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學生堅持馬克思主義信仰是國家有前途、民族有希望的重要保障。鄧小平在馬克思主義信仰建設和創新過程中,特別注重對重要環節的把握,明確了科學認同的前提性、自覺踐行的關鍵性、民主環境的保障性,對于新時代不斷提升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水平具有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
關鍵詞:大學生; 馬克思主義信仰;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大學生堅持馬克思主義信仰貴在不斷提升信仰水平。鄧小平在馬克思主義信仰建設和創新過程中形成了系統的信仰思想,明確提升信仰水平,科學認同是前提,自覺踐行是關鍵,民主環境是保障,對于新時代不斷提升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水平具有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
一、明確提升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水平的前提:科學認同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一般來講,主體的實踐行動都是在特定思想的指引下進行的。秉持馬克思主義信仰是人民群眾科學有效開展實踐活動的重要基礎。鄧小平特別強調科學認同馬克思主義的極端重要性,認為能否認同和堅持馬克思主義,是我們在實踐中能否具有強大戰斗力,始終立于不敗之地的關鍵。他指出,“過去我們黨無論怎樣弱小,無論遇到什么困難,一直有強大的戰斗力,因為我們有馬克思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無論過去、現在和將來,這都是我們的真正優勢”。為此,鄧小平極力提倡和強調各方面都要科學認同馬克思主義信仰,講馬克思主義信仰,“在人民中間,在青年中間,也要講信念”。
新時代,提升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水平,科學認同是前提。只有著力推動大學生悟透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不斷增進大學生的科學認同,才能不斷夯實和鞏固提升大學生信仰水平的根基,使信仰水平的提升具有不竭的力量源泉。首先,要充分認識到馬克思主義是實踐的理論。馬克思主義從創立開始,就始終站在實踐的根基之上。實踐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首要的基本的觀點。實踐的堅實根基使馬克思主義理論不是經院哲學,不是抽象的空談,是主觀見之于客觀的理論。理論根基的這種強烈的現實性,使馬克思主義既能夠給現實實踐的發展以科學有力的指導,同時,又能在新的實踐發展中不斷得到檢驗和豐富發展。其次,要充分認識到馬克思主義是人民的理論。馬克思主義從來不回避自身的階級性,始終站在以無產階級為核心的人民大眾的立場上,強調始終服務于實現人民的解放和幸福,推進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馬克思主義注重尊重和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需要,充分肯定人民群眾在歷史實踐中主體地位,不斷激發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為人民群眾提供認識和改造世界的科學理論。再次,要充分認識到馬克思主義是發展的理論。馬克思主義具有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從馬克思主義創立到今天,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前進,馬克思主義也在實踐中不斷得到檢驗和發展。馬克思主義之所以能夠具有強大的生命力,不斷為自身發展開辟道路,就在于其能夠不斷同各國具體實際相結合,推進馬克思主義的具體化,形成具體化的馬克思主義,不斷創新和發展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發展則體現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馬克思主義同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不斷實現歷史性飛躍,形成了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等重大理論成果。
二、厘清提升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水平的關鍵:自覺踐行
行動是思想的外化,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最終要通過行動表現出來。對于自覺踐行的必要性,鄧小平分析指出,這是新的歷史條件下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客觀要求,“絕不能要求馬克思為解決他去世之后上百年、幾百年所產生的問題提供現成答案”。基于這種認識,鄧小平進一步提出自覺踐行的核心要求,強調堅持馬克思主義必須結合具體實際,在新的具體歷史實踐中實現馬克思主義的發展創新,只有這樣,才是真正的堅持馬克思主義。為此,他指出,“不以新的思想、觀點去繼承、發展馬克思主義,不是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
新時代,著力提升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水平,關鍵在自覺踐行。自覺踐行是大學生信仰水平提升的有力體現。只有通過自覺踐行,才能不斷拓展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理解的深度,反復檢驗自身對馬克思主義的認識是否科學準確,在踐行中調整和修正理論認知的不足,繼而反過來進一步指導自身的實踐。反之,理論認知始終不同實踐接觸,始終停留于思想層面,就會成為空洞的說教,喪失理論的生命力。
