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海英 中國人民銀行海口中心支行
在經濟全球化的影響下,人類發展史上的又一次新的產業革命核心是信息技術,世界經濟的機構進行了大幅的調整,結構調整的關鍵取決于產業結構的調整,產業機構的關鍵點則是主導產業的變遷和轉化,主導產業在發展過程中必然會遇到融資問題,需要融資作為支持,因此不可避免的要實行產融結合。只有立足于國家特定制度,時產融結合模式和主導產業的發展相匹配的時候,才能夠使主導產業有更好的發展,從而實現產業結構的合理調整。美國和日本是兩個重化工業及新型經濟發達的國家,我國要對其產融模式進行分析和比較,總結國外的經驗和教訓,提出我國的產融結合的新型模式,促進我國經濟更好的發展。
20世紀初期,美國經歷了第二次技術革命,與此同時,企業和鋼鐵為代表的眾多工業獲得了飛速發展,資本主義法逐漸由自由競爭變為壟斷。在這個過程中,金融界和產業界的資本相互結合形成了大型壟斷綜合企業,后出臺法律將銀行業和證券業徹底分離,原則上銀行能夠提供流動資金。實行分業管理后,金融市場籌資也融入了產業資本,產業結合的實現主要的媒介為金融市場中介。所以,美國的產融結合和模式被定義為市場主導模式。這種模式指的是包括資本市場和貨幣市場的金融市場,對于汲取社會儲蓄以及實現投資轉化時發揮著基礎性作用,金融中級都積極的參與市場,融資成本不存在明顯的優勢,也不存在占有絕對主導地位的機構[1]。也就是說,產業部門發展時需要的資本能夠從多種途徑和渠道獲取,沒有完全的依賴某一融資模式或是某中介機構。法律明確規定了資本交易的關系,禁止金融和產業部門間、金融部門(銀行業和證券業)的內部相互滲透產權從而實現壟斷,推行公平競爭自由化的市場經濟秩序。從產融角度研究產融結合來看,這個時期市場主導模式的研究大多集中于證券市場。
美國經濟的基礎雖然是自由企業制度,但是在經濟發展中,政府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鼓勵民族工商業、高關稅保護農業、干預市場壟斷、扶持中小企業。美國政府的政策在金融體系中也有體現。政策金融是指在政府支持下,將國家信用為基礎進行的特殊融資,具有政策性、融資性、有償性和優惠性。美國金融市場發達因此政策性融資大多資金來源于金融市場一般不依賴于政府。市場主導型產融結構企業和銀行是雙向選擇的,二者不是投資關系而是債權關系,企業可以自由選擇和更換銀行,同時還可以利用金融市場獲取其他形式的融資資金,銀行不直接持有企業股權而是通過信托部門。
日本的經濟在戰后實現了奇跡式的高速發展,經濟增長模式以政府為主導,這種模式的目標是追趕歐美,爭取實現產業現代化成為經濟大國。日本模式用較較低的費用購買歐美的先進的技術和設備,短時間內轉化為生產能力,促進經濟高速發展[2]。為了確保經濟發展所需低成本巨額資金,這就要求確保低利率,在資金需求旺盛時期,政府采取金融管制,將有限的資金用于促進大企業的發展??梢哉f資本密集是重化工的特點,產業競爭能力要以擴大規模和下降成本來實現。在經濟發展中企業發揮著關鍵性的作用。作為經濟發展的后進國家,日本利用政府實行金融管制,利用有限的資本引進先進的技術和設備,重點發展重化工業以及出口類型的大企業,實現本國經濟快速發展的目標。
戰后日本政府建立了眾多的政府金融機構,利用政府給予的資金和籌集的社會資金開展金融活動,和民間金融機構結合完善產業融資,實現實施國家政策和大力發展經濟的目標。目前已經發展為大規模、完備分工、業務范疇極廣的政府金融體系。日本政府金融機構貸款量約占全國總貸款額度的30%,資金來源渠道主要有:自由資本、政府資金借款、證券資本和外來資本。日本政策金融特點為政策性、合理性和有償性,主要用于產業開發、基礎經濟產業、提高社會化產業。
