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嵐 東華理工大學法學院
有獎銷售是指商家為了增加某種商品或者服務的銷量時,在在售商品或服務之外向消費者提供其他具有經濟價值的物品或者服務。
有獎銷售有兩種不同的分類,根據獲獎人數的范圍與發放獎品方式可以分為附贈式有獎銷售和抽獎式有獎銷售。附贈式有獎銷售是指商家在銷售產品或服務的時候以附帶的方式向所有購買者發放獎品,包括向消費者提供一些具有經濟價值的物品或金錢的行為。抽獎式有獎銷售是指通過隨機的抽選,選中部分消費者贈送一些具有經濟價值的物品或者金錢,抽選的方式有抽簽、搖號等,具有偶然性。
不正當的有獎銷售是指商家違反民法上的誠信原則和公平原則,利用具有經濟價值的商品或者利益吸引顧客來消費,違反《反不正當競爭法》的規定,破壞市場的經濟秩序,損人利己的行為。
不正當有獎銷售的表現形式有:
1.欺騙式有獎銷售。它違反了民法的誠實信用原則,是一種不正當行為,它實際上并沒有向消費者發放獎品的意思,卻告知消費者有獎,或者中獎人員是商家事先串通的,也就是俗稱的“托”。
2.利用有獎銷售的方式來推銷質次價高的產品。它的違法性就是利用有獎銷售實現其將質次價高的產品售賣出去的目的,而不在于有獎銷售本身。
3.巨額抽獎式有獎銷售。《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十條規定,抽獎式的有獎銷售,抽獎的最高金額不得超過五萬元。在實例中,有很多商家為了進行抽獎式的有獎銷售,最后無法兌現時,消費者提起訴訟,商家就以自身進行的有獎金額超過法律規定的金額來進行抗辯。
我國現行立法對有獎銷售的規制并不多,首先是在反不正當競爭法中規定了經營者進行有獎銷售不被允許的情形與抽獎式有獎銷售的最高金額,以及經營者違反了反不正當競爭法中的規定,需要承擔罰款責任;為了制止有獎銷售活動中的不正當競爭行為,根據《反不正當競爭法》的有關規定,1993年制定了《關于禁止有獎銷售活動中不正當競爭行為的若干規定》,但在2019年初,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了《關于禁止不正當有獎銷售行為的若干規定》的征求意見稿,對1993年的《若干規定》進行了修訂,這次的修訂與新修訂的《反不正當競爭法》保持一致,主要內容包括:(1)對有獎銷售活動中的禁止性行為作了明確規定;(2)對最高獎限額的表現形式作了明確規定;(3)對附贈式有獎銷售行為作了規定;(4)對網絡有獎銷售行為作了明確規定。
1.附贈式有獎銷售立法缺失,我國目前只有《反不正當競爭法》第10條和1993年的《若干規定》的第 2、5、6、7 條涉及了有獎銷售的相關內容,且這些內容大多是規定抽獎式有獎銷售的。
2.抽獎式有獎銷售地方法規的不一致導致了地域的局限性。某些城市為了更好的管理市場經濟秩序,對抽獎式的有獎銷售行為出臺了一些地方性的法規,來約束經營者的不正當競爭行為,但是很顯然,這些地方性法規只針對當地有效,隨著現代交通的發展以及電商產業的出現,地方性的法規并不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當本地區外的經營者有不正當的有獎銷售行為,從而對本區域的合法經營者的經營產生影響或者威脅時,將會導致區域內市場經濟秩序的混亂,不利于區域內經濟的發展。
3.附贈式有獎銷售中法贈品侵權責任不明確。關于附贈式有獎銷售中的贈品,因為商家的目的是為了更多的賣出本來要銷售的商品,贈品不過是商家吸引顧客的銷售手段,所以在附贈式有獎銷售中的贈品有些是瑕疵產品,或者劣質產品,進而更可能因為產品質量而產生侵權問題,但又因為是贈品,商家會表示贈品不屬于可以退換的產品,如果發生產品侵權問題也認為不屬于自己的責任,而是生產者的責任,商家據此拒絕消費者的賠償請求。
1.統一完善關于附贈式有獎銷售的法律規定。《反不正當競爭法》中有關附贈式有獎銷售的規定及其解釋在某些方面已經不能適應目前經濟發展的需要,有關抽獎式有獎銷售的限額已經從五千元調整為五萬元,增加有關附贈式有獎銷售的規定是亟待解決的問題。為了避免商家利用巨額贈品進行惡性競爭,可以對贈品的價值作出限額,比如說規定贈品的價值不可以超過在售的原商品;贈品若發生了產品侵權責任問題,商家應承擔相應的責任。
2.完善不正當有獎銷售的法律責任。除了要明確附贈式有獎銷售中的贈品產品責任問題,還要明確經營者進行了不正當有獎銷售后的民事責任、行政責任,甚至刑事責任。對于懲罰額度,可以適用懲罰性賠償,因為商家在進行惡性競爭時,有時獲得的利潤遠遠超過反不正當競爭法所規定的懲罰金額,比例較小的懲罰金額不僅不會打消經營者惡性競爭的想法,反而讓他們認為有機可乘,而變本加厲。對于多次進行不正當的有獎銷售行為,不僅需要承擔民事責任,還要承擔行政責任,更嚴重者,要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