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愛香
摘 要:史料蘊含著深厚的歷史知識,記錄了相關歷史沿革的“真相”,為相關歷史事實的確信提供了有力的佐證。魚龍混雜的史料,需要去偽存真,發揮史料價值的過程需要充分挖掘和辨析論證。歷史教學,培養學生具備這一能力,是歷史教學的重任。作為高中歷史核心素養重要組成部分的史料實證能力,也是近年高考考查的重要內容,這就給高中歷史教師創新課堂教學提供了方向和抓手。文章從學生實證意識培養、獲取和分類史料信息能力培養、史料分析驗證思維培養三個方面著手,對基于史料實證素養培養的高中歷史教學策略進行探究,旨在推動歷史課堂教學更加符合高考理念,切實促進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各方面逐步提高。
關鍵詞:高中歷史;史料實證;核心素養;興趣;意識;思維
基金項目:本文系清流縣2019年立項課題《高中歷史教學提升“史料實證”能力的策略研究》(項目編號:qlyz-1903)研究成果。
2017版《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又一次確認了高中歷史學科五方面核心能力,史料實證能力處在重要位置。同時,近年來高考指揮棒也指引著高中歷史課堂教學需側重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特別是史料實證能力培養。一線高中歷史教師的教學理念需與時俱進,通過科學設計教學內容與相關史料的有機融合,再合理地運用于課堂教學中,從而較好地培養學生獲取史料和運用史料,進行辨析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進而為學生歷史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提供強力保證。
1 培養學生實證意識
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常常將史料作為知識背景讓學生進行理解,學生結合所學習的歷史知識進行枯燥地記憶,這與灌輸式的傳統教學無異,忽視了學生懂得運用史料進行“實證”的思想意識培養。教師應讓學生深刻認識到史料實證的重要作用,促進其具備運用史料進行實證的思想沖動,這樣就可以逐步提高學生的史料實證能力。實踐教學中,教師應精心搜集并設計史料與教學內容,知識講解和問題解答時側重培養學生用“證據說話”,引導學生通過史料的運用有效解決歷史問題,強化學生用歷史資料證明自己對歷史事件的觀點,通過史料的辨析確認歷史事實真相,從而更為深刻地掌握所學習的歷史知識。例如,在學習《英國君主立憲制的建立》時,可引導學生通過網絡搜集整理與君主立憲制有關的文獻資料,嘗試探究這一制度的萌芽。組織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圍繞該問題進行探究討論,如在《大憲章》中有這么一句話:“國王如違背之,貴族會議有權對國王使用武力。”學生認為從這段文字中能夠看到英國的皇權正在逐步被削弱。有些學生在《英國國家史略》中查到了查理一世最終被處死的內容,他們認為這就是英國制度的嶄新開始。這時史料僅僅作為素材出現,不同的立場和不同的表述產生了沖突,所以學生必須通過探究,結合史料分析自主構建知識體系,從而真正做到“論從史出”。在長期的教學中,教師要不斷強化學生的實證意識,使學生養成科學的歷史學習思維。
2 培養學生獲取和分類史料信息能力
史料所蘊含的信息多是隱藏著的,這就需要學生具備獲取有價值信息的能力,同時對史料進行合理的分類才更加有助于學生獲取信息。因此,實踐教學中,教師應側重引導學生掌握如何對紛繁的史料進行分類獲取信息。學生在獲取自認為有價值的信息后,引導學生歷史求證,這個過程中學生會深刻感覺到自己所獲取的信息能否作為“證據”來有力證明相關歷史。這時,教師要適時對學生獲取的史料信息進行反問,激發學生的思維沖突,這樣就可以促使學生對史料進行客觀的分析,保證反獲信息的準確性及客觀性。只有經過史料實證的歷史才是客觀且準確的。因此,史料是一種重現歷史境況的工具,但由于來源不同,出現了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的區別,在文字史料、史籍檔案、口述史料、遺址實物、記錄影像等史料的使用過程中,毫無疑問會出現對同一個史實的不同表述和不同結論。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教會學生正確辨析史料的方法,在求證、互證中提取史料中的主觀因素與客觀因素,獲取有效信息,從而培養其正確且良好的求證思維。
3 培養學生史料分析驗證思維
運用史料對歷史事實進行驗證過程中,需要引導學生以“歷史”的思維審視、分析、提煉史料的本質內涵,通過對史料深層信息進行提煉,論證分析,最后達成一致的結論。因此,高中歷史教學中,運用史實論證歷史事件時,需切實培養學生的史料思維素養,讓學掌握“歷史”的思維方式,從歷史的角度看待史料。例如,教學“20年代的國際關系”一課時,教師運用“微課”給學生呈現多幅關于一戰后德、法、英、美等國家經濟關系的漫畫,引導學生結合教學內容對漫畫所反映出來的問題信息進行提取:漫畫反映出來的各國經濟關系是怎樣的?說明了怎樣的歷史事件?其中的核心問題最終是如何解決的?引導學生就相關問題進行分析時,教師應有側重地對學生的史料分析思維能力進行培養,引導學生從時間和空間關鍵詞及歷史名詞對史料進行分析,如時間關鍵詞為“戰爭時、戰后”,空間關鍵詞為“英、法、美、德”等國家,歷史名詞為“償還、賠款”等。同時,引導學生對史料反映出來的國家和世界層面核心問題進行總說,然后對各分項小問題進行討論,從而去偽存真,由表面現象對本質內容進行歸納,得出一致性的歷史實證認識:“美國利用戰爭大發橫財,成為最大債權國;德欠英法戰爭賠款,英法欠美的戰時貸款。通過引導學生以“歷史”的思維分析論證史料,從而較好地培養學生的史料思維能力。
總之,作為歷史學科核心素養重要內容的史料實證素養培養,可以有效助力學生更為扎實地學習和內化歷史知識,高質高效地推動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教師應切實深研近年來的高考考查的側重點,按照高考指引的方向推動學科核心素養各方面融合教學,使其互相促進。對于史料實證素養的培養,教師必須重視教學內容與史料的協調統一,所提供的史料要能夠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對史料重要性的認識,進而有效培養學生的史料意識,同時引導學生掌握獲取和分類史料信息的能力,通過以“歷史”的思維對所獲取的史料信息進行分析驗證,鍛煉學生的史料思維,進而在立德樹人的大方向中逐步形成新高考所需要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為學生今后學習和生活獲得良好的發展及高考取得優異成績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李金城.高中歷史活動課中學生史料實證素養培養的策略探究[J].教育現代化,2019(02).
[2]霍林.基于史料實證素養的高中歷史教學設計[J].教書育人,2019(02).
[3]杭伯行,趙廣前.高中歷史史料實證核心素養培養策略研究[J].亞太教育,20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