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現階段,在我國的社會民主和法制建設進步的推動下,我國檢察機關在偵查職務犯罪的案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也面對著諸多問題與壓力,特別是瀆職侵權類型的職務犯罪案件的發案率仍舊比較高,給國家和人民利益造成了重大損失,甚至損害到了國家機關的信譽。但是對于處理瀆職犯罪的量刑方面卻存在顯著的輕刑化問題,這和刑法的罪刑相適應的根本原則相背離,同時也不能和我國目前對腐敗犯罪嚴厲打擊的社會形勢相適應,而且有損于法律的公正性與威懾力。因此,本文在對瀆職犯罪的輕刑化所產生的危害進行研究的基礎上,探討導致該類型犯罪輕刑化的原因,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以期完善社會主法律體系,進一步推動我國反腐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果。
關鍵詞 瀆職犯罪 輕刑化 危害 檢察機關
作者簡介:郭英杰,北京市延慶區人民檢察院。
中圖分類號:D924.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6.11.273
隨著我國的整體改革不斷地走向深入,反腐敗斗爭也正進入攻堅階段。一方面,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新領導班子履新以來,反腐敗的力度明顯增大,引起了國內外的廣泛關注,廣大人民群眾無不拍手稱快。另一方面,腐敗案件仍然層出不窮,并且越來越嚴重地影響著黨和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根據最高檢的相關數據顯示,我國在2008 年至 2012 年,判處有罪瀆職類侵權被告近20000名,但是宣告不予給予刑事處罰的達到了10000人,被宣告緩刑的則達到了6000名,合計共占總人數的近86%。這顯然和當前我國從嚴反腐的情形不一致,給國家和人民利益造成了重大損失,甚至損害到了國家機關的信譽。盡管最高法、最高檢在2012年8月共同出臺了《關于辦理職務犯罪案件嚴格適用緩刑、免予刑事處罰若干問題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之后,給瀆職侵權犯罪的處理結果輕刑化問題的解決提供了相應的法律根據,但是就司法實踐中的實際情況而言,處理瀆職類犯罪案件結果,還是存在著比較嚴重的犯罪輕刑化問題。
一、瀆職犯罪輕刑化的危害
瀆職侵權的職務犯罪案件是職務犯罪案件的一種,是指實行對國家管理的公務職能以及聲譽造成侵害行為的人在身份上是具備一定的職務,并且是故意或者過失而之,對國家按照法律規定有效管理經濟、社會等活動造成了破壞,而且導致了難以預測的經濟損失,另外還常常會引起人員發生重大傷亡,對公民的人身權造成直接的侵犯,產生的社會影響特別惡劣。因此如果對于該類犯罪處理一味的輕刑化,那么必然會引起比較嚴重的危害后果,具體而言體現在下列幾方面:
(一)有損法律的公正性,削弱了法律的公信力
處理瀆職類犯罪的量刑的輕刑化和該類犯罪所引發的損害后果極不相符, 這一方面與罪刑相適應的根本原則相背離,另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打擊了人們和腐敗分子作斗爭的主動性,甚至讓人民群眾對法律的公平正義產生了質疑,嚴重影響到了人們對法律的社會認同感。社會公眾的認同實質上反映的是蘊藏在集體意識當中的一種正義精神,表示著人們相信判決是在相同法律體系下的民眾普遍共同的信念所遵守的,是對法官履行其職責行為社會價值的體現,而且提供給判決具有正當、合理性的資源。假若社會公眾普遍沒有對判決予以認同,那么民眾就會質疑司法實施的效果。
