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惠萱
摘 要:專業的低音提琴教育在我國的發展已有幾十年歷史,這部分教育資源大多在藝術類高校,但是藝術類高校創辦的附屬小學卻極少招收低音提琴學生,這與低音提琴專業化的啟蒙教育階段的缺失無疑有著直接的關系。文章立在探求影響低音提琴少兒教育發展現狀的因素有哪些和探究教師應如何對少兒進行低音提琴專業化的培養,以及探索少兒低音提琴未來專業化發展方向。
關鍵詞:低音提琴;少年;發展;少年交響樂團
作為一名低音提琴老師無論走到哪里總是有人問我“什么是低音提琴?”“我的孩子幾歲開始可以學習低音提琴?”或是“這么大的樂器演奏起來是不是很吃力,會影響孩子生長發育嗎?”又或是“我們的中小學想要成立交響樂團,低音提琴聲部該如何組建呢?演奏低音提琴的孩子該去哪里找呢?”等等。從這些問題中我們不難看出的是,少年低音提琴專業教育對于我國大眾還很陌生,處于萌芽狀態的少年低音提琴專業教育發展問題值得我們關注與探討。
一、低音提琴教育在中國發展背景
西方的提琴早在明朝末年就已隨著商人和傳教士來到東方,在早期的歷史文獻中我們能看到零碎的對低音提琴的記載“乾隆六年:于本年七月十九日,司庫白世秀、副催總達子將西洋人魯仲賢認看得大拉琴一件、長拉琴一件持進……”(轉引自陶亞兵《明清間的中西音樂交流》),據此推測此時樂隊已使用低音提琴。直到清朝末年鴉片戰爭后,中國開始被動的接受西方文化,低音提琴在中國也逐漸傳播開來。
1854年愛爾蘭人赫德(Sir Robert Hart,1835~1911)因外交來到中國,于1885年成立管樂隊并開始培訓中國最早的提琴演奏員。1927年中國有了第一所音樂學院——上海“國立音樂院”(現上海音樂學院前身),由蔡元培和蕭友梅創立,從此中國開始提琴演奏人才的自行培育,也有了第一代專業學習低音提琴者。
1949年新中國成立,預備在天津籌建中央音樂學院,1950年南京國立音樂院幼年班師生全部抵達天津并開始上課,然而此時并沒有低音提琴專業,也沒有低音提琴老師,由于樂團中對低音提琴人才的需要,許多大提琴學生副修低音提琴并在樂團演奏。這時低音提琴的學習只能一方面由大提琴老師教授一些初級演奏技巧及知識,另一方面通過外國樂團到訪中國時交流與自我學習。
改革開放之際對西方的大門再次打開,中國的各大樂團與音樂院校都陸續邀請西方的低音提琴大師來交流講學,同時中國低音提琴學會成立,逐漸建立起了與西方低音提琴協會的交流與溝通。與此同時,一些低音提琴學子開始紛紛出國留學,希望能夠更直接的接觸學習這門來自西方的樂器,從而對低音提琴以及它的音樂獲得更多的認識。時至今日,以低音提琴作為獨奏樂器的作品音樂會在各專業院校中已經屢見不鮮。同時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帶動了文化的大繁榮,許多海外學子也選擇了在國內專業樂團就業,各大職業交響樂團在其發展中對低音提琴演奏員的專業素養要求也越來越高、越來越國際化。
二、少兒低音提琴在我國的發展現狀及影響因素
專業的低音提琴教育在我國的發展已有幾十年歷史,這部分教育資源大多在藝術類高校,但是藝術類高校創辦的附屬小學卻極少招收低音提琴學生,這與低音提琴專業化的啟蒙教育階段的缺失無疑有著直接的關系。例如,中央音樂學院附屬小學(只招收小學四年級到六年級學生)和上海音樂學院附屬中等音樂專科學校(實行大、中、小一貫制的音樂教育管理體制。學制九年:小學三年;中學六年),這兩所學校都不招收低音提琴專業學生。
隨著各類少年管弦樂團的興起對低音提琴少年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多,因此對少年低音提琴人才的培養也迫切起來,雖然許多家長在孩子少兒或幼兒時期便有意培養學習一門樂器,但是低音提琴卻很少被選擇,是什么阻礙了這門樂器的發展呢?
