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棒
摘 要:體操可以保持身材和健美心靈,但是體操訓練中如果沒有做好預防事項,常常發生各種損傷,針對運動損傷發生的原因、機理、采取有效的預防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關鍵詞:運動損傷;誘因
1 前言
隨著大學生對于運動的需求,大學體育課程中大量的女生和部分男生會選修健美操運動。在體操尋來年中運動損傷發生的原因、發病規律、預防措施、治療效果和康復時間的研究,有利于改善運動條件,改進體育教學和運動訓練的方法,提高運動成績。使體育鍛煉更好地起到促進身心健康的目的。調查和分析運動損傷的原因,便于積極采取各種預防措施,保證教學訓練的順利進行。
2 動損傷產生的原因
在運動訓練過程中,造成運動損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歸納起來可分為直接原因(基本原因)和誘因兩大方面。
1)思想上不夠重視,動作粗野或違反規則。運動損傷的發生,帶有教練員和體育鍛煉者對預防運動損傷的意識認識不足或麻痹大意有關。他們多存在著某些片面認識,平時不重視安全教育,在運動訓練中和比賽中沒有積極采取各種有效的預防措施。在訓練中相互逗鬧,動作隨意、懈怠,這也是造成體操訓練中運動損傷發生的原因。
2)缺乏合理的準備活動。準備活動的目的是進一步提高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性,增強各器官系統的功能活動,使人體從相對的靜止狀態過渡到緊張的活動狀態。據國內有關調查資料分析,缺乏準備活動或準備活動不合理,使造成運動損傷的主要原因。不做準備活動或準備活動不充分,在神經系統和其他各器官系統的功能活動沒有充分的調動起來的情況下,就投入緊張的正式運動。由于肌肉的力量、彈性和伸展性較差,身體缺乏必要的協調性。如前軟翻容易造成踝關節扭傷、腰部扭傷等。準備活動的內容與正式運動內容結合得不好或缺乏專項準備活動,運動中負擔較重部位的功能沒有得到充分的改善,因休息而消退的條件反射性聯系尚未恢復,也會造成運動損傷。準備活動的量過大,強度安排不當,身體已經出現疲勞。參加正式運動時,身體的功能水平不是處于最佳狀態而是有所下降,此時參加劇烈活動就容易受傷;兩者是開始做準備活動時,用力過猛速度過快,違反了循序漸進的原則和功能活動的規律,容易引起肌肉拉傷和關節扭傷。準備活動距正式運動的時間過長,準備活動所產生的生理作用已經減弱或消逝,可能造成損傷。
3)技術上的錯誤。技術動作的錯誤,違反了人體結構功能的特點及運動時的力學原理而造成損傷,這是初參加運動訓練的人或學習新動作時發生損傷的主要原因。例如,做魚躍前滾翻時,可能造成損傷。
4)身體功能和心理狀態不良。在睡眠或休息不好,患病受傷或傷病初愈階段,以及疲勞時肌肉力量,動作的準確性和身體的協調性顯著下降,警惕性和注意力減退,反應較遲鈍,此時參加劇烈運動或聯系較難的動作,就可能發生損傷。鍛煉者的心理狀態與運動損傷的發生有著一定的關系。如心情不好情緒低落或急躁、缺乏鍛煉的積極性或急于求成,膽怯由于等,在體操訓練中都可成為損傷的發生原因。
3 運動損傷的預防
參加體育鍛煉是為了增強體質,增強身心健康,促進德、智、體、全面發展,更好地為建設和保衛社會主義祖國服務。如果在體育鍛煉時,不重視運動損傷的預防工作,就可能發生各類傷害事故,輕者影響學習和開學,重者造成殘疾甚至危機生命,因此積極預防運動損傷對廣泛開展運動訓練有重要的意義,從而對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和迅速提高運動成績都有積極的作用。
