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作為完整形式的聲樂作品,主旋律和鋼琴伴奏聲部共同塑造了完美的音樂形象,鋼琴伴奏成為整體構造中的一個中要組成部分。二者的融合,對烘托音樂旋律、把作品風格、內涵起到極為重要的作用,聲樂藝術的實踐過程,對作品詮釋的準確性,以及歌者的情緒、心態、感染力等方面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鋼琴伴奏,所以說鋼琴伴奏與聲樂歌唱藝術的和諧統一在藝術實踐中有著相當重的分量,二者的共同協作才能實現音樂所要表現的藝術整體。
關鍵詞:鋼琴伴奏;聲樂藝術;和諧統一
一、鋼琴伴奏對聲樂歌唱藝術起到的作用
(一)導入與連接的作用
聲樂作品中的前奏、間奏、尾奏主要由鋼琴伴奏來體現,作用主要是完成聲樂作品的導入與連接,在歌者演唱的過程中,主旋律聲部的速度、情感、調高及情緒等因素都是通過鋼琴伴奏來表現,前奏、間奏部分的彈奏給予歌者一個提示,以便歌者準確的進入演唱狀態,尾奏的彈奏則對整個聲樂作品起到收攏全曲的作用。在彈奏前奏、間奏、尾奏時,力度要強些,要彈出適合音樂作品氣氛的音色。當歌者進入到演唱狀態時,鋼琴伴奏需要調整鋼琴聲部的音色與音量,使歌聲與琴聲更好的鏈接與融合。例如歌曲《致音樂》中在前奏結束之后鋼琴伴奏就要做出迅速的調節,讓鋼琴聲部自然的實現從獨奏到伴奏的轉化,引入歌者演唱聲部后,就要平衡各種音色、音量的微妙變化,鋼琴在低音聲部緩緩吟唱,與歌唱聲部形成二重唱,彈奏時要輕柔飽滿,與深情的男中音音色和諧的融為一體。
(二)襯托與強化的作用
鋼琴伴奏曲譜的譜寫是根據整個音樂作品來構思完成的,隨著音樂作品中音樂的陳述,展開與再現不斷的豐富和變化,鋼琴伴奏可以模仿諸多音色來渲染音樂作品氣氛,與此同時還采用生活中大眾熟悉的節奏、音調等融入到伴奏當中,從而更全面的體現音樂作品的藝術價值。這就要求伴奏者要細心琢磨、仔細推敲音樂作品的內蘊。聲樂藝術作品的高潮部分,需要通過鋼琴伴奏來推動音樂的發揮,使音樂形象與音樂主題達到完美的統一。例如《魔王》這部作品的鋼琴伴奏,從始至終貫穿著以三連音構成的節奏,用它來模擬馬蹄聲,通過形象的音響來描繪父親抱著重病的孩子在馬背上飛馳的情景,在適當的強弱表達中來體現音樂作品的情緒變化。
(三)互補與重奏的作用
鋼琴伴奏要演奏模仿出不同的音響效果,通常與聲樂作品主旋律聲部“平分秋色”,在聲樂藝術實踐中,鋼琴與歌者組成“二重唱”,在音樂作品種鋼琴伴奏可以模仿一件或幾件樂器,利用模仿、間插、對答等形式,運用各不同的手法與旋律聲部相配合,最終達到相得益彰的整體效果。
二、鋼琴伴奏應具有的綜合能力
鋼琴伴奏的綜合能力培養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需要嚴格的訓練,掌握不同風格的聲樂作品,具備精湛嫻熟的基本功底才能達到。通過演奏者不斷地努力,對音樂作品的啟示結構、段落劃分、旋律走向等方面有更準確的把握,以此來完美詮釋音樂作品的風格、語言、內涵。
(一)過硬的演奏功底
聲樂藝術的每一首鋼琴伴奏,都可以理解為一首獨立的鋼琴曲,具備過硬的演奏功底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做到了對鍵盤的嫻熟,對彈奏技巧的成熟,才能更好的配合聲樂曲目的創作目的。熟練的鋼琴演奏技術不單單需要掌握熟練的彈奏技能,還需要培養手指獲得耐力和韌性,鋼琴伴奏可以烘托出音樂作品的旋律意境,激發歌者的演唱欲望。另外還要準確細致的讀懂曲譜,也就是說要把譜子吃透,這是鋼琴伴奏質量把關的第一步。在讀譜的過程中要求注意譜面的音高,同時注意譜面的調號及變化音,在快速彈奏時,主音符的準確彈奏,每個音的力度掌握也要把控。指法的設定也尤為重要,正確的彈奏指法可以讓較難的樂句變得較為容易,科學的指法可以讓鋼琴伴奏更隨心所欲。奏法、節奏、力度、的掌控也是鋼琴伴奏的一個難點,奏法直接影響到音樂的內容和表情,節奏影響音效的聽覺,力度可以反映出音樂作品情緒的體現,因此掌握奏法、節奏、力度也是十分重要的。另外譜面的表情術語作為音樂表現上的導航同等重要,準確的表現表情術語,對表達音樂感情十分有幫助,細致的藝術處理可以更生動的刻畫音樂形象。