首先,要科學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大學生踐行馬克思主義信仰,科學把握和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至關重要。大學生在社會實踐過程中,面對眾多社會現象和問題,尤其是一些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理論和實際問題和社會生活中的重大問題,在運用馬克思主義對其進行分析和解決時,不能空洞抽象地理解和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更不能教條地對待馬克思主義,要反對生搬硬套馬克思主義的條條框框,“這些原理的實際運用……隨時隨地都要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為轉移”,必須要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運用同具體問題的實際結合起來,實現理論與實際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對問題的分析和解決既要堅持原則的堅定性,又要體現照顧到具體實際的靈活性。不加分析地用理論去對照現實問題,武斷地對問題進行評判,在理論上是不科學的,不但做不到科學堅持馬克思主義,而且容易造成對理論的錯誤理解和認知,造成對馬克思主義的質疑和“污名化”,在實踐上也是有害的,容易造成對實踐的錯誤理解,將實踐引向歧途。
其次,要自覺運用馬克思主義的方法論。大學生踐行馬克思主義信仰,科學的方法論是有效踐行的基礎。堅持和運用馬克思主義的方法論,能夠使大學生在社會實踐中科學地分析和解決社會問題,使對馬克思主義信仰的科學有效踐行建立在科學的方法論基礎之上。離開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方法論,對問題的分析和解決就容易出現偏差和失誤,甚至會導致顛覆性的錯誤,不但難以保證踐行信仰的初衷,反而會弱化和損害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面對紛繁復雜的社會現象和問題,大學生要實現用透徹的馬克思主義學理分析來回應現實,需要在多環節多方面堅持科學運用馬克思主義方法論。在分析和研究上,要注意堅持辯證的思維方法,用聯系、發展、全面的觀點看問題,既要看到問題的表象,也要看到問題的本質;既要分析問題本身,也要分析問題同其他事物的聯系;既要看到問題的歷史和現實情況,也要分析問題發展的未來趨勢,堅決反對以點代面、以偏概全等孤立、靜止、片面的形而上學思維方法。在結論上,要注意對問題進行科學的分析和評判,得出全面的結論,從而使結論的科學性能夠經受實踐的檢驗,要努力避免“一刀切”、極端化、片面化等問題。
三、指明提升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水平的保障:民主環境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內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外因在事物的發展過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有利的外因對事物的發展具有巨大的推動作用。堅持馬克思主義信仰,離不開民主的環境和氛圍。通過反思和總結過去因民主環境遭到破壞而帶來的嚴重后果,鄧小平極力強調民主環境對堅持馬克思主義信仰的極端重要性,指出“十多年來,林彪、‘四人幫大搞禁區、禁令,制造迷信,把人們的思想封閉在他們假馬克思主義的禁錮圈內,不準越雷池一步。否則,就要追查,就要扣帽子、打棍子。在這種情況下,一些人就只好不去開動腦筋,不去想問題了”。為科學堅持馬克思主義信仰,推進包括馬克思主義在內的理論發展,鄧小平強調必須積極創造民主有利的氛圍和條件,“無論如何,思想理論問題的研究和討論,一定要堅決執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一定要堅決執行不抓辮子、不戴帽子、不打棍子的‘三不主義的方針”。
新時代,提升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水平,要不斷營造和優化民主環境。首先,要積極鼓勵和支持大學生在提升信仰水平中的首創精神。提升大學生信仰水平,不是機械地灌輸和簡單的繼承,而是要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結合大學生的實際不斷創新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解和運用,把對馬克思主義信仰的堅持提高到新的更高水平。在提升大學生信仰方面,大學生在學習和實踐的基礎上,更加清楚自身對馬克思主義需要的特點。這種主體驅動可以強力激發大學生學習和研究馬克思主義的熱情,創新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解,創造出更貼近大學生需要的傳播形式。這就要求必須積極支持大學生在提升信仰水平中的這種首創積極性,為各種創新百花齊放提供有利的民主的氛圍和條件,在物質、精神等各個方面上給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勵。其次,積極支持大學生對各種理論進行比較分析,在對比中提升對馬克思主義的認同和信仰。馬克思主義是開放的理論,提升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水平同樣也要持開放自信的態度,不能關起門來講提升。事實上,馬克思主義從創立開始,從來都不缺少理論挑戰,也從來都不回避任何理論的挑戰。馬克思主義一路走來,始終都伴隨著同各種不同理論的斗爭,并在這種斗爭中不斷接受實踐的檢驗,凸顯自身理論的強大生命力和巨大優越性,為人民了解、接受、用于科學指導人民群眾的實踐,并從人民群眾的實踐中不斷汲取養分,繼續創新發展。現實生活中,對同樣的社會現象和問題,不同的理論難免會出現不同的理解,一些非科學的理解和內容可能會出現并干擾大學生對問題的理解和把握,這就需要大學生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理解和分析來不斷克服這些消極因素的干擾和影響,并在同這些非科學因素的對比和斗爭中,進一步增進對馬克思主義的認識,提升馬克思主義信仰水平。
參考文獻
[1] 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第376頁.
[3] 鄧小平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41,183.
基金項目:四川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2016年度一般項目《鄧小平信仰思想對提升大學生信仰水平的價值研究》研究成果(項目編號:CSZ16027)。
作者簡介:楊德友(1985- ),男,山東臨沂人,川北醫學院講師,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