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偉
近年來,農村地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消費教育支出持續快速增長,同時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推出以及土地這一最大要素的激活,鄉村發展到了噴薄欲發的邊緣,農村成為不能錯過的市場,成為商業銀行發展不能錯失的良機。本文通過對鄉村金融發展內容、意義以及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分析,得出當前商業銀行發展鄉村金融的幾點建議。
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部署,是由黨的19大作出的重大決策,是贏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是“三農”的新時代成功的總抓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經濟是肌體,金融是血脈,兩者共生共榮。”鄉村振興離不開金融的支持,同時鄉村振興又為鄉村金融發展帶來了難得的機遇。
一、鄉村金融的內容及意義
(一)鄉村金融的定義
鄉村金融是指金融機構利用貨幣交易手段為有價值的商品融資,為農村金融需求主體提供共同利益和滿足的活動(主要對象為農民、個體工商戶、農村專業經濟合作組織、農業產業化企業等)。
(二)發展鄉村金融的意義
1.政治意義深遠。據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我國鄉村
常住人口5.64億人,占比40.42%,但人均可支配收入不到1萬5千元,僅相當于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3左右,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生活發展水平仍存在較大差距。黨的十九大明確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金融要從“資本”轉向“人本”,通過金融這一血脈,串聯并激活各個經濟主體的活力,解決社會發展中的痛點和難點。發展鄉村金融就是通過金融的引渠,帶動鄉村經濟發展,有效應對城鄉發展不平衡以及落實十九大重大決策部署的有力舉措。
2.發展前景廣闊。我國是傳統農業大國,鄉村金融擁
有巨大的市場空間。一是鄉村已經與信息科技、健康醫療、文化旅游等深度融合;電子商務、健康養老、田園經濟、生態民宿等新業態不斷涌現。二是未來客戶潛力巨大,客戶市場價值不斷提升。據統計,我國目前擁有超過300萬個新的農業經營實體,新型職業農民超過1500多萬人,他們是農村金融市場服務的客戶主流。三是農村土地權利的釋放,強化了土地的金融功能。財政部每年農業補貼超過1.5萬億,農村土地可流轉價值超萬億,僅農村宅基地就有約1.37億畝,預計信貸市場容量將達1.03萬億,市場空間巨大。
二、發展鄉村金融的機遇和挑戰
(一)發展機遇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
視農村工作,實施了一系列強農富農政策,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步伐。“逐步建立全域覆蓋、普惠共享、城鄉一體的基礎設施服務網絡,重點抓好農村交通運輸、農田水利、農村飲水、鄉村物流、寬帶網絡等基礎設施建設。”這是2019年3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河南代表團審議,就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所作的主要闡述。可以預見,今后一段時期,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將持續集中在農村。這些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國家必將投資大量資金,為商業銀行發展配套的基本建設貸款、支付結算業務、造價咨詢業務帶來發展空間。
同時,隨著國家推進農業服務社會化,推進科技強農,
推進開放強農,推進美麗鄉村、健康鄉村、環保鄉村、文化鄉村、法治鄉村、平安鄉村、數字鄉村建設,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等一系列措施的出臺,都會給鄉村金融發展帶來千載難逢的機遇。
此外,自2月5日中央一號文件頒布以來,銀保監會相
繼發布了《關于做好2020年銀行業保險業服務“三農”領域重點工作的通知》以及金融機構服務鄉村振興考評辦法,政策層面相繼推出的大型銀行“銀政合作”模式、央行再貸款再貼現政策對春耕備耕的“精準滴灌”等多項舉措,為鄉村振興“血脈”的鄉村金融,打下了良好發展的政策機遇。
(二)存在的問題
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遠低于城鎮居民水平,低人均收入背后隱藏的仍是貧困問題。而貧困在一定程度上就源于金融的血液不能有效及時流入農村經濟的肌體。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差、農業管理水平低,政府缺乏有效抓手進行監督管理,金融資源難以精準滴灌,精準扶貧存在困難。此外,農村經濟金融排斥問題仍然存在,農村發展金融生態保護環境仍需改進,適應鄉村振興新需求的金融企業產品和服務仍然缺乏,影響了我國農村互聯網金融政策支持鄉村振興的質量和效率。
三、發展鄉村金融的一些建議
(一)加強政策引領,增強服務鄉村振興的動力
農業投資周期長、農戶資金基礎薄弱、農業發展不確定性風險較大等因素,導致以利益為核心的金融機構對三農關注度不高,選擇性高,農業領域的融資成本高、融資難等問題持續得不到有效改善。這種情況下,需要我們從供給和需求兩端,共同出臺有力舉措,助力金融扶農。
加強供給,一是探究以財政貼息、信用擔保等方式,加大在服務鄉村振興領域有所貢獻的金融機構的財政支持力度。二是探究對實行特定稅種降低稅率或者減免營業稅等一系列稅收激勵政策,激發金融機構的動力。三是探究建立鄉村振興風險補償資金,對于金融機構在服務初期產生的風險或損失進行一定比例的補償,為其業務發展提供一定的緩沖期。
刺激需求,一是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給予一定的稅收優惠,提高新型創業熱情。二是鼓勵農戶進行技術改造、擴大生產規模等,建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專項資金進行支持。三是通過貸款貼息、技術創新資金扶持、品牌創建合作等方面,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重點扶持。
(二)拓展“三農”金融服務,滿足個性化金融需求
商業銀行產品種類繁多,要結合新農村建設的所產生的新需求,提供個性化的綜合金融服務方案,為農戶及涉農小微企業提供集存、貸、匯、繳、投于一體的金融服務,提供簡單高效的全方位融資服務。同時圍繞扶貧攻堅熱點問題,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持續脫貧,發揮新型經營主體和龍頭企業帶動作用,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探索“企業+農戶+銀行”、“合作社+農戶+銀行”等多種金融服務模式,促進產業發展帶動貧困戶增收致富。
(三)把握鄉村發展方向,注重重點領域合作
一是關注生態農業發展,圍繞特色產業,從普惠金融、線上平臺等角度與生態產業鏈開展金融和非金融服務,拓展未來業務發展空間,培養優質客戶資源。二是關注鄉村旅游發展,通過金融手段引導休閑農業與特色產業、資源環境、農耕文化等融合,促進提檔升級。三是關注農村電子商務發展。農村電商目前正以蓬勃發展之勢成為推動農村產業興旺的新引擎,商業銀行要將線上業務與電商相結合,利用大數據,為新型農民提供授信支持,將農村電商與普惠金融深度融合,發展農村重點客群。四是關注農業產業鏈龍頭企業,扶持標桿性龍頭企業,通過金融支持為農業產業轉型升級提供資金保障。
四、結語
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黨做出的重大決策部署,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不斷推進,農村這個大舞臺必將會更加瑰麗多彩,鄉村必將是商業銀行業務發展的下一個藍海,鄉村金融領域也必將由此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機,發展鄉村金融正當其時。(作者單位:中國建設銀行河北省承德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