軒一丹
摘 要:音樂是民族文化的重要體現,不同國家和民族都有其特色的音樂文化,也都能體現出當地的音樂美學。鋼琴是西方樂器,在將中西方音樂進行美學融合的過程中,我國的音樂家創作的很多鋼琴曲都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同時又帶有西方音樂美學的特點,本文以王建中老師創作的鋼琴曲《山丹丹花開紅艷艷》為例,探討了中西音樂美學元素的融合。
關鍵詞:鋼琴曲;中西音樂;美學元素;融合
鋼琴是屬于西洋樂器的一種,鋼琴的音域幾乎包括了音樂體系中所有的音調。在鋼琴的表演中既可以采用獨奏的方式,也可以采用伴奏的方式,但是不管采用什么樣的演奏方式,在演奏過程中鋼琴都體現除了與其他樂器相比不同的魅力,在演奏的過程中也要講究一定的演奏技巧,這樣才能體現出音樂的美感。中國的大部分鋼琴作品不管是從作品的選材、作曲和演奏等方面都體現出了與西方音樂不同的特點,具有鮮明的民族音樂文化特色。中國的鋼琴曲是在民族的土壤中孕育而生的,反映的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體現出的是中華民族的民族風格,中國的鋼琴作品是中西方音樂美學文化元素融合的重要體現,深受廣大聽眾的喜歡,體現出了濃郁的音樂美學風格。中國的鋼琴音樂作品創作的源泉主要是中國古典樂曲的一些文化,同時結合西方鋼琴音樂的特點創作的。大部分由鋼琴改編的音樂作品都具有濃郁的民族色彩風格的和聲,在歌曲組織上也盡量的模仿中國傳統民族樂器的特點,從而為聽眾呈現出不一樣的音樂效果,中國鋼琴音樂作品不論是節奏、旋律還是樂感都具有深刻的民族特征,在演奏中只有能夠準確地把握民族音樂的表現手法,才能將鋼琴作品的美學元素展現出來。
一、鋼琴曲《山丹丹花開紅艷艷》的創作背景
《山丹丹花開紅艷艷》這首鋼琴曲是由我國著名的作曲家和鋼琴家王建中先生根據我國傳統的同名民歌改變而成的鋼琴音樂作品,改編后的音樂作品保留了陜北地區的民族特點,通過鋼琴曲的方式把普通的陜北民歌表現得淋漓盡致,也將歌曲的旋律進行了升華。體現出了陜北地區人民積極向上的樂觀生活態度,這首鋼琴曲的改編遠遠超過了原來民歌的影響力度,把中國的鋼琴藝術推向了全新的高度。在這首鋼琴曲中,王建中先生將民歌和鋼琴音樂密切地結合在一起,用自己獨特的中國風格鋼琴語言,同時結合中國五聲性和聲的特點將陜北民歌慷慨激昂,高亢嘹亮的特點表現的非常完美,在演奏《山丹丹花開紅艷艷》時應該認真分析這首鋼琴曲中的美學元素,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這首作品,在演奏的過程中才能激情澎湃的帶著感情去演奏,將濃厚的情感表達與高超的鋼琴演奏技巧相結合,體現出我國傳統音樂文化與西方音樂的融合帶來的獨特的音樂魅力,讓我國的鋼琴音樂體現出不一樣的風格特點。
二、《山丹丹花開紅艷艷》獨特的民族音樂美學風格
中華民族的傳統音樂由于是誕生在中國這片廣闊的土地上,因此音樂的風格、韻味都被深深地打上了民族文化的絡印,具有濃濃的民族音樂風格。《山丹丹花開紅艷艷》這首鋼琴曲就是王建中以陜北民歌為基礎創作的一首鋼琴曲,在這首作品中既包括了對于中華民族音樂文化源遠流長的審美意識,同時也為廣大的聽眾展示出了一幅陜北人民熱情勞動,敢于革命的優美畫卷,反映了當時陜北人民朝氣蓬勃,樂觀向上,對美好生活向往的精神面貌,就像歌曲《山丹丹花開紅艷艷》所演唱的一樣,陜北的紅軍也跟山丹丹花兒一樣紅艷艷,中華民族也會像山丹丹花開一樣分外鮮艷,奮勇向前。只有在對樂曲的美學風格和創作背景有一定的了解,才能更好的把握這篇音樂作品的風格和魅力,中國的大部分鋼琴作品都是由民歌改編而成的,基本上都是從演唱的形式轉化成演奏的形式,因此為了保持傳統民歌中的藝術特色,同時也融入西方音樂文化中的美學特點,就必須在改編的過程中將兩種藝術形式進行融合,同時將兩者之中的藝術風格進行求同存異,比如在中國民歌中特別講究歌詞和唱腔的用法,但是這些都不會在鋼琴曲中出現。而只能是一種將人聲變為純音樂的表現手法。因此在鋼琴語言中能夠將歌詞和唱腔的意境進行重現就顯得非常重要,同時這也是表現中國民族音樂文化風格的重要方法。中國鋼琴改編歌曲的技巧包含了民族樂曲的一些風格和表現意境,不但有對民族樂器音色和演奏方法的模仿,同時也有自己獨特的風格。而《山丹丹花開紅艷艷》就是結合了陜北民歌信天游這種演唱風格而改編的。因此在鋼琴演奏的過程中也充分的體現了鮮明的民族音樂風格特點。