首先,是對低音提琴樂器本身的錯誤認識阻礙了其發展。因體型龐大近年來少兒低音提琴學習難以得到推廣,即便是在一線城市的樂器行也幾乎沒有少兒專用低音提琴,造成這一現象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對低音提琴大小型號的不了解。常見低音提琴規格型號按照從大到小排列依次為4/4(也稱作全尺寸低音提琴)、3/4、1/2、1/4、1/8、1/16、1/32。全世界成人標準琴使用最多的是3/4琴,適合160厘米以上身高使用。最小的1/32適合117厘米以下身高使用。此外,眾所周知我國是制造業強國被稱作“世界工廠”,多年來我國一直為世界各國輸出各種型號的普及型低音提琴。所以,過去購琴難的問題如今只要通過向專業的琴廠定制就可解決。
其次,針對少年低音提琴人才培養缺乏專業的老師。雖然在我國低音提琴專業人才的培養已有一定的成果,但并不是所有學習過低音提琴的人都接受過與之相關的音樂教育訓練。專業的少年低音提琴教師與低音提琴演奏員或大學教師的不同之處在于,除低音提琴演奏專業知識、以及提琴構造與維護知識外,更是要對少兒教育心理與生理學以及人體運動學有所學習了解。例如在教學實踐中,初學者對站立式持琴姿勢最是難把控,一些教師會默認學生把琴的側板完全貼在腹部的錯誤姿勢,這樣看似穩定的姿勢會使學生解放雙手,以最快的方法開始學習復雜的演奏,然而這樣拉琴的學生會把身體重心全部落在右腳,練習時脊柱長時間向右側彎,這對青少年身體有著極大的傷害。少年兒童正處于骨骼生長發育階段,作為教師應當堅持教導學生使用科學的、符合人體運動學的持琴及運弓姿勢,避免勞損或錯誤姿勢對骨骼生長發育造成損傷,同時教師要在啟蒙階段用耐心抵達教學的初心。又例如,初學低音提琴時接觸最多的是低音提琴上音色較為低沉暗淡的音域,空洞的說教與單一的訓練會使孩子逐漸失去學習興趣。如果沒有老師正確的音色觀念的引導與學習興趣的激勵,兒童將很難堅持學習直到形成練習習慣,從而真正喜愛上低音提琴,這就要求教師應具備一定的兒童生理與心理學知識,并且遵循這一規律選擇合適的教材與方法。此外,專業的低音提琴少年培訓教師更是要熱愛這份職業,關愛自己的學生。
再者,針對少年低音提琴學習和授課的啟蒙性教材匱乏。少年低音提琴學習授課使用的教材應包含針對零基礎學習者使用的內容,深入淺出的將樂器基本知識、音色、節拍、節奏、音準等要求層層遞進,從關聯知識、基礎知識、方法實踐各方面通俗易懂的介紹,在樂曲內容上實踐性一定要符合少兒興趣。目前圖書市場上很難買到符合需要的教材。
三、少年低音提琴人才應注重哪些素質能力培養
(一)樂理知識、練耳訓練、視唱訓練
這些訓練與知識的學習會讓學習者對音樂的基本要素有著深刻的體會,更是對欣賞音樂提供了專業的知識儲備與更高的審美。
(二)了解自己的樂器構造
了解自己的樂器構造是學習一門樂器最基本而又重要的知識之一,只有了解樂器本身才能理解發音的基本原理。同時了解樂器構造會在樂器出現問題時與修琴師建立良好的溝通。
(三)樂器演奏能力
青少年學習低音提琴,在演奏方面一定要重視音準與音色的訓練,正確、穩定的左手手型是低音提琴音準訓練的基礎。忌一味追求左手手指速度訓練而忽視音準與音色,從而忽視音樂。另外,運弓并不是簡單的拉弓或推弓。右手及手臂對運弓的控制能力是對音樂作品表達的關鍵。
(四)基本樂隊演奏技術
低音提琴在獨奏情況下演奏和在樂隊中演奏運用著基本一致卻又相對獨立的演奏技巧。除了基本樂器演奏能力外還需掌握的有以下幾點:
1.讀譜能力培養。學習掌握不同譜號、調號下各音音名、唱名,熟練多種基本節奏型,熟悉音樂表情與音樂術語等。
2.讀識指揮手勢。與獨奏練習在節拍與速度的輔助工具節拍器有所不同,樂隊指揮的手勢包含了更多的信息,例如:速度、節拍、力度、音樂表情與音樂走向等等。所以學習讀識指揮手勢非常重要。
3.學會看首席。交響樂有著非常嚴謹的紀律性,一個樂團的首席通常也是副指揮,他是指揮與樂隊的橋梁,給予其他樂手啟發、引導和帶動。
4.對音。通常情況下我們會運用音叉或較音器等設備進行給低音提琴核對音準,然而在樂隊中學生應當學習如何使用泛音與樂隊中提供標準音的樂器進行音準核對。
5.視奏能力培養。視奏是演奏綜合能力的體現。
(五)舞臺素質培養
懂得基本的舞臺禮儀,比如獨奏或是在交響樂團中合奏的情況下應選擇怎樣的舞臺服裝,如何上下場,如何用交響的方式表達歡迎或感謝,如何向觀眾致意,什么樣的坐姿在樂團演出時更得體等等。
四、為什么培養少年低音提琴人才變得迫切起來?