(二)良好的視奏能力
視奏在藝術實踐中我們遇見很多,在沒有足夠時間來分析樂譜時,視奏作為一種特殊需要和必備的專業技能得以運用。這就要求演奏者具有高度靈敏的思維,在伴奏過程中需要大腦、眼睛、耳朵、手和腳的綜合協調和快速反應相配合,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伴奏。面對新的作品不僅要準確的彈奏出樂句,還要準確的把握音樂作品的情緒與風格,最終將音樂內同完成的展現出來。當然良好的視奏能力是需要長期的經驗積累,還需要多接觸形式多樣的聲樂作品,有了這些實踐訓練作為積淀,視奏能力也自然得到提升。
(三)扎實的理論知識
鋼琴伴奏不僅是簡單的伴奏,還要對音樂作品的風格、語言、內涵做出完美的詮釋,扎實的理論知識是鋼琴伴奏的有利支撐。樂理知識是鋼琴伴奏學習中不容忽視的,它為視奏和熟悉音樂作品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所以要對樂理知識做到熟練的應用。和聲是鋼琴伴奏織體中縱向的支撐點,要對和聲理論在鍵盤上的實際操作熟練掌握,只有具備了良好的和聲聽覺能力,才能使得鋼琴伴奏與歌唱者完美地配合。另外還要對作品分析具有能力,鋼琴伴奏接觸的聲樂藝術作品范圍廣、種類多,涉及不同時期、不同題材、不同形式、不同風格的作品,所以在彈奏前需要客觀的剖析作曲家在伴奏部分使用的創作手法,了解音樂作品的音樂語匯、背景、結構、表現手法等內容,做到透徹的理解作品,在彈奏時做到準確把握音樂作品、再現音樂作品。鋼琴伴奏要善于分析,在學習的過程中領悟作曲技法之間的相互配合關系。
(四)全面的合作能力
作為聲樂藝術的鋼琴伴奏者來說,首先要讓自己成為一個歌者,要有樂感和聲音的概念,在平時的練習中可以自彈自唱,要訓練聽覺對和聲、織體、調性等變化的敏感性,掌握聲樂作品的樂感。鋼琴伴奏者還要掌握大量的聲樂曲目,盡可能把握更多種類的歌曲風格,在此基礎上大幅度提高鋼琴伴奏水平。鋼琴伴奏者還需要熟悉與聲樂藝術相關的各項內容,比如人體的聲源系統、共鳴腔體、呼吸器官等,還要了解合作的對象的各方面知識,包含聲部特點、歌詞內容、曲調旋律、音區特點等。
三、鋼琴伴奏與聲樂歌唱藝術的和諧統一
(一)鋼琴伴奏與不同體裁聲樂作品的和諧統一
聲樂藝術中的體裁通常包含有藝術歌曲和歌劇作品。首先是鋼琴伴奏與聲樂藝術歌曲的和諧統一。藝術歌曲多以獨唱曲目出現,作曲家為其精心編配鋼琴伴奏,對歌者演唱技能有較高的要求,鋼琴伴奏的地位與歌者同樣重要,處于平等地位相對獨立的藝術形式。主要表現特點主要有四個方面:一是鋼琴伴奏是相對獨立的部分,要完全按照譜面來彈奏;二是鋼琴伴奏要與藝術歌曲的音樂形象及音樂感情默契配合,伴奏應富有豐富的情感;三是鋼琴伴奏的速度處理十分嚴謹,不能隨意改變未注明樂段的速度;四是鋼琴伴奏要注意音樂語匯的變化,要根據音樂作品的演唱內容、重音、語氣等方面做出相應的音樂處理。以舒伯特的《菩提樹》這首藝術歌曲為例,這是一首帶再現的三部曲式,呈示部第一樂段是描寫,前奏為8小節的帶有十六分音符的三連音伴奏織體,鋼琴伴奏模擬出樹葉沙沙作響的音響效果,緊扣歌曲主題,柔美的三連音營造出朦朧的藝術美感。主旋律平穩深沉,鋼琴伴奏烘托出思念之情,與演唱旋律的情感達成一致。第二樂段出現調性變化,鋼琴伴奏采用三連音的分解和弦,以此來推進感情變化,使歌者情緒起伏隨著旋律的律動而變化。歌曲的中部是對比樂段,要求鋼琴伴奏的手指既具有靈活性又具有彈奏流暢的能力,通過踏板來烘托氣氛。再現樂段在呈示部的第二段的基礎上提高的音區,鋼琴伴奏采用八度三連音以此來讓全曲達到高潮,讓情緒達到最高點。在歌曲的尾聲部分鋼琴伴奏仍采用三連音的伴奏織體,給人們營造惆悵與遐想的氛圍。
