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宏達 張玉純
摘 要:將學涯規劃答辯制度引入就業指導工作,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提高對學涯規劃的認識,注重對學生進行學涯規劃指導,培養高素質的大學生,實現就業指導的全程化和全面化,建立多樣化的就業指導形式與途徑,構建基于學涯規劃答辯的大學生就業指導新模式,充分發揮就業指導的作用。
關鍵詞:學涯規劃答辯;就業指導;就業服務
基金項目:本文系省級學生工作精品項目“以學涯規劃答辯制度為抓手,加強大學生就業指導與服務”(項目編號:2018XGJPB3003)。
大學生是我國高階知識分子,也是我國社會所需要的重要人才。然而,隨著我國經濟的進一步發展,社會形勢也在不斷變化,大學生就業難的現象也日益突出。大學生對自身期望過高,沒有正確認清社會形勢,同時缺乏一定的社會經驗與工作經驗是導致大學生就業難的主要原因。因此,面對嚴峻形勢及挑戰,本文以新的就業指導模式——基于以學涯規劃答辯制度為抓手,加強大學生就業指導與服務來研究。
1 大學生學涯規劃答辯與就業指導教育的必要性
1.1 學涯規劃答辯制度
學涯規劃答辯既學生生涯規劃答辯,以2017級既2021屆學生開始實施學涯規劃答辯制度。
學涯規劃答辯制度既為新生入學教育之后,向全體新生下發學生生涯規劃書,讓學生按要求填寫規劃自己的學生生涯。規劃書分為五個部分,分別為自我認知,生活環境分析,學業就業目標定位,計劃實施方案以及輔導員意見。其中,自我認知需要學生分析自己的性格、能力、愛好及優勢,能讓學生在入學之初對自身有一個良好的認識;生活環境分析主要要求學生分析自己的家庭環境及學校的學習生活環境;學業就業目標定位需要學生對自己大學所需學習的課程做出規劃,同時隨年級升高對自己的就業目標做出規劃;計劃實施方案既學生針對自己的目標確定明確的計劃;學生填寫完畢后,輔導員對學生的前四個部分做出評價意見,指出優缺點并對學生進行意見反饋。
以學期為單位進行中期檢查,對學生計劃完成情況進行監督。以學年為單位進行答辯,答辯通過PPT演講形式,以班級為單位,覆蓋所有學生,并篩選優秀答辯成果集中展示。
學年答辯結束之后,下發新規劃書,讓學生針對新學年,結合去年情況改良自己的計劃。以此循環。
1.2 當代大學生的就業現狀分析
目前我國大學生就業壓力不斷增大,較大一部分的大學生找不到工作,待業在家的現象日益上升。而造成這一問題的原因,一部分在于我國大學生人才數量的日益提升,社會需求量已飽和。但高校沒有積極開展相關學涯規劃課程,缺乏就業指導也是導致大學生就業難的最主要原因。根據相關的研究調查,我國近六成的高校在大四階段才開展相關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的課程,僅有不足兩成的院校在大一階段開展相關學習。學生對職業規劃大多較為陌生,且沒有明確的目的性與對未來的就業合理規劃。同時,部分院校沒有深入對相關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開展深刻的教育工作,學生對相關知識內容僅停留在理論階段,無法做到學以致用,因此造成了大量的大學生就業困難的現象。
1.3 開展學涯規劃答辯的必要性。
學涯規劃答辯,是從每一個不同的個體出發,具體分析其包括興趣、愛好、能力等多項客觀因素,制定出最契合的方向。目前部分大學生存在一定的自恃心理,對自己未來的工作方向與定位不夠明確,因此往往難以做好相關的規劃。同時,大學生在過往的學習生活中,往往都缺乏相關的職業經驗與社會經驗。因此,在面對公司應聘面試、人際交往等多類情況,學生通常表現出困惑與不理解的現象。為切實幫助大學生解決就業問題,保障其利益的同時,更多為社會貢獻人才,必須開展一定的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的教育,保障大學生以更適合的面貌應對社會單位并解決就業問題。
2 學涯規劃答辯全程化,全面指導大學生就業
很多學生認為就業指導是為大四即將畢業的學生準備的,其他年級的學生沒有必要進行就業指導。這種思想是錯誤的。就業指導不僅僅是大四即將畢業的學生需要進行,其他階段的學生都需要進行不同程度的就業指導。學涯規劃答辯就業指導分為四個階段,就業指導的理論應該始終貫穿于這四個階段中
2.1 導入期
剛進入大學的大一學生處于導入期。大一的新生處于還未完全適應大學生活的階段,還未完全適應從中學到大學的過渡。大一的同學不僅對大學環境生活不適應,并且從高中的嚴格管理到大學的無拘無束,學生不能夠適應這種轉變。于是很多學生出現了對學習提不起興趣,沉迷網絡的現象。而出現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是缺乏奮斗目標,對職業規劃不明確。因此,對于大一的學生來說,學涯答辯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第一,對新生進行入學教育,使其盡快適應大學生活;第二,讓學生進行準確的自我認知,可以通過測量表或者是相關課程來實現;第三,專業認知教育,相關教師應該開展一些講座之類的活動讓學生對專業有所認知。第四,讓學生對職業規劃有初步的了解。
2.2 成長期
大二的同學處在成長期。經過了導入期的教育以及大一整個學期的學習,學生在知識、專業以及技能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提升,已經具備了進行學涯規劃的能力。在這個階段也暴露出了一些問題:學生對自身的定位不準確、職業理想缺乏等。在此階段,首先,應該對學生進行職業知識教育,通過在課堂上對成功案例的講解、專題講座的開展來培養學生們良好的職業意識,樹立職業目標,并且為目標而付諸于行動。其次,組織學生撰寫學涯規劃答辯書,并且開展學涯規劃答辯相關比賽,組織學生參加。
