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穎珊
華南師范大學體育科學學院 廣東 廣州511400
恰到好處的建設管理能使球隊整體水平得到大幅提高,梯隊建設正是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不僅是在培訓機構中應用,在中國羽毛球隊中也同樣適用此種方法。完整的梯隊建設,目的是確保中國羽毛球隊能夠在國際羽壇長期保證強大,從而避免“青黃不接”的斷層現象再次發生。而在業余的羽毛球培訓機構使用此種方法則是為了提高羽毛球水平。同時,梯隊建設的關鍵在于人才選拔和培養機制,選擇身體素質好的學員在實行此建設中取得的成效也會越高,隨著培養體制的積累和完善,梯隊建設的規模也會擴大,從而形成一種訓練體系來全面注重培養羽毛球隊的水平。
梯隊建設不僅對于球隊有一定的幫助,對于學員本身也有相應的指導作用。通過梯隊建設訓練可以使學員的思想意識及身體素質提高,使學員的基礎扎實穩固,在比賽時不驚慌,做到沉著冷靜,根據不同對手使用不同技戰術進行對抗。同時,梯隊建設還有助于學員保持對羽毛球的熱情,有利于長期培養,更甚者還可以形成球隊的核心骨干,在對學員愈挫愈勇的精神中得到詮釋。
當學員人數超出場地分配范圍時,可以將學員分組,每組實行不同的訓練計劃,輪流使用場地,使場地得到合理運用。也可以根據學員的不同特點加強不同項目的訓練。沒有使用場地的學員可以安排在體能、力量、步伐等方面進行加強,通過制定每組訓練的數量來交換使用場地,以增強學員各方面的技術水平以及自身的身體素質。
“鯰魚效應”其所蘊含的道理即為,在固定不變的環境中,通過競爭者的中途介入,增加群體的活力,實現被對手激活的目的。在梯隊建設中,由于每個階層的學員人數多,學員與學員之間會產生相應的競爭,形成“龜兔賽跑”的局面。每個階層總有優秀的學員,稍差的學員則會不斷向優秀的學員靠近,而若優秀的學員掉以輕心輸給了稍差但刻苦的學員,這時優秀的學員就會重新提高振作起來,提高平時訓練的質量,稍差的學員則會增長自信更加努力訓練。通過不斷的競爭,使球隊的整體水平得到提高,并通過一級一級的階層角逐,不斷向最高階層輸送人才,以此提高整個梯隊的質量。
這三個階層的年齡差異較大,學員的思想以及理解能力差異也較大,因此從這三個階層來劃分可以更好的體現出梯隊建設的重要性。
3.1 小學——運用言傳身教方法培養興趣 小學生的理解能力及思考能力較弱,所以在培養小學生大都采用言傳身教的方法,親自指導會讓其接受的更快,掌握得更快。同時,對小學生的培養可以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興趣,產生積極參與羽毛球訓練的強烈動機,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意識,并在積極參與羽毛球運動的過程中獲得快樂、愉悅的心理體驗,較好地增強學生的羽毛球運動技能、合作交流和競爭意識。在此培養中,主要讓學員掌握簡單的擊球技術以及正確的姿勢,讓學員能夠自主配合步伐打到球,使學員了解羽毛球的比賽規則。
3.2 青少年——運用競賽法提高技術水平 青少年具備一定的理解和思考能力,所以在培養青少年大都使用糾正的方法。先讓其自主思考理解,再從學員的錯誤中加以糾正,由于青少年大都處于青春期及叛逆期,難免會有反駁的情況發生,因此在糾正的同時也要實行相應的懲罰。根據調查,在12~14歲這個階層中有37%的學員學習動機是因為興趣愛好,31%是為了鍛煉身體,28%是為了升學,4%是為了向專業發展。通過這些數據,可以在這個階層中再劃分為兩類,一類為娛樂,而另一類為競賽,并根據其目的的不同制定相應的訓練計劃。從競賽類中輸送優秀學員到高校階層,使梯隊建設更為完善,質量上也有所保證。在訓練方法上,則可以增加技術以及體能力量的強度,隊內更多的進行比賽,使技戰術得到發揮和應用,學員對球路的理解也會得到升華。
3.3 高校——運用循環訓練法訓練 高校的學員在經過此種建設管理下,擁有一定競賽能力,所以在培養高校大都采取實戰的方法,讓高校學員在實戰中的到各方面的理解和提高。同時,在技戰術運用錯誤時指點迷津,讓學員更清晰了解技戰術運用的合理性以及在不同戰況下學會如何運用適當的技戰術,從而提高場上的應變能力。在平時訓練中,多數采取“循環訓練法”,是指根據訓練的具體任務,將練習手段設置為若干個練習站,運動員按照既定順序、路線,依次完成每站練習任務的訓練方法。此種訓練法可以有效的激發運動員訓練情緒、累積負荷“痕跡”、交替刺激不同體位,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羽毛球專項素質,以及學生羽毛球技術的明顯提高。
在梯隊建設的過程中,應以實際情況作為行動指南,仔細分析,權衡利弊,針對不同階層制定計劃,若階層中的差異大,則應及時做出調整,根據個人情況做出改變。若要將梯隊建設發展為體系,需要長久的堅持和努力,經過實踐和時間的考驗以及堅持不懈的精神將此進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