其次是鋼琴伴奏與歌劇作品的和諧統一。在歌劇中鋼琴伴奏主要為歌劇較長樂段的片段或整部歌劇伴奏,或是為歌劇詠嘆調進行伴奏。為歌劇伴奏主要有以下四個特點:一是在了解歌劇作品的出處、情節、風格的基礎上,把握歌者的音色及聲部,從而進一步把握鋼琴伴奏并做好音量的處理。二是鋼琴伴奏在代替樂隊伴奏的情況下,要善于模仿不同樂器的音色,讓整個音響效果飽滿豐富。三是歌劇伴奏由樂隊總譜改為鋼琴伴奏譜時,有些音效的改動并不理想,所以在要適當的對織體進行省略或改編。四是鋼琴伴奏要根據歌劇的故事情節和人物的情感變化靈活處理速度變化。
(二)鋼琴伴奏與聲樂歌唱者的和諧統一
鋼琴伴奏與聲樂歌唱者的良好合作,是完整的表現運用作品的基石,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輔助。鋼琴伴奏與聲樂歌唱者的和諧統一,首先是藝術處理上的和諧統一,要注重二者音色和音量的平衡與協調,鋼琴作品的完整詮釋直接影響到聲樂作品音樂形象的塑造和表現。鋼琴伴奏與高聲部演唱合作時,伴奏要與歌唱旋律相呼應,彈奏好低聲部的線條,保持音色音量的和諧統一。其次是要注重二者呼吸的和諧統一,歌唱與演奏的呼吸同等重要,鋼琴伴奏要根據各歌者的氣息來進行彈奏分句呼吸,在透徹了解歌曲旋律的基礎上,伴奏時心理要與歌者的演唱同時進行,做到氣口的默契配合,合理的銜接達到二者呼吸上的和諧統一。三是要注重踏板的運用,不同風格的聲樂作品應采用不同的踏板運用方法,對于少用或者淺用踏板來講,主要適合古典時期的聲樂作品,因為這一時期的聲樂作品的風格主要是清新并具有顆粒感的音樂。對于多用踏板并用踏板達到烘托氣氛的效果,主要適用于浪漫時期的聲樂作品,此時的作品是追求音樂的感覺。鋼琴伴奏中踏板的使用,不僅要靠敏銳的聽覺去分析音響效果,還要依靠腳的力度去把控踏板踩下去的深淺,從而追求聲樂作品整體所需要的音色。
(三)鋼琴伴奏與聲樂藝術實踐的和諧統一
聲樂藝術的舞臺實踐與鋼琴伴奏的合作是一個不容忽視的環節,鋼琴伴奏的成功與否直接影響著演唱效果,只有二者完美的配合才能更好的完成聲樂藝術實踐。在登臺之前就需要做足準備工作,鋼琴伴奏要對較難伴奏樂段進行熟練彈奏,對經常出現的錯誤進行細心改正和認真琢磨,并在演出前進行大量的訓練和配合,為演出做足心理準備。舞臺禮儀同樣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對于舞臺形象氣質的塑造也十分重要,它是鋼琴伴奏與聲樂歌者內在修養的外在表現,因此在上臺時應落落大方,充滿自信。在表演過程中對織體動作也要合理編排,盡可能把握和保持好氣質和儀態。在藝術實踐中有可能出現突發狀況,當演唱者出現忘詞或者串詞的現象,鋼琴伴奏應持續演奏,來穩定演唱者的情緒并給予眼神的溝通交流,賦予演唱者鼓勵和信心,從而保證演出的完整性。
結? 語
鋼琴伴奏在聲樂藝術中的地位和價值是不容忽視的,二者的默契配合可以更好的詮釋音樂作品的內涵,伴奏烘托歌曲的演唱,產生立體、豐富、和諧的音響效果,體現了人聲與伴奏的完美為精巧的結合,從此確立了聲樂藝術與鋼琴伴奏合作的表演藝術形式。只有重視二者之間的和諧統一的關系,才能更好的推進鋼琴伴奏與聲樂藝術的共同進步。
參考文獻
[1] 王文俐.歐洲藝術歌曲及其鋼琴伴奏[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6.
[2] 劉麗娟.鋼琴伴奏藝術[M].沈陽:遼寧少年兒童出版社,2003,5.
[3] 張雪梅.中國聲樂鋼琴藝術指導的實踐與研究[M].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2014,12.
基金項目:
安徽省教育廳2017年高等學校省級質量工程項目《高職聲樂專業教學團隊》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17jxtd105)
作者簡介:
李小舒,女,遼寧沈陽人,大學學歷,安徽藝術職業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聲樂教學與演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