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勞動職業技術學院
為深入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落實《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教育部、財政部在“雙高計劃”中“集中力量建設50所左右高水平高等職業學校和150個左右高水平專業群,打造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高地和技術技能創新服務平臺,支撐國家重點產業、區域支柱產業發展,引領新時代職業教育實現高質量發展”。在此背景下,山東勞動職業技術學院(簡稱魯勞職院)2018年163號文頒布了“學生學業導師(班主任)和學生社團導師選聘實施方案(試行)”,2019立項了“‘雙高計劃’下高職院校實行學業導師制的實證研究”。
當前高職院校普遍存在專業設置門類多、學生人數多的特點,在日常教學中學生習慣了原有的教學模式,較容易接受一般的知識,但對于專業技能的學習及實訓很難達到教學目的,實行學業導師制有助于解決傳統教育運作模式的弊端,更好地培養高素質高技能型人才。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在全國教育大會上他還強調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些論斷為新時代高校教育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建設雙高校,其核心是扎根中國大地,始終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高職院校,立德樹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以“四有”好教師為標準,把立德樹人的成效作為檢驗教育教學工作的根本標準,以人為本,在教育教學中堅持推進四個“回歸”,推動“三全”育人。
在高職院校中輔導員比例較低,管理學生數量較多,工作多側重班級日常事務的管理。同時近幾年輔導員年輕教師比例逐年增加,針對學生的政治素養、學習方法、職業技能、創新創業教育等缺乏經驗,不能很好地為學生提供恰當的指導。而學業導師多是中級及以上職稱的專任教師,專業對口且經驗較為豐富,選擇學業導師進行輔導有助于完善和補充教育管理模式。
高職院校以傳授基礎知識與培養專業能力并重,強化學生職業素養養成和專業技術積累,將專業精神、職業精神和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學業導師通過一對一的教輔,提高了學生的基礎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能力,實現了學校教育與未來崗位的無縫對接。
高職學生無論從高中抑或是中專,進入一個相對寬松、開放的學習環境中,他們的學習方式、思維模式,對專業的認知,畢業后的工作,行業發展的前景相對模糊,入學后易產生失落甚至不知所措的復雜心理。基于學生遇到的這些問題,學業導師可以通過自身專業優勢、成長經驗等,幫助學生更快了解所學專業、所要從事的行業發展趨勢,學業導師可以結合專業針對不同學生的興趣愛好,提供個性化的職業規劃。
高職院校教師的發展與學院的發展密切相關,實行學業導師制離不開學院的組織領導和強有力的機制保障、學業導師工作有序進行,學生積極靠攏,三方聯動,才能達到良性循環。
魯勞職院〔2018〕163號明確了學業導師的定位和崗位職責。學業導師的定位為注重思想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配合輔導員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指導,提高學生的綜合職業素質,引導學生全面發展。積極幫助學生了解專業、行業的發展方向及就業前景,幫助學生選課、制定學習計劃,幫助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使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增強自主學習能力。
每學期初,翻閱學生成績檔案,有針對性地對學生課程進行指導,開好首次班會;學期中,不定期舉辦專題班會,讓學生了解最新的政策、就業前景等,營造良好的班風學風;學期末,營造良好的誠信考風,總結學期學習生活,做好下學期的課程預告,注重假期實踐工作。
兩年多的學業導師工作,學生明確了學習目標,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努力方向。自學業導師工作開展以后,學生和老師的交流多了,增強了信任,筆者所在的整個班級再無掛科現象。其中有兩名學生拿到了一類大賽國賽一等獎、省賽第二名的好成績。
“雙高計劃”建設背景下高職院校教育教學方式也隨之改變,學業導師制作為一種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有助于創造良好、和諧的育人環境,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實施個性化培養,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職業觀,對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具有積極意義。本文分析了“雙高計劃”背景下高職院校學業導師的必要性,同時對學業導師工作的開展情況進行了分析。高職院校應當積極進行導師制的研究和探索,以充分發揮其應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