三、《山丹丹花開紅艷艷》體現了中西音樂美學元素的融合
不同國家和民族的音樂都有著本國家和民族的音樂風格和特點,因為人們所處的社會環境不同,生活習慣不同,自身的品味也不一樣,因此不同地區的人們創造的音樂風格也不相同,這也使得各個國家和地區的音樂呈現出異彩紛呈的不同變化。在中國鋼琴曲的創作過程中,由于中華歷史文化的積淀導致了在我國創造的鋼琴曲必然會反映我國的民族文化藝術風格,同時也會煥發出中國鋼琴演奏風格的獨特魅力。在鋼琴演奏中能夠體現出傳統民族文化的特點,同時也要在細節上有所變化,融入西方音樂文化中的美學元素,同時注重演奏情感的投入,只有這樣才能夠讓音樂更加有層次性和感染力。鋼琴曲《山丹丹花開紅艷艷》是一種商調式的復三部曲式。原曲是由竹笛進行伴奏的,藝術風格非常的高亢粗獷,同時也體現出了質樸的音樂風格,作曲家采用了不同的裝飾音來對竹笛清脆而富有彈性的聲音進行模仿,同時又運用長琶音來對歌曲高亢和明亮的信天游曲調進行展現,從而為聽眾準確地勾勒出了一幅陜北遼闊的高原地區的文化生活風貌,具有豪爽的風格特點。陜北民歌中信天游是最重要的體裁之一,是最能代表陜北民歌兒美學特點的一種形式。這種風格節奏明快,純樸大方,深受當地人民的喜愛,在《山丹丹花開紅艷艷》這首樂曲開頭的引子部分可以自由地把握節奏,體現了較多的速度變化,同時樂器中包含的那種散板體現出了中國民族音樂特有的文化特點。散板與Rubato有著相似之處,都具有自由節奏和伸縮處理的意思,散板這種具有民族特色的音樂術語也讓這首樂曲顯得張弛有度,同時伴隨著音樂的內容逐漸的發展,也讓演奏的情緒跌宕起伏,樂曲的引子部分采用的散板能夠很好的抒發作者的思想感情,這也表現了鋼琴作品中國化的特點。在鋼琴演奏的過程中應該充分理解作者對這首樂曲的表現手法,只有這樣才能表達出樂曲的神韻。樂曲中的引子部分采用的是散板,因此節奏相對來說比較自由,在演奏的過程中從中弱開始,二分音符的雙倚音讓聽眾體會到了一種和諧的氛圍,然后是左右手銜接的琶音是對于古箏音效的模仿,一連串三十二分音符由慢到快,給人一種晶瑩剔透的感覺。鋼琴曲中的其他的小音符要彈出顆粒性的效果,引子部分出現保持音記號,彈奏時拍數要夠,能夠充分體現出信天游高亢嘹亮的音樂特點以及西方音樂中細膩的風格。這首鋼琴音樂作品運用到了多種形式的裝飾音和琶音,從而能夠模擬出民族樂器獨特的音色效果。因此這首鋼琴曲是把中國傳統的民族樂器與西方鋼琴演奏之間完美的融合,達到在鋼琴上模擬音色的目的。比如利用鋼琴模仿的竹笛,古箏和腰鼓等,這就充分的體現了中西方音樂美學元素之間的融合,歌曲還運用到了傳統的三度重疊弦和變異性五聲式的和弦,體現出來陜北音樂風格粗獷的特點。在這首作品中將與民族元素和西方音樂進行了很好的結合,同時裝飾音和琶音也表現出來民歌的甩音,民間的樂器等獨特的音樂效果,給觀眾美的享受。
結? 語
中西方音樂具有各自獨特的風格和美學特點,在音樂創作的過程中可以充分將兩者的美學元素相融合,創作出既具有民族音樂文化特點,同時也具有西方音樂特色的優秀作品,給觀眾帶來不一樣的體驗。
參考文獻
[1] 李靜.中西音樂美學元素的融合——以鋼琴曲《山丹丹開花紅艷艷》為例[J].藝術評論,2016,(06).
[2] 康勤.音樂美學素養視角下的鋼琴表演探究[J].長春師范大學學報,2017,(02).
[3] 張默.論音樂美學思想對音樂啟蒙教育的重要作用[J].藝術科技,20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