(二)對刑罰目的的實現產生不利的影響
眾所周知,刑罰的目的就是懲罰和預防犯罪。只有在人們對其為實施的犯罪行為所付出了比得到的犯罪收益還要大的代價有所意識的時候,人們會產生不再實施犯罪行為的可能性。而瀆職犯罪的輕刑化就會讓人們認為實施瀆職行為的犯罪成本不高,錯誤的理解實施該類犯罪所受的處罰可以從輕、甚至不會受到處罰,從而造成對犯罪無法進行有效的懲罰,同時也難以對那些存在潛意識的犯罪分子產生震懾的效用,反而會讓他們更可能進行效法,心存僥幸。因此,這就根本不能實現刑罰的最初目的,對于反瀆工作的展開理是不利。
二、產生瀆職侵權犯罪輕刑化的原因
(一)司法機關方面的原因
1.法官不能嚴格依照《意見》的規定辦理:
盡管出臺的《意見》,給瀆職侵權犯罪的處理結果輕刑化問題的解決提供了相應的法律根據,可是在司法實踐中法官基于種種原因對于犯罪行為較重,不適用緩刑的犯罪分子,并沒有嚴格的按照《意見》中相關規定予以處理,只要具有自首或者其他能夠從輕或者減輕進行處罰的一些情節,就任意的作出緩刑或者免刑的判罰。另外,法院基于多種不能在規定的期限內對瀆職類犯罪案件進行判決,為了確保年度考核有判決,所以檢察機關很少針對該類案件進行抗訴,這也造成了對濫用緩刑的放縱。
2.各辦案人員、各部門未能統一認識:
首先,實施瀆職類犯罪的主體需要以擁有一定職務身份為條件,具有特殊性。所以大部分人都會傾向于往好的方面解釋和對待他們的行為。其次,因為刑法以及司法解釋對于瀆職類權犯罪的相關規定不是很具體,太過寬泛。比如對于“情節嚴重”、“重大損失”等相關法律條文并沒有明確的規定達到何種程度才屬于情節嚴重、損失重大,所以欠缺可操作性。再次,關于瀆職類犯罪的行為和犯罪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沒有形成統一的認識。大部分人沒有注意到大部分的瀆職類犯罪并不是故意犯和該類犯罪自身的特點等要素,而認為應當具備了刑法上的直接因果關系,才能成立犯罪。最后,瀆職類犯罪常常是由于多個行為造成了一個結果,而且責任并不集中,所以因此以某一個人進行處理并不是很容易。
3.偵查人員專業性欠缺,偵查裝備先進性不足:
首先,反瀆工作涵蓋的領域比較廣,涉及到稅務、工商、計量、土管等眾多部門,而每一個行業的行業規定、工作流程、業務專業知識等都不盡相同,所以,這就要求辦理瀆職侵權職務犯罪案件的偵查人員不僅要對刑法、刑訴法能夠熟練的掌握,還要對相關的行政法規、甚至是專業知識也能夠熟知。可是,目前反瀆偵查機構所面臨的在人員方面的困境是,不止在數量上反瀆人員不足,特別是對于既精通業務,又具有專業知識技能的復合型人才更是嚴重的不足。
其次,當前的瀆職犯罪所表現出的作案成員的專業化、作案工具現代化、犯罪手法智能化的情況,但是偵查機關缺少先進的偵查裝備,有的地方竟然都未能配備最基本的交通、通訊、檢驗裝備,在硬件上如果沒有高科技、高性能的設備對偵辦機關的偵辦案件進行支持,就會常常錯過破案的最好時機,甚至影響案件最終的偵破。
(二)其他方面的原因
首先,社會民眾對瀆職犯罪的危害性認識不足。一是雖然民眾對于由于貪污賄賂而產生的腐敗行為的反映強烈,而且基本上都主張嚴厲懲處,但是對于因為瀆職犯罪而發生的腐敗行為并沒有足夠的重視。二是單位的行政機關的監管部門常常會把瀆職犯罪行為按照一般的違紀、違規進行內部處理,把一般違紀、工作失誤等與瀆職行為混為一談。
其次,犯罪嫌疑人基于其特殊的身份關系,具有較強的關系網,一旦其被偵查的情況泄漏,各式各樣的出于各種原因而為其進行說情、打招呼等情況就相繼而至,想方設法的把事情最小化的解決。
最后,就是檢察機關、辦案人員出于自身的考慮,比如擔心得罪人、打擊報復等,所以承擔的辦案風險要比其他相似的暴力犯罪案件大許多。
三、解決瀆職類犯罪輕刑化的對策
(一)完善立法, 加大對瀆職犯罪的懲罰力度