2.3 過渡期
大三的學生處于過渡期。相比于大一和大二的學生,大三的學生已經對自己的專業以及未來畢業之后的就業方向有了一定的了解,對自己的職業生涯也已經有了一定的規劃。在此階段,應該根絕學生自身的特點和需求進行安排:第一,實習安排,通過校企合作和人才市場合作來拓寬實習的渠道,為學生提供更多實踐的機會,讓學生能夠提前適應工作生活。第二,對學生進行求職教育。應該對處于過渡期的學生進行求職方面的初步指導,例如: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工作、簡歷的撰寫、面試方面的一些技巧。第三:學涯規劃答辯發展輔導,在前兩個階段的基礎之上,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調整自己的目標,制定出自己職業生涯發展的路線。在此階段應該著重于對學生就業能力的提升。
2.4 嘗試期
大四學生處于嘗試期。對于大四學生來說,就業已經成為主要的目標,專業素質已經達到了成熟的階段,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過程中也積累了很多的經驗。這個階段就應該對學生進行真正意義上的就業指導。不僅要為學生提供和發布招聘信息、開展公益性質的招聘會等,還要為學生提供專業的就業輔導,開展職前培訓。
3 學涯規劃答辯在大學生就業指導中的意義
3.1 加深大學生對自我興趣、性格、技能等的認知
開展學涯規劃答辯,可以獲得相應較為科學、準確的個人職業發展信息。通過在學涯規劃答辯的學習,能夠讓大學生更深刻的認識自己,引導大學生感知自我的興趣愛好、性格類型、能力素養、價值觀念等情況,促使大學生從職業發展的角度評估自己的劣勢、優勢條件,對現實情況與預期目標之間的差距進行科學的評估,這樣便能夠揚長避短、彌補不足、從而適應激烈的人才競爭形勢,在求職競爭中脫穎而出,獲得入職機會。
3.2 提升大學生的主體意識,增強大學生心理素質
學涯規劃答辯是對大學生未來職業發展的一種預先式,通過學涯規劃答辯,學生會更加透徹地分析自己的職業意愿、職業能力,讓大學生較為清晰的回答“我是誰”,“什么是我喜歡的”,“我能做好什么”,“我合適什么職業”,“我做好了受挫的準備了嗎”等方面問題,如此以來,學涯規劃答辯便成為提升大學生就業求職主體意識的手段,促使學生從消極等待、被動接受轉化為積極參與、主動規劃,那么就業心態會發生很多的改變,大學生自身的耐挫折意識、抗擊打能力都會增強,有了充分的心理準備,有了較強的主體意識,大學生的就業之路也會更加順暢。
3.3 培養大學生創造力與競爭力,提升大學生綜合素養
學涯規劃答辯的開展,不僅是促成學生自我認知、提升大學生主體意識,而且是學生競爭力、創造力培養的重要途徑,能夠顯著提升大學生綜合素養。學涯規劃答辯很大程度上是學生能力的培養訓練課,促使學生掌握更多的技能與本領,如待人接物、溝通表達、應聘事宜等等,都是學涯規劃答辯的內容,大學生通過積極參與學涯規劃答辯,能夠與自身求職目標相聯系,提升大學生求職競爭力,具備專業能力與綜合素質,并且巧妙地將二者結合在一起,使其發揮更大的作用,為大學生找到滿意的工作提供保障。
3.4 引導大學生樹立科學就業觀,明確自身職業定位
大學是知識的殿堂,是學子們的象牙塔,大學生終將會步入社會,面臨就業求職問題,如果大學生一直都用單一、狹隘的觀念看待就業以及就業形勢,那么勢必會阻礙大學生就業的實現。多元化是當前社會職業選擇的趨勢,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這也是客觀的事實,很多大學生缺乏科學的判斷,沒有形成理性的就業與擇業觀念,導致他們高不成、低不就,無法順利實現就業。學涯規劃答辯的開展,幫助大學生認清就業形勢,認知主客觀情況,分析自身的興趣、愛好、能力等情況,并以此對自己進行合理的職業定位,那么大學生便會不再好高騖遠、不切實際,也不會再急功近利、抱殘守缺,而是會積極進取、實現主客觀條件的最優匹配。
4 小結
高校畢業生就業難問題已然形成,如何幫助大學生更好地實現就業,已經是高校亟待解決的問題,只有充分重視學涯規劃答辯,并且積極思考教育策略,才能為大學生順利實現就業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杜映梅.職業生涯規劃[M].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5.
[2]崔穎.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體系研究[M].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2.
[3]王曉文.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問題與策略[J].中國高新區,2018.
[4]張潔婷.社會轉型背景下獨立學院畢業生就業價值觀偏差及對策[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12):18-19.
[5]李虹雨.淺析高校輔導員在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中的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9(46):223.
作者簡介
關宏達(1984-),男,滿族,黑龍江牡丹江人士,武漢華夏理工學院,井岡山大學學士,講師。
張玉純(1997-),男,漢族,河北唐山人士,武漢華夏理工學院, 武漢華夏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