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建鋒
山東水文水環境科技有限公司 山東 濟南250102
新時期水利工作的重心和總基調是“水利工程補短板、水利行業強監管”,作為短板之一的水利信息化,正越來越多的受到政府部門、研究機構以及專家學者的關注。流域機構以信息資源整合與共享建設為治理手段,滿足流域水行政管理需求,實現信息化資源的有效整合與共享,提高流域科學決策水平和應急反應能力,為水利行業信息化資源整合與共享積累經驗、提供借鑒,并為踐行“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十六字治水方針,提供信息支撐和有效保障。實踐表明,推進流域水利信息化綜合管理信息資源整合與共享已成為水利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本文從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科學開展流域水利信息化建設以及做好頂層設計、打造水利信息化人才隊伍等方面對流域水利信息化綜合管理信息資源整合與共享工作提出建議,以期為推進流域信息化綜合管理信息資源整合與共享提供參考。
一是為提高資源利用率,應有效統一機房環境,盤活存量的計算和存儲資源,利用云計算技術形成的云化計算資源和存儲資源池,面向各類應用系統提供統一的計算資源和存儲資源共享服務。在后續綜合辦公系統升級改造、行政許可系統升級改造、人事系統升級改造、涉河項目基本信息填報系統、控制斷面監測告警平臺等建設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共享復用作用,降低資源損耗和重復投資,大大提高資源利用率。二是形成用戶管理、身份認證等通用基礎模塊服務,為后續應用系統的開發直接提供共享,在提高安全性的同時,有效避免模塊的重復建設,大大節省開發成本和運行成本。三是發揮重要的信息支撐作用,整合后的水利對象信息,為排污口核查、小型水庫安全運行督查、涉河項目核查等重大行動的核查對象確定、核查任務分解、核查計劃制定等工作提供了第一手的基礎支撐信息。四是提供在線信息資源檢索服務,使得信息資源的發現、申請、審批、利用更加便捷,有效提高了信息資源的利用率。
流域水利信息化綜合管理信息資源整合以保障流域科學水資源調度、防汛供水安全、管理現代化和信息智能化為出發點,以通信及計算機網絡、地理信息系統、遙測、自動控制、決策支持等技術手段為依托,建設內容一般包括數據資源、信息共享服務平臺、業務門戶、信息化建設規范等。通過構建基礎層、網絡通信層、數據資源層、應用支持層、業務應用層和交互層的六級系統框架,保障系統安全可靠運行。資源整合后,形成流域統一的信息系統業務門戶,并建成信息系統統一用戶庫。以現有數據資源為基礎,建立可定制的業務門戶,提供至各業務系統的連接,以多種方式實現水資源管理、水土保持、農村水利、防訊抗旱指揮、水利工程建設與運行管理、水政監察管理等各類業務信息的集中發布與展示。通過信息交換與共享服務,在數據層面實現資源共享。
一是流域水利信息化是一項系統工程,應與信息化建設的長期與近期目標緊密結合,全面規劃、統一標準,推進水利信息化建設。首先應經過充分調研、科學決策,制定流域梳理信息化頂層設計;在后續具體實施的過程中,根據工作需要,應堅持“統一技術標準、統一數據中心和統一門戶、統一運行環境”的基本原則,為大數據利用和資源共享奠定堅實基礎,堅決杜絕各自為政、低水平開發與重復建設、整合共享不足等問題的發生。此外,還要加強對水利信息化基礎設施、網絡的維護、管理工作,使建設好的信息化項目發揮最大效益。二是隨著流域水利信息化建設的快速推進,從事信息化工作的人才短缺、專業素養不強的問題逐步凸顯,因此,應加快人才培養機制建設,逐步培養一批高素養、多類型的信息化人才,為推進流域水利信息化建設和持續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
此外,在推進流域水利信息化綜合管理信息資源整合與共享過程中,還應注意進一步加強信息化建設與水行政業務的深度融合、加強水利行業大數據整合、重視信息安全體系建設、做好數據更新維護等工作。
水利信息化是水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優化配置現有水利信息化資源,充分發揮現有資源的作用和效能,積極構建與現代水利相適應的水利信息化綜合體系,較好適應了國家和水利行政管理部門的要求和行業發展趨勢。通過分散的水利信息化資源的整合,可實現信息資源共享,提升業務應用,進一步提高流域水資源統一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實踐證明,通過流域水利信息化綜合管理信息資源整合與共享,不僅可以提高流域管理機構現有業務服務器硬件的利用率,還可降低信息化系統運行維護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