完善關于瀆職類犯罪的法律法規。首先要對瀆職類犯罪的法定刑予以提高,而對立案的標準予以降低。同時要明確對犯罪情節進行具體的規定,對量刑的檔次進行細化,從而加大犯罪份子的違法犯罪成本,提高刑罰的震懾效用,進而使刑罰預防犯罪的目的得已實現。
其次,增加資格刑的設立,即基于瀆職類犯罪的主體都是國家機關的工作人員或者是具有一定身份的人員,對國家機關的聲譽造成了嚴重的損害,有損于政府在民眾中的公正形象,所以對瀆職類犯罪案件進行處理時,可以附加對其擔任公職的資格進行剝奪,以達更加有效的懲處犯罪,減少該類犯罪的發生,保障國家機關的形象。
再次,對故意和過失兩種類型的犯罪進行區分。故意犯的主觀惡性要大于過失犯,所造成的社會危害性也大,但是當前我國《刑法》對瀆職類中的故意和過失這兩種形式的犯罪所設立的法定刑卻是一樣的, 所以有必要修改相關法條,對故意實施瀆職行為的犯罪要設立更重的處罰,使之擔負的責任更在,以彰顯法律的公正。
最后,強化檢察院的檢查監督權。應適當的出臺相關司法解釋,對檢察機關向法院進行量刑建議的使用范圍予以進一步的擴大,從而有效的對法官的自由裁量權進行監督。另外,檢察機關作為法定的監督機關,要提高抗訴率。對于瀆職案件的判決明顯不當,判處刑罰過輕的情形,要依法向法院進行抗訴,以抗訴的形式來對量刑過輕的趨勢予以有效的遏制,加強事后監督。
(二)提高反瀆偵查隊伍的專業化程度,加強裝備建設
首先,提高反瀆偵查隊伍的專化程度,要以打造一支專業化、精英化的反瀆偵查隊伍為目的,優先選用具有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特別是對于各個行業領域具有較高的專業化程度的偵查人員,比如財會和審計專家、計算機專家、偵查取證專家等。同時,要構建一套科學完整的學習業務技能和培養實踐技能的培訓機制,定期的對反瀆干警進行系統、規范、全面、先進、實用的教育培訓,提升反瀆偵查人員的政治素養、業務水準、運用法律法規的能力、單兵作戰的水平、審訊突破的能力以及收集、保存證據的技能等。
其次,要加強裝備建設,提升反瀆職偵查工作的科技含量。檢察院應當充分的對現代的科技成果進行利用,給反瀆機構配備先進的攝像機、照相機、等固定證據的裝備、多功掃描儀能對講機和遠程無線監控接收器等移動通訊設備以及測謊儀、鑒定聲紋與痕跡的儀器等鑒定物證的裝備。另外,由于當前呈現出不斷增多的電子數據的新發展態勢,需要購買能夠提取網絡痕跡以及能夠恢復、拷貝、整理、分析涉案計算機的各類數據的新型計算機裝備,以提升反瀆機構的工作效率,確保反瀆偵查工作的順利開展。
(三)加強對瀆職類犯罪案件的宣傳力度,提高民眾的認識
反瀆機關可以采取發放宣傳反瀆工作的資料、開設宣傳欄、舉辦法律咨詢、專項工作法制講座等多種形式,走進機關、小區、企業以及農村,對當地群眾進行反瀆工作的法制宣傳教育,現場宣傳經典的反瀆案例和展示警示教育等反瀆工作階段性的效果,向人民群眾進行瀆職侵權職務犯罪知識的普及,讓廣大人民群眾樹立和瀆職侵權行為作斗爭的意識和信心。另外,還可以利用當地的新聞、電視、廣播、網絡等多種新聞媒介,對反瀆工作進行全方位、多角度、多途徑的宣傳報道,可以通過召開新聞發布會、公開表彰大會等形式報道查辦的成功的瀆職侵權職務犯罪案件和在偵辦過程中有突出表現的反瀆干警,從而讓社會各界、人民群眾能夠對反瀆工作的性質、任務、立案標準、工作方法等相關內容全面進行了解,對瀆職侵權職務犯罪給國家經濟、社會和諧、人民健康財產所造成的嚴重的危害有個更加充分的認識,從而有利于人民群眾對偵查瀆職類案件的工作更加支持和關心,積極創造全民反瀆的良好社會環境。
參考文獻:
[1]陸達新、胡彬.瀆職侵權犯罪輕刑化研究.犯罪研究.2012(2).
[2]阮洪偉.反瀆職侵權面臨的困境及其對策.南方論刊.2012(3).
[3]余建明、林欽榮.瀆職犯罪適用法律疑難問題研究.中國檢察官.2015(11).
[4]朱孝清.檢察學.北京:中國檢察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