1)合理安排訓練。教練應當根據學生的年齡、性別、健康狀況和運動技術水平,認真研究教材,估計哪些動作不易掌握和哪些技術動作容易發生損傷,做到心中有數,事先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加強全面訓練和基本技術教學,在學校體育工作中,要運用各種形式的身體練習方法,全面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加強教育,要求學生要循序漸進;不要急于求成,過早的追求動作成型化。合理安排負荷量,由于學生除了訓練外還要學習,所以要合理安排運動時間和運動量。避免單一的訓練方法。運動負荷要逐漸增強,在學習新動作時,教師要注意正確示范,做到從易到難,從簡到繁,從分解動作到完整動作的教學,在一節體育課中要把較難的費力的動作練習放在基本部分的前面或中間;練習的強度和重復練習的次數,要根據學生的情況區別對待。
2)認真做好準備活動.劇烈運動之前都要認真做好準備活動。準備活動的內容要根據教學訓練和比賽的內容而定。既有一般性準備活動又有專項準備活動,使準備活動最后部分的內容與訓練的基本內容相似。對運動中負擔較大和易傷部位,要特別注意做好準備活動,適當地做一些力量性和伸展性練習。準備活動的量,要根據學生的特點、氣象條件和教學訓練或比賽的情況而定。一般認為,興奮性較低鍛煉基礎或訓練水平較高,運動持續時間較短或天氣寒冷時,準備活動的強度可稍大些,時間可稍長些。相反,體育鍛煉者的年齡小,鍛煉基礎較差,運動持續時間較長或天氣炎熱時,準備活動的強度宜小些,時間可短些。準備活動結束距運動之間不宜過長,以1——4分鐘為宜,在運動中若間歇時間過長或訓練專項時,都要補做準備活動或補做專項準備活動。
3)加強保護和自我保護.進行保護與幫助是體操運動的特點之一,是競技體操訓練中經常采用一種有效手段,也是防止運動損傷發生的一種重要的安全措施。保護在器械體操練習中十分重要,體操一項復雜多變,空中動作較多的項目,很容易發生技術錯誤或失手造成損傷。所以,加強保護與幫助是非常必要的。每個參加鍛煉的人,都應掌握自我保護的方法,如做跳馬時,身體失去平衡,應立即向前或向后跨出一大步,以保護身體平衡,當人體快跌到時,腰立即低頭、屈肘、團身、以肩、背、著地順勢做滾翻動作,不可直臂撐地。
4)加強保健指導.教練員在訓練前應對學生進行體格檢查與詢問,發現情況立即制止參加訓練,再次認真檢查場地,器械設備和個人防護用具的管理,禁止穿著不合適的服裝和鞋子參加運動。平時要加強體育保健知識的宣傳和教育,增強自我保健意識,提高遵守體育衛生要求的自覺性。
4 運動損傷及處理
運動損傷在體操訓練中會經常發生,此處分兩種情況進行介紹,閉合性軟組織損傷和開放性軟組織損傷兩種情況介紹。
1)冷、熱療法。冷、熱療法是運用低或高于人體溫度的物理因子刺激進行治療的一種物理療法。冷敷能降低局部組織溫度,使血管收縮,減輕局部充血,抑制神經的感覺,且有止血、鎮痛、防止或減輕腫脹的作用。在早期,傷后立即使用,冷敷后應加壓包扎并抬高傷肢。熱療能擴張局部血液和淋巴循環,提高組織的新陳代謝,解除肌肉痙攣,促進損傷的修復具有消腫、解痙、減少粘連和促進愈合的作用。其次,還有按摩療法、拔罐療法、針灸療法等。
2)開放性組織損傷的處理。急性損傷早期是止血、制動、鎮痛、防腫和減輕炎癥,處理方法是傷后立即冷敷,加壓包扎并抬高傷肢,局部休息24——48小時后,排除包扎固定,根據傷情再做進一步處理。中期是改善傷部的止血和淋巴循環,提高組織的新陳代謝,激素淤血和滲出液的吸收以及壞死組織的消除,促進再生修復,防止或減少粘連形成。處理方法有理療、按摩、針灸、藥物痛點注射,外則注血膏或外敷活血、生新的中草藥都可選用。晚期是恢復和增強肌肉、關節功能;若有粘連瘢痕,應盡量設法分離或軟化,處理應以按摩、理療和功能鍛煉為主,并配合中藥熏洗和保護支持帶的應用等。
5 結論
高職院校的教師,懂得運動損傷的發生原因,預防措施、處理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所以高職院教師應該在訓練中,摸索經驗,總結教訓,盡量做到少受傷,不受傷,以便為國家輸送更多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參考文獻
[1]代長順.體操普修課運動損傷的原因及預防措施[J].當代體育科技,2014,4.
[2]馬金萱.高校體操教學和訓練中運動損傷研究[J].新西部(理論版),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