低音提琴人才培養所需與低音提琴在交響樂團中的重要作用有關,它與大提琴一起在樂隊中擔任低音聲部,他的音域寬廣、厚重,可使音樂的音域更具延展性,音色豐富并有感染力,一直被作曲家門樂于發覺與應用。在近代和聲體系中更是扮演著重要角色,在樂團中起到使音樂具有秩序性作用。
隨著時代發展,交響音樂成為了國際文化交流的重要載體之一。我國的少年交響樂團是在改革開放后逐步發展起來的。著名的有中國少年交響樂團、北京愛樂者青少年交響樂團、深圳交響樂團附屬青少年交響樂團、上海風箏青少年交響樂團、香港青少年管弦樂團,以及各省市中小學校管弦樂團等等。所以,對于青少年樂團而言,低音提琴人才培養是為青少年交響樂團儲備所需人才。
其次,伴隨著我國物質資源越來越豐富、人民生活越來越富裕,國民的精神文明追求也在逐步上升,許多家庭在教育方面都認為學習一門樂器是孩子素質教育,以及人格培養的有效渠道之一。因此社會上出現了大批各種門類的音樂培訓學校,然而絕大多數培訓項目單一,尤其是以聲樂、古箏、鋼琴和小提琴培訓最多。低音提琴因體型龐大了解學習它的人少,從而一直在我國被視作是樂器學習界的“冷門”。所以,低音提琴人才的培養,無疑是豐富了器樂人才培養的多樣性。
最后,從琴童自身角度看學習低音提琴。由于低音提琴在樂隊中的重要作用與地位,所以低音提琴演奏人才將更有機會參與樂團,這樣的參與可以使學習者在集體中體會音樂魅力,提高社會協作性,激發更強烈的音樂熱情,同時又為自己與熱愛音樂的同齡人之間拓展了學習交流平臺,提升了綜合音樂素養。近年來,低音提琴同比其他樂器一直為“冷門”樂器,它獨特的體型、個性的音色別具一格,學習它會為喜愛它的青少年成長道路增添更多自信。
結? 語
青少年交響樂團在國際交響樂團的舞臺上早已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例如德國國家青年交響樂團(The National Youth Orchestra of Germany)就是一只年輕的世界頂尖交響樂團,這里培養了無數優秀的交響樂團演奏家,是青少年專業音樂培養和訓練的典范。
擁有世界一流的交響樂團,需要培養世界一流的演奏人才,過去我們在培養低音提琴演奏人才時忽略了少兒基礎教育領域的專業性。未來我們應該對青少年低音提琴人才培養的專業素養要求越來越高、越來越國際化,在我國快速增長的經濟的肥沃土壤上,實現真正的文化的大繁榮。
參考文獻
[1] 陳子平.低音提琴在中國的發展[M].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11.
[2] [美]羅伯特S.費爾德曼(Feldman,R.S.)著,蘇彥捷等譯.兒童發展心理學:費爾德曼帶你開啟孩子的成長之旅[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5.
[3] [德]雷娜特·克洛佩爾著,錢泥譯.演奏藝術的生理心理學津要[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