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礫
摘 要:資源建設是圖書館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處于不同歷史時期的高校圖書館,都應把資源建設作為圖書館發展進程中最重要的工作來抓好。文章以此為背景,探討了新時期高校圖書館資源管理的建設與發展。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資源建設;雙一流;數據化;信息化;特色資源開發
新時代背景下,建設“雙一流”高校是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方向,而高校圖書館數字資源服務誠信機制,是”雙一流“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條件。一流圖書館最終提供的服務形式,包括面向讀者的圖書館門戶、面向院系科研的學科服務門戶、面向多終端的的移動圖書館,以及面向決策的大屏系統、數據駕駛艙。知網將以服務的初心,與高校共建“雙一流”數字圖書館,為用戶提供服務于科研及學習全過程的服務內容,助力高校圖書館轉型發展,為高校的學科建設保駕護航。“雙一流”建設的提出,旨在深入推進高校內涵建設、打造一流學科高峰。與“雙一流”建設目標相適應,如何打造全面支撐創新發展的一流圖書館,形成一流的資源配置能力和一流的知識服務能力,成為高校圖書館當下面臨的重要課題。
作為高校圖書館,在“雙一流”建設背景下,我們要勇于突破,做師生需要做的事,做前所未有的事。要運用新思想、新理論、新方法、新技術,努力實現圖書館服務的泛在化、工作的網絡化、資源的數據化、功能的智慧化、閱讀的移動化、空間的創意化、用戶的自主化、運行的規范化、館藏的倉儲化、事業的社會化,以全新的視角審視大學圖書館,努力打造開放式社會性智慧型大學圖書館的新的生態系統。為促進文獻資源的特色經營與開發,圖書館及圖書館人要學會為人找書,為書找人,學會在館藏中尋找到獨一無二的、特殊的、具有價值的特藏。更要扮演起項目立意者及執行者、產品平臺和維護者、產品使用指導者等角色,樹立可作、可行、可為的形象。各高校應加強圖書館資源的建設,制定科學、完善的圖書館管理機制,關注當代社會人才的需求,努力提升資源多元化水平,為師生提供一個信息全面、豐富多彩的圖書館。
新時代要從開放性、社會性、智慧型系統“SMART”的新視角去認識圖書館,即從Society(社會)、Management(管理)、Access(使用)、Resource(資源)、Technology(技術)五個方面去深層次的解析大學圖書館定位及發展規劃。以用戶為中心,以資源為基礎,以服務為導向做好大學圖書館的服務,實現讓書庫變智庫的共同愿景。如中國知網就面向國家創新發展戰略需求,首次提出了構建知識創新服務業的設想,目標是在全球范圍內整合各類最新知識信息資源,為國內各行業各區域的創新生態體系高質量發展提供知識和平臺支撐。高校圖書館應基于學校發展現狀、服務對象、資源共享政策等因素重新梳理館藏發展政策,館藏發展最重要的因素,是專題圖書館員基本素材和職業能力。
當前,大數據發展與科研創新的有機結合,共同驅動著知識創新服務新業態的形成。在大數據時代 ,誰掌握了數據,誰就站到了大數據及科研創新服務研究的戰略制高點。對數據資源的爭奪是大數據研究與管理的必然階段。使用者拿到大數據資源,并能夠對其進行有效的分析研究、挖掘使用,才能充分發揮其戰略資源的作用。高校圖書館的大數據服務平臺,應該聚合全校 人、財、物等數據,打通各類數據之間的聯系,充分挖掘與發揮數據價值,形成數據驅動創新模式,構建校內協同共享的教科研成果大數據服務平臺。
學科建設是創建一流大學的關鍵,也愈發成為圖書館讀者服務的一項重要內容。近年來,圖書館直面轉型發展,對學科館員素質也有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圖書館在“雙一流”建設中應加強內功建設,整合自身的信息資源優勢、技術優勢和人才優勢,實現圖書館功能的轉型升級。學科服務要精準服務。數據是精準服務的“靈魂”,數據分析是面向一流學科精準服務的“必由之路”。
此前,教育部曾委托民進中央開展了“加強高校圖書館建設”的調研,山東、河北、江蘇、浙江、北京的十多位高校圖書館館長參與了調研。調研結果顯示當前高校圖書館建設仍然面臨不少問題。比如,高校圖書館場館硬件設施差異大,場館建設中投入不足和資源浪費并存;館藏資源配置存在問題,高校圖書館的經費投入非常不均衡,采購費用離散度極大,館際差別顯著,且呈擴大趨勢。再比如,電子資源同質化且外文資源經費負擔沉重。此外,現行圖書采購和資產管理模式不合理,高校圖書館的人力資源建設嚴重滯后,高校圖書館開展社會化服務難度大等問題都存在。由此可見,高校圖書館亟需分類制定高校圖書館建設標準,對不同類型的高校,制定生均面積的最低標準。對于確實急需興建的圖書館項目,進行資金和政策扶持。還應加強高校特色化館藏建設,重視高校的特色資源建設、利用工作。引導各高校以人力、物力、經費的保障來推動自有特色資源的建設以及本校科研數據的管理。融入資源共建共享理念與知識圖譜服務功能,逐步形成具有中國自有知識產權的科學數據與特色文獻服務系統。此外,還應加強高校圖書館人才隊伍建設。引導有條件的高校圖書館在一定程度上向社會開放。政府提供適當的優惠政策或資金支持,引導有條件高校圖書館向社區和中小學開放。鼓勵高校圖書館與社區工作機構、社會公益機構合作,探索適當的開放服務模式。在假期等特殊時段,不少高校圖書館通過免費資源搜集、文獻傳遞等方式擴充文獻資源保障能力,從紙本書刊服務、文獻傳遞服務、參考咨詢服務、信息素養教育服務、閱讀推廣服務等方面構建圖書館在線服務保障體系,最大程度滿足了非在校期間師生對圖書館服務的需求,為特殊時期的教學科研、人才培養提供了信息支撐。
21世紀是信息時代、數字化時代、高科技經濟時代,無論是互聯網技術、通信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還是數字化信息技術等,都得到了迅猛的發展,而這些領域的發展也直接推動了高校圖書館的互聯網數字化建設歷程。在大數據高速發展的當下,只有在掌握大數據資源的前提下,不斷對大數據資源進行挖掘和利用,才能充分發揮大數據資源的戰略作用。高校圖書館的大數據服務平臺,應該聚合全校人、財、物等數據,打通各類數據之間的聯系,充分挖掘與發揮數據價值,形成數據驅動創新模式,構建校內協同共享的教科研成果大數據服務平臺。高校圖書館想要更快更好更理想的進行發展,在未來的競爭中處于不敗之地,就必須加強數字化圖書館建設。此外,在數字化圖書館自動化、智能化的建設過程中,不能只顧著圖書館眼前的利益,必須從長遠來看,合理布局,保證數字圖書館統一建設,保證在各個系統間進行有效溝通、有效應用,從而避免財力物力的浪費。
參考文獻
[1]黃桂鳳.高校圖書館信息資源建設芻議[J].教育評論,2015年01期.
[2]歐陽海鷹.網絡時代圖書館的人力資源建設[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11年02期.
[3]張秀文.試論高校圖書館特色資源建設[J].圖書館學刊,2014年04期.
[4]黃修齡.網絡環境下高校圖書館信息資源建設走向探析[J].圖書館學研究,2017年01期.
[5]劉京.基于高校圖書館微信公眾號發展的幾點思考[J].公共圖書館;2019年01期
[6]田慶禮.高校圖書館提升服務水平的有效策略[J].河南圖書館學刊,2019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