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冠喆,張學東,李小飛,高健夫
(甘肅省核與輻射安全中心,甘肅 蘭州 730020)
對某核電基地放射性廢物轉運到中核四〇四運輸項目進行入境(甘肅)監測,該批次貨物主要為核電站維修過程中產生的放射性可燃固體技術廢物, 放射性核素主要為 Co-60、Ag-110,Co-58、Mn-54、Cr-51,輻射類別為β射線和γ射線,比活度最大17Bq/g,屬于Ⅱ類低比活度物質(LSA-Ⅱ)放射性類別為SCO-Ⅰ。放射性廢物全部裝入共計8個專用集裝箱 (6058mm×2438mm×2438mm),運輸指數0.63~6.6,貨包和外包裝的分級為Ⅲ級(黃),使用4輛有放射性危險品運輸資質的牽引車配中集半掛車(獨家使用)實施運輸。
γ劑量率測量使用FH40G-X+FHZ612-10(德國ThermoElectron RM&P公司生產)便攜式γ劑量率儀,設備符合GB/T4835.1《輻射防護儀器β、X和γ輻射周圍和/或定向劑量(率)儀和/或監測儀第1部分:便攜式工作場所和環境測量儀與監測儀》的相關要求;表面污染水平測量使用CoMo 170(德國Saphymo公司生產)便攜式α、β表面污染檢測儀,設備性能符合GB/T5202《輻射防護儀器α、β 和α/β(β 能量大于60keV)污染測量儀與監測儀》的相關要求。
1)γ輻射劑量率布點:在貨包四周各布設兩個監測點,記錄數據后采用掃描方式對貨包表面進行全面監測,并記錄該貨包最大劑量率。同時對駕駛室內γ輻射劑量率進行測量(如圖1,圖2所示)。

圖1 監測點位圖示

圖2 運輸車輛照片
2)α、β表面污染:對貨包表面及駕駛室內分別用擦拭法進行測量。
監測方法采用最新有效的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各監測項目的監測方法和測量儀器見表1。

表1 監測方法和測量儀器
記錄各點位監測數據,并將車輛輻射劑量最大值整理見表2,表3。

表2 γ輻射劑量率監測結果(μSv/h)

表3 α、β 表面污染(Bq/cm2)
由監測結果可知,該批次放射性廢物運輸項目中運輸車輛貨包表面輻射劑量率最大值為2.48E+1±2.1μSv/h,β 表面污染水平最大值 8.57E-1±4.9E-2Bq/cm2,均低于 《放射性物品安全運輸規程》(GB11806-2019)中的限值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