進行城市視覺識別系統的塑造,應該從以下內容入手:
市徽是一個城市的象征,濃縮了一個城市的歷史文化(如濟南市徽、承德市徽)。因此在城市進行視覺識別系統塑造的過程中都應重視市徽的設計,并且在設計市徽的過程中應該融入城市的代表元素,使人們在看到市徽的時候,能夠自然而然地想起這個城市。在進行市徽設計的過程中,應該注意到城市是所有人的城市,因此應該鼓勵城市居民參與到市徽設計工作中來,能夠集合大家的智慧,通過市徽更好地展現城市的核心文化和發展理念。“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使城市居民能夠通過多樣化的平臺參與到市徽設計中來。
在城市視覺識別系統識別塑造的過程中,應該重視城市主色調的選擇。顏色具有區分和象征等作用。不同的城市應該根據自己的環境條件、氣候條件等諸多因素,合理地選擇城市的主色調,從而能夠使之成為城市的一個重要特色。城市在進行主色調確定的過程中,可以鼓勵城市居民參與進行,從而能夠為城市選擇最為準確的城市主色調。例如,石家莊在發展的過程中將米黃色和微紅色確定為其主色調,這使得人們在看見這兩種顏色的時候,能夠自然而然地想起這個城市,從而使其在人們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文化設施在城市視覺識別系統的塑造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文化設施不僅具有實用功能,更有象征功能,是對一個城市的品位、歷史等諸多因素的展示。因此,在城市發展的過程中,越來越多的城市都重視城市文化設施的建設。例如,在南京市發展的過程中建設了“南京城墻博物館”“東吳博物館”等一系列的文化設施。而這些文化設施的存在,不僅能夠方便城市居民的生活,使城市居民能夠享受饕餮精神盛宴,又能夠提升整個城市的文化品位和格局,從而能夠給來到這個城市的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利于推動城市的蓬勃發展。
“互聯網+”時代進行城市視覺識別系統的塑造,除了重視上面的內容,還要做好細節管理。首先,應該重視城市道路文化的建設。根據城市的氣候條件、整體布局等諸多的因素,合理選擇道路樹木,從而能夠更好地裝點城市,形成良好的視覺效果。其次,重視街燈文化建設。街燈不僅承擔著城市照明工作,還是展示城市文化的重要途徑。因此,在進行城市視覺識別系統塑造的過程中,應該重視街燈文化的打造,如滄州市別名“獅城”,為了能夠更好地展示“鐵獅子”這一文化因素,在進行城市路燈設計的時候,可以將其設計成鐵獅子的造型,使人們能夠隨時感受到這一文化因素。
在完成城市視覺識別系統的塑造以后,應該重視城市視覺形象傳播工作的開展,使更多的人能夠了解到城市的視覺形象,進而維護這一形象。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當前在進行城市視覺形象傳播的過程中呈現出了一些新的特點。在傳統的傳播環境下,城市視覺形象的傳播主體是政府和相關組織。在這一傳播過程中,政府占據主導地位,政府將希望公正掌握的信息傳播給群眾,而群眾只能處在被動的地位。而“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則能夠有效改變這一狀況,使群眾可以借助自媒體發表自己的看法,從而能夠充分行使自己的話語權。群眾可以將自己對于城市發展的期望和意見發布到網絡上,從而能夠為政府在進行城市視覺形象管理的過程中提供一定的意見,這不僅意味著城市傳播主體的多元化,也有利于城市形象的進一步完善。
之前,在進行城市視覺形象建設的過程中,各個城市都重視城市的現代化,千篇一律的高樓大廈、筆直的柏油馬路等,這也就使得城市的視覺形象趨于一致。人們從一個城市進入另一個城市的時候,不會有任何的新鮮感,因為城市的視覺形象太過統一。而“互聯網+”時代的到來,能夠有效改善這一情況,能夠使城市視覺識別系統的塑造與傳播拓展內容。例如,在進行城市視覺形象傳播的過程中,能夠深入地挖掘重視的歷史文化資源、自然資源等,并借助新的平臺對其進行傳播,從而能夠形成一個城市與其他城市截然不同的因素,使該城市能夠與其他城市進行區分,形成該城市鮮明的特色。“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使城市形象傳播的速度不斷提升,借助自媒體等能夠對城市的視覺形象進行全面展示,使更多的人能夠了解到該城市的視覺形象,從而提升傳播效果。而不僅僅局限于紙媒報道、電視報道等,能夠融合更多的有趣的內容,從而激發群眾對于該城市的興趣,使人們愿意走進一個城市,深入了解這個城市。
對于城市視覺識別系統的傳播來說,僅僅依靠口口相傳和靜態的圖片展示,難以將一個城市的特色與魅力展示出來,而傳統的傳播方式具有一定的滯后性,因此在進行城市視覺形象傳播的過程中不能夠及時將城市視覺形象的變化與發展傳遞出去。而“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則能夠有效改變這一情況,通過傳播生態的變化,使得城市視覺識別系統的傳播工作能夠更好地進行。微博、微信等自媒體已經成為人們溝通的重要工具,并在城市視覺形象傳播的過程中發揮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越來越多的城市在進行城市視覺識別系統傳播的過程中,重視網絡因素作用的發揮。通過“線上”與“線下”的聯動配合,能夠使城市視覺識別系統的傳播更加有效,并且公眾也能夠網絡平臺參與到城市視覺識別系統的傳播與塑造中來。
在完成城市視覺識別系統的塑造以后,更重要的是對其進行傳播,使更多的人能夠了解這一城市的視覺形象,從而使其做到深入人心,不斷提升城市的競爭力。而在進行城市視覺識別系統的傳播的過程中,應該遵循一定的策略:
“互聯網+”時代進行城市視覺識別系統的傳播,要重點關注傳播效果。而單一的傳播方式產生的效果,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因此在傳播的過程中,應該對多種傳播方式進行有機整合,從而能夠獲得一個比較好的傳播效果。這里講到的傳播方式的整合,既包括傳統傳播方式與新媒體的整合,又包括新媒體與新媒體之間的整合,例如,可以將城市的圖片、宣傳片在戶外的廣告牌、LED屏上進行展示,也可以通過微信、微博等媒體進行傳播,從而使更多的受眾能夠接收到這一消息,從而獲得較好的傳播效果。
在進行城市視覺識別系統傳播的過程中,采用互動式的傳播策略,能夠實現信息的雙向傳播,從而起到比較好的傳播效果。在這一過程中,不僅可以將塑造的城市視覺識別系統傳遞出去,從而使更多的人了解這一系統,還能夠借助新媒體的交互性,讓群眾參與到城市視覺形象的傳播中來,通過群眾在微博、微信等自媒體平臺的傳播,從而使更多的人能夠了解該城市的形象。同時還有利于城市居民發表自己的意見,而有關部門在聽取了城市居民的意見后,可以及時對城市形象進行調整,使城市形象更符合城市的實際情況,更好地展現城市的內涵。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給城市視覺識別系統的體驗式傳播提供了可能。而體驗式傳播能夠提高城市視覺識別系統的傳播效果。通過對城市形象的亮點點評、城市設施的體驗等信息的反饋,從而使城市居民參與到城市的視覺識別系統的構建中去。而通過新媒體對于一些重點內容進行傳播,不僅能夠加深人們對于城市的了解程度,還能夠使人們在參與、體驗的過程中產生一種“與有榮焉”的感受,從而能夠積極參與到傳播工作中去,提高傳播效果,最終使人們對于城市的視覺識別系統有更高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