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曜
武漢鐵路職業技術學院 湖北 武漢430205
“法治興則國家興,法治衰則國家亂”,法治承載著一個國家的理想,承載著一個民族的夢想。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1]。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我國已步入“依法治國”的新時代,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
(一)高校教育法治意識的培養有助于大學生立足社會,具有重要作用。我國高校大學生數量龐大,大學生群體是社會特殊群體,是國家的未來和希望,是整個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個國家的未來是掌握在青年一代手中,大學生會成長為社會經濟發展的棟梁和骨干建設者,他們群體素質的表現對整個社會的影響很大,并且隨著我國全面依法治國建設進程的深入推進,法律知識的學習對于大學生來說越來越重要。
(二)法治意識的培養有助于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是高校教育的應有之義。目前我國高校教育獲得了快速發展,高校教育的理念也在不斷更新和升華,培養和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成為教育界的共識。當代大學生具備一定的法治意識無疑是綜合素質的重要體現,然而事實并不樂觀,近年來大學生參與違法犯罪的案例,以及受到犯罪行為侵害的報道也是屢見不鮮??梢?,培養和提升大學生法律意識是高校教育的應有之義[2]。
(三)法治意識的培養有助于大學生成長成才,也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需要。高校教育要讓大學生學習認知法律知識,以防觸犯法律底線,以及如何運用法律來保護自身權益。高校教育對大學生法治意識的培養將極大程度地促進我國依法治國建設進程,起到重要作用。規范和加強高校法治教育,無論是對大學生成長成才,還是對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都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一)高校教育對大學生法治意識培養途徑較少。當前我國高校教育的學科要求中,非法律專業的學生培養方案里法律課程占比太低,只有較少課時在培養學生的法治意識[3]。因此,非法律專業大學生培養法治意識的途徑非常有限。受教師知識儲備的制約以及課程教學學時安排的局限,大學生法律課程基本都是按照書本內容的順序講授,與實際生活聯系較少。
(二)大學生群體法治意識淺薄,極易造成違法犯罪,同時也不會保護自身合法權益。大學生法治意識淺薄導致違法犯罪行為時有發生,比如云南大學馬加爵特大殺人案,復旦大學投毒案等等。大學生法治意識薄弱,還有可能漠視自己的生命,發生自殺行為,給整個社會帶來極壞影響。同時也不懂得如何保護自身合法權益不受侵害,例如校園欺凌事件,校園貸等,讓很多大學生深受其害,令人痛心。
(一)高校應當豐富法律相關課程。高??梢詫Ψ欠蓪I的大學生適當增加法律相關課程,教育培養大學生法治意識的形成。法治意識不是與生俱來的,一個人的法治意識需要在一定的社會環境、文化氛圍中逐漸形成。高??梢蚤_發與各專業相關的法律知識課程,通過本專業的法律知識具體案例應用講解,使大學生提高法治意識的警覺性和敏銳性。
(二)高校應該在思政教育中植入法治意識元素。高校應該大力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植入法治意識元素,課堂三分鐘的思政教育,是大學生綜合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該切實執行到位,法治意識元素的植入可以起到潤物細無聲的法治意識培養。在思政案例教學中,引入法治相關的時事案例,以強化案例教學的形式使大學生們培養正確的法治意識。相比法律條文等的教學,思政案例教學更加有趣形象生動,不會使大學生們感覺枯燥無味,因而可以更好的培養大學生的法律思維。
(三)高校應豐富法治教育活動的形式。高校應該大力開展法治教育活動或講座,豐富法治教育活動的形式。突破課堂,將法治教育滲透到大學生的校園活動中,比如舉行法律知識講座,法律知識趣味問答,模擬法庭,組織學生觀看法制節目等等,豐富法治教育活動的形式能夠更好的使大學生們多渠道了解法律知識[4]。
(四)高校應以法治的觀念來管理學校,重視校規,重視校訓。一個良好的法治氛圍對提高大學生的法治意識觀念是至關重要的。正所謂言傳不如身教,高校以法治概念來管理學校,執行嚴格的學校規章制度管理,依法治校,在培養大學生法律思維的同時,也使得校園文化更加清晰且法治化,給大學生們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和科研學術氛圍,有利于大學生的全面發展。
高校教育是我國教育體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高校大學生即將步入社會,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接班人和中流砥柱,培養大學生法治意識顯得更為重要。提高大學生法治意識觀念,培養法治思維方式,絕非一朝一夕就能達到,這需要整個社會、高校以及大學生自身的長期共同努力。作為一名新時期高校教師,將以自身的實際行動不斷學習、探索和實踐,為高校大學生法治意識的培養和提升做出應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