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振紅 胡登濤
山東省泰安市寧陽縣東疏鎮第一小學 山東 泰安271400
一次偶然的機會,筆者有幸參加了省教育專家李家棟老師的一次課題推廣報告會,在這里真正了目睹了專家的風采,領略了學者的魅力。對于筆者來說此次活動狁如撥云見日般豁然開朗。
李家棟老師圍繞當天執教的三節觀摩課,向我們推廣了“生本高效語文閱讀課堂教學理論與實踐研究”的課題,所謂“生本高效語文”其實是一種思想、一種境界、一種內涵,以促進生命發展,尊重發展需要,在一定時間內實現的高效課堂。真正的教育在路上,真正的成長在于勇于探索,不斷創新,為了更加接近專家的這一思想,筆者進行了多方面的嘗試和實踐,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教育家夏丐尊也曾指出:“文章的奧秘要用讀的功夫才能發掘”,事實證明“以讀為本”是語文教學亙古不變的真理。為了不偏離這一真理,筆者試著把課堂放給學生,還給學生,先讓他們通過個人讀、齊讀、賽讀、分角色讀等形式反復地去品讀文本,再引導他們在讀中想象,在想象中讀,讀出文中的韻味,讀出對文中神韻的感受,一節課下來筆者只在關鍵地方做一下點撥和總結。這樣試行了半個學期,最擔心的學生成績不但沒有下降還有了明顯提升,這讓筆者更加確信了這種教法的科學性。隨著時日的增多,學生的朗讀能力漸漸提高了,朗讀的欲望也強烈了,這時又試著把全班學生分成六個小組,確定了組名、組長,讓他們在小組內進行“文本創意讀”,這一設想的實施沒想到竟收到更加喜人的效果,仿佛往呆板、僵硬的課堂注入了新的血液,課堂一下子沸騰起來,筆者也從中嘗到了甜頭。以讀為本,以讀代講,使教變得寬松,使學變得愉悅,這樣不但解放了教師,更解放了孩子,課堂便成了他們自由馳騁的平臺。
那么,質疑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呢?那便是刨根問底了,也就是我們平常掛在嘴邊的“打破沙鍋問底”。記得在一次省級優質課評選中,有位老師也講到《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這一課,在處理“司空見慣”這個成語時,她先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理解了成語意思后,又告訴學生這是一個成語典故并講述了故事內容,還告訴學生“不問不知道,一問全知曉”。“尋常的詞語,問一問知道更多。”這樣從一問題就能挖出一系列的問題,漸漸培養了學生刨根問底的習慣,筆者認為刨根問底不但是一種科學精神,更是一種良好的學習品質。
中高年級,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有所提升,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便成為閱讀教學的重點,老師不僅要讓學生全面、準確地概括出每篇課文的內容,更為重要的是要教會學生概括不同文體的課文內容的方法。當天所聽的這三節課都分別采取了不同的方法引領著學生來歸納課文內容,如在《生命 生命》一課中,來自寧陽縣泗店鎮的吳蓓蓓老師教給學生用概括小標題的方法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用換詞法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接著水到渠成地提煉出了本課一大語言特色,并隨機對學生進行了寫法方面的滲透,吳老師這一環節的處理方式令人折服。其實,文本里面蘊藏著作者的智慧、寫作方法、構思技巧等寶藏,課堂上教師應引導學生充分挖掘,也就是讓他們學會學習、學會歸納、學會欣賞,并能提煉其中的文化內涵和思想精髓。因為語文教育只有扎根于文化土壤才能煥發勃勃生機,才能真正起到提升學生語文素養的功效,而教材便是最肥沃的土壤。
有這樣一句教育箴言:人生的高度,取決于你讀過的書和遇見的人。曾經有專家研究證明:課外閱讀量需要達到課本內容的5倍以上,才能形成語文能力。的確,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同樣要想寫好作文沒有捷徑,只有加大課外閱讀量,“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確,你看的書多了,閱讀范圍廣了,在創作時一些好的語言、奇妙的想法、獨特的構思等靈感就會一股兒腦地鉆出來,想擋也擋不住。當然,讀書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它也許不能立竿見影,它的成效或許一年兩年才能看得出來,也或許三年五載,但隨著閱歷的增長早晚會凸顯出來,我想“最是書香能致遠”這句話大致也蘊含這層意思。
正因為懂得,所以一直在這方面努力著。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每接手一批學生,筆者就先向他們滲透讀書的好處,在班里設起讀書角,鼓勵他們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營造起閱讀的氛圍。家庭作業布置每天讀書至少半小時,周末至少1小時,為做到讀寫不分家,還要求學生每周完成1篇讀書筆記和兩篇日記。在日記方面從不做字數要求,可長可短,可三言兩語,可長篇大論,內容不限,體裁各異,但必須要寫自己親身經歷的事,必須是自己內心的自然流露,如此這樣堅持下去,學生的寫作水平早晚會凸顯出來。
多年的小學語文教學經驗告訴我:教學其實就是一個以生命影響生命,用智慧點燃智慧的過程,我想作為一名語文教師首先應是一位智者,再則是一位學者。智慧型的語文教師就要打破課內課外的界線,樹立大語文觀,生活處處皆語文,我們應該把口語交際、習作的課堂延伸到學生五彩斑斕的生活之中,引領學生開辟出一片更為廣闊、更為爛漫的新天地,正如泰戈爾所說,使鵝卵石臻于完美的不是錘的打擊,而是水的且歌且舞。
此次活動留給筆者很大的思考空間和許多回味的東西,師生共同體,和諧共成長。最好的教育在路上,讓我們踏著“生本高效語文”的研究之路幸福前行吧!“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我將永不懈怠在這條路上的追尋,我深信,終有一天,我將會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里放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