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錫禹 于思洋
新時代條件下,文旅融合是滿足人民追求高品質旅游的必須。文化旅游的內在價值表現于既能夠產生強大的經濟收益,有利于文化遺產保護與創意產品開發,更為重要的是在強化民族形象的塑造,增強文化認同和文化自信方面發揮的作用。本文為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遼寧故事”文旅融合有聲平臺研究與實踐階段性總結,從文旅融合角度出發探索平臺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平臺建設初衷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堅持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延續歷史文脈”,多次提到“文旅融合”,文化遺產囊括千姿百態的民間藝術,手手傳遞的技藝絕品,民間儀式,節慶活動等等,可以說是涵蓋了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由于其大多來源于民間,且歷史悠久,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其生存環境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為此對其進行挖掘,整理和保護格外重要,21世紀網絡時代,融媒體發展迅速,傳播速度迅猛,利用其“新”“快”與文化遺產“老”“舊”結合,從而使文化遺產能夠跟上時代的速度自主“創新”,發展與傳承。文化遺產其中歷史文脈深厚,中華兒女能夠通過了解從中汲取智慧,靈感,因此受益,然而了解渠徑復雜,微信作為新媒體時代利器,創建此微信工作平臺特為實現互贏,文化遺產能夠得到更好的傳承與保護,繼而實現自主“創新”跟上時代,受眾群體能夠通過項目中的有聲讀物了解其中的文脈,根據項目里旅游線路近距離接觸,感受從而得到身心的升華,人們日常生活穩定,開始追尋精神食糧,旅行是大多數人的第一選擇,創建微信工作平臺“遼寧故事”,利用有聲讀物與讀者建立聯系,開展專屬于遼寧省的文化之旅,設計特色文化遺產之旅,將文化遺產與遼寧旅游實業結合,同時保護文化遺產是根本目的。
文化物質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不可再生性,脆弱性,活態流動性,以及依托人文生態環境的特點,因此使其得到得到更好的傳承和延續,讓子孫后代可以從中窺見中華民族傳統文明十分重要?!斑|寧故事”中的關氏皮影一期講述了從清朝講到如今,將近三百年的時間里,從歷史傳承,講到文化交替,從藝術特色,講到發源祖地,全面的讓大家了解了皮影藝術這一文化,將非物質文化遺產成功與旅游實業相結合,研發旅游+VR與公眾平臺的技術結合,實現線上720全景VR體驗,足不出戶,游遍全國,5G時代實現旅游行業創新。
隨著人們對旅游品質需求的不斷提高,文化旅游日受青睞,文化與旅游的結合也成了必然趨勢。如果說文化是旅游的靈魂,那么旅游則是文化的載體。如今人民生活幸福,經濟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人走出家門,去體驗不同地方豐富多樣的特色文化,去追尋悠久歷史所留下的厚重痕跡。對于游客來說,初級階段是賞景,那么高級階段就是追尋精神上的愉悅特別是隨著人們對精神生活的追求不斷增長,越來越多的旅游者更加重視精神方面的享受,文化日益成為支配旅游活動的精神支柱和旅游經濟的重要引領。以文化為內容、旅游為平臺的文化旅游產業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生機與活力。旅游因文化的熏陶而變得豐富,文化也在游客旅行中得以傳承。因為旅游聚集人氣,又因為文化進行熏陶,在這個開放的文化旅游中,它傳達給人們的美,不只是在厚重的歷史文化中,也應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找到元素。推動文化與旅游融合發展,對于促進旅游業轉型升級,實現文化傳承創新,具有重要意義。
二、平臺建設面臨困境及解決方法
