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長忠
摘 要:“三供一業”是供電、供水、供暖以及物業管理的簡稱,“三供一業”分離移交是深化國企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本文剖析了“三供一業”移交與接收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建議措施。
關鍵詞:三供一業? 設施移交接收? 資產管理
一、“三供一業”資產分離移交的必要性
(一)節約運營成本
長期以來,“三供一業”給企業發展造成了一定的經濟負擔,制約企業高效發展。在此背景下,2016年,國資委、財政部聯合發布了《關于國有企業職工家屬區“三供一業”分離移交工作指導意見》,將原本由國有企業承擔的 “三供一業”設施及職能分離移交給社會專業單位,從而推動國有企業深化改革,降低企業運營成本。以我區國有企業為例,“三供一業”分離移交后,區內國有企業年節約費用達1500余萬元,切實減輕了國有企業經濟負擔。
(二)優化資源配置
根據政策要求,國有企業“三供一業”設施無償劃轉給國有社會化專業單位,實現了對國有企業資產重新配置,實現了資源配置優化整合和專業化管理。提高了國有資產的利用效率。
(三)降低財務風險
在“三供一業”實行后,將相關資產管理工作由國有企業劃轉到國有專業化服務企業中,實現企業社會職能分離,能夠有效降低國有企業的財務風險,減少資金的占用,實現了財務風險的轉移,提高了國有企業核心競爭力。
二、資產劃轉中存在的問題
(一)接收單位確定難
由于職工家屬區區域不同和歷史原因,家屬區與城市公共網絡未實現互聯互通。根據政策要求,在確保國有資產安全完整的前提下,如何確定接收企業是資產劃轉面臨的首要問題。首先,防止部分社會企業接收資產后盡到物業管理服務職責;其次,縣級區域內缺乏專業化的國有企業物業服務公司,造成“三供一業”轉移面臨無法確定接收單位的現實困境。
(二)資產界限模糊
第一,“三供一業”資產復雜,移交企業核算明細不清,加之資產交叉使用,造成資產精準移交難度增加。第二,由于資產核算標準不一致,各單位入賬資產也不近相同,造成在賬移交資產不完整。移交資產表現為較大數額的賬外資產。第三,由于職工家屬區區域不同,居民資產與企業資產連體,如何分割缺乏具體標準。
三、落實接收資產管理的相關策略
(一)確立資產接收主體
根據屬地管理的原則,由政府主導,落實好接收單位。第一,針對能夠與城市服務對接的家屬區,分離移交到國有社會化服務單位。第二,針對不具備對接服務的或無法實現國有公司接收的,資產劃轉到屬地鎮政府(街道辦事處)或政府資產管理公司管理,實行資產使用權與管理權相分離。但物業管理公司即使是國有公司接收,也必須實行資產管理權與使用權分離。規避接收公司只接收資產而不履行責任的風險。
(二)做好資產清查核實
第一,接收企業與移交企業資產聯合實地盤點。共同核實確認移交資產數量,落實好相關資產的分割界定。第二,移交企業做好資產清查工作,核實好賬內資產、賬外資產及其價值。登記造冊,為實現資產劃轉提高依據。第三,接收單位及時做好資產的信息登記。將各固定設備資產信息登記完整。接收的賬外資產必須及時評估入賬,全面反映資產狀況。
(三)財務處理規范事項
第一、落實好移交協議,按照協議移交日的賬面金額,編制移交資產清單,辦理資產調出和接收的交接驗收手續。第二,無償移交資產時,根據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批準的文件和與接收資產的地方人民政府簽訂的協議,核銷有關資產,調整相關賬務。第三,企業集團公司對所屬分離移交三供一業的企業沖減的國有權益,相應核減對該企業的股權投資。分離移交“三供一業”的企業已經實行公司制改建的,企業集團公司應當按照持有股權的比例計算確認核減的國有權益。第四,正確區分資本性支出和非資本性支出。企業對分離移交的資產進行維修改造時,發生的支出屬于資本性的,即符合固定資產確認條件的,應當計入固定資產成本,同時將被替換部分的賬面價值扣除;對非資本性支出,即不符合固定資產確認條件的,應當計入當期損益。
四、結束語
本文對從節約成本、優化資源配置、降低財務風險三方面分析了“三供一業”等資產轉移管理的必要性,并就存在的問題,提出了解決策略,希望能夠促進國有企業“三供一業”分離移交工作開展提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