日本經濟飛速發展的增長期,因為投資引發的巨大需求,企業內部資金不足時,資金主要依賴于外部融資,此時的證券市場并不發達,此時企業最佳選擇為成本低廉的銀行資本。再加上政府推行的低利率正常,因此此時的融資較為依賴銀行,也是因此形成了日本的主銀行制度。主銀行制度特征為:主銀行通常為融資順利排名第一的銀行,同時也是企業賬戶所在且進行外匯買賣的銀行。企業和主銀行有著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不僅有融資關系,還會進行綜合性的交易。銀行自身的證券公司也是企業發行債券的主要承擔機構。銀行為企業提供大量低利息的資金,同時還是企業的股東,參與企業的經營,并監督企業降低資產損失的可能性。
國家的重化工業發展取決于企業的規模競爭,美國和日本中化工業階段雖然產融結合模式不同,但是都符合本國的中化工業發展需求,因為二者的經濟基礎不同,因此形成了不同的產融結合模式。美國產融結合模式以市場為主導產生背景為自由的歷史文化以及產權制度基礎為私人資本。根據當時的美國經濟和社會制度,市場主動的產融模式符合美國經濟發展的基本需求、制度和文化,為重化工發展提供了所需資金促進其快速發展,政府也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使美國發展為世界經濟強國。日本中化工業的基礎是缺乏社會資金,但是投資需求旺盛,為了發展經濟,需要實行特定的產融結合模式,促進主導產業的快速發展。日本的政策金融體系和銀行制度很好的解決了當時的經濟發展面臨的最大問題,推行大企業戰略,使生產更為集中和壟斷,以銀行為主導的產融模式對于當時的日本發展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政府也進行及積極的引導和干預,使銀行參與到經濟運行中來,實現了日本的經濟目標。
我國改革開放之前的產融結合主要途徑為財政投融資和銀行貸款,經濟改革不斷深化后,銀行貸款逐漸取代了財政投融資,我國的資本市場也有了一定的發展,但是產融結合機制的基礎并不是市場機制。銀行不是獨立的市場主體,政府對其經驗還有著超經濟的權限,影響了企業和銀行之間的信貸交易關系,銀卡沒有足夠的能力約束企業的債券并對其進行金融控制。資本市場發展的深度和廣度優先,資本運行制度帶有較強的行政性質,國有銀行和國有企業的產權由國家獨有或是壟斷,不利于產權的交易和流動,因此無法將市場性的治理機構融入到公司治理機構中來[3]。過度的政府介入導致產融結合不具備公開性,金融資本定價和均衡水平相去甚遠,容易引發覆蓋影響產融結合的效率。因此想要促進國家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就需要對現有的產融結合截止進行徹底的改革。建設新型的產融結合模式主要應從下列幾方面入手:第一,不斷深化銀行體系和國有企業產權制度的改革,使金融機構和企業可以成為具備獨立性的市場主體。第二,我國是發展中國家,市場和金融制度不完,因此趕超戰略需要以政府引導為基礎,強化建立政府引導資金流向制度,并健全法律保障政策性業務的正常運營。第三,使資本市場實現多層次快速發展,不斷規范資本市場。改革股票、債券以及其他證券的發行,并建立建群法制作為有力依據。有效利用證券交易中心,建立資本市場的準入和退出制度,積極發展新型金融工具,建立多樣化的融資渠道。同時加強監管,有效規避金融風險,避免違規行為。第四,發達國家,創業資本是資本市場的有效補充,對于我國來說,創業資本是發展市場體系、建立市場經濟的入手點。目前要重視調整經濟結構,扶持高科技產業使產業結構升級,利用自我管理提升中小企業素質。第五,參考美國和日本的發展經驗,政府不能過多介入經濟,政府對經濟的干預應該從法制制度方面來體現,利用法律監管金融機構。在國有企業和銀行產權變革中需要及時轉變職能,積極維護和引導市場經濟體制,而非主動參與市場經濟。
結束語:我國應該細致的分析國外不同的產融結構模式,并對其進行分析比較,結合我國經濟發展,尋找適合的產融結合模式,是其符合我國的主導產業的需求,乙方重視發展重化工業,另一方面也要促進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發展的新模式,促進我國經濟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