(一)在項目實際進行過程中,遇到了一些問題,總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1.閱讀量比較低,由于是用微信公眾號進行推廣,受眾更多是身邊的家人,同學,以及朋友,波及范圍較小,受眾比較少,無法讓更多的人“看到”我們,讀到我們的內容。還有文筆較為稚嫩,在一眾專業寫手的成熟文章面前,沒有較大的競爭力,排版也相對普通,循規蹈矩,沒有較為耀眼的閃光點。
2.粉絲留存率整體呈下降趨勢,隨著微商,微信公眾號隊伍越來越龐大,粉絲對于平臺沒有太多的依賴性和新鮮感,這也是粉絲和閱讀量不理想的重要因素。
3.由于對大學生創業的幫扶不夠完善,導致很多大學生存在實踐平臺短缺的問題。培養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推進大學生創新創業的發展不同于普通的理論教學,創新創業更加重視學生的實踐能力,但是由于時間合資源有限,導致學生的實踐創業能力進步有限。
(二) 對此,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點來解決:
1.要擴大粉絲群體,讓更多的人看到我們的文章,利用互聯網,通過引流的方法,利用多種網絡平臺,在公眾號之間互推合作,使粉絲群體不僅僅局限于微信,要在微博,貼吧,b站,知乎等軟件不斷發文,吸引粉絲。在內容上下功夫,在內容上要精耕細作,保持我們按時發文的優良習慣,做到不脫更,不欠更,排版方面要多看多學,不斷閱覽不同的作品,分析欣賞他們的排版方式,取其精華,棄其糟粕,找到屬于自己的排板特點。
2.要及時回復粉絲留言,和他們一起討論話題,回復他們不懂的疑問,讓粉絲們感到親切,而不是一個冰冷的公眾號,偶然進行一些有趣的小活動,設計一些熱度高的話題,與他們討論,并適當的送出一些小禮物,從而達到留住粉絲的目的。
3.分析目前遇到的問題,結合創新創業的內在要求,對傳統的教學內容進行變革,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需要具有創新精神的實用性人才,因此,傳統的教學理念應景達不到如今的教育目標,為了培養大學生的實踐和創新能力,對教學內容方面應進行改革,加大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實現專業與實踐的融合,突出專業教學的實用性。
4.學校應積極尋找滿足大學生實踐的資源,借助地方企業和社會組織龐大的實踐資源,讓學生進入企業,親身參與,通過其中的鍛煉,收獲相關的管理經驗,還要鼓舞和支持學生,勇于發揮創新創業精神,探索建立自己的創新創業項目,并給有創新項目的學生提供環境,給他們資源與進步的空間,增強他們的能力與信心,讓學生在實踐中收獲經驗,取得成果。
三、平臺的發展出路
“遼寧故事”文旅融合有聲平臺截止目前一共發布了十一篇文章,有幾百名粉絲,從第一篇“遼寧故事”——舌尖上的印象到最近一篇體育賽事|旅游發展的“助推器”歷時幾個月,在這個月的時間里,我們的文章,無論是從文章創造還是整體排版,亦或者是后期配音,都有著很大的進步,我們這個年輕的團體雖然沒有其他成熟團隊的經驗和干練,但是我們也依然有著我們特有的優勢,我們有著年輕人的敢打敢拼,我們不怕吃苦,也不怕苦難,堅定的朝著我們想要到的地方,一步一個腳印,穩扎穩打的前行。對于平臺的發展出路,我們主要從以下兩點開展探索。
(一)立足節目創新
新媒體時代,節目形式五花八門,因此節目的創新尤為重要,如果平臺發出的活動過于普通,粉絲就會失去參與的興趣,我們要抓住粉絲的心里,了解他們的需求,在平時也要注意粉絲的關系維護,令粉絲有歸屬感,畢竟粉絲才是我們平臺發展的基礎與動力,有了粉絲,我們才能發展接下來的規劃,我們要不斷完善自身文章優質的同時,令粉絲產生歸屬感,真正喜歡我們的文章。
(二)拓寬經濟創收渠道
文化是旅游的靈魂和動力,旅游是文化的平臺和依托.二者融合發展不僅促進文化傳承保護,增強旅游業生機活力,還會提升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但是由于文旅融合沒有全面落實,相應的制度還不甚完善,各方沒有確切合作,導致旅游線路實現問題依然險峻,從而使經濟創收薄弱。(作者單位:大連藝術學院)
本文系2020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遼寧故事”文旅融合有聲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