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艷
摘 要: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網絡文化蓬勃發展,網絡語言也隨之興起。網絡語言不僅影響著人們的生活以及學習,而且對漢語言文學的發展產生了極其深刻的影響。本篇文章將著重闡述網絡語言對漢語言文學的影響,并探究如何把控網絡語言,從而促進漢語言文學的良性發展。
關鍵詞:漢語言文學;網絡語言;影響;對策
歷經上千年的歷史長河,現今漢語言已經發展成一種極其完備的語言體系。人們在漢語言的基礎上不斷地思考、研究、開拓,進而形成了漢語言文學。漢語言文學底蘊深厚。隨著中國社會的不斷發展,漢語言文學也在不斷地發展變化。每一個時代都在漢語言文學身上打上了異常醒目的標記。當下,網絡文化快速興起,網絡語言迅速走紅,這種新鮮活潑又別具一格的語言給漢語言文學的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影響。[1]而且從產生以來人們對它一直是肯定與爭議并存,我們需要做的是深刻分析其特點,進而用清晰的邏輯客觀地對網絡語言對漢語言文化發展影響進行討論。從而尋找合理有效的對策去規范網絡語言,充分發揮網絡語言的優勢,讓漢語言文學朝著一個日益健康、完備的方向發展。
一、網絡語言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人們把溝通更多地轉到了網絡上,微信、QQ、微博等等社交軟件上的交流都是網絡交流,隨之而來的是網絡語言的誕生。目前網絡語言已經不僅僅在內容上包含豐富,在形式和規則上也別具一格。
(一)網絡語言的特點
1.短小精悍,簡潔明了
網絡語言常常以漢文、英文、數字等提煉后以縮寫形式表現出來。人們可以精簡自己的話語,表達某種特定的情感,它可以是某個人說得比較經典的一句話或者是某個特定的重大事件發生后,人們從中提取出來簡潔但不失精確地去描述某件事或者情感的語言。
比如2019年的“奧利給”,它的寓意是給力嗷,為自己或者他人打氣鼓勁,是一句非常勵志的網絡語言。它來自某熱門短視頻中的一個男人滿懷激情、充滿正氣地給他人加油、鼓勵,于是“奧利給”爆紅網絡。又比如“u1s1”,它的寓意是有一說一,常常被網民應用在表達自己觀點態度之前,表示自己的客觀公正理性的觀點,十分具有特色,又簡潔明了。
2.情感充沛,身臨其境
語言是交流的工具,網絡語言也不例外。之前已經提到過網絡語言就是因某個鮮明的事件當中或者人物語言中提取出來的短小精悍、簡潔明了的語言,提取出來的一定是整個內容的中心,中心就是高度表達思想感情。所以網絡語言極為凝練,表達的感情十分充沛,有著強烈的感情色彩,帶給人奇妙生動的感覺,讓人有身臨其境之感。[2]
比如“洪荒之力”,它可以理解為是天地初開之時那種足以毀滅世界的力量,我國著名的游泳運動員傅園慧在一次比賽后說:“我已經用盡了我的洪荒之力了”,人們都在微博中夸贊這個女孩子十分可愛,因為作為傾聽者,能通過這個詞真正地感受到訴說者的全心全力。
二、網絡語言對漢語言文學的積極影響
(一)網絡語言給漢語言文學注入一股新力量
網絡語言隨著社會的發展,不斷地淘汰、更新、發展。可以說網絡語言的生命力強大、生生不息,只要世界在發展,網絡語言的發展就不會止步。這對于已經發展得非常成熟的漢語言文學來說是以往不會想到的更新速度。網絡語言的加入,為漢語言文學帶來了新的生命,促使漢語言文學也在不停地更新發展。哲學中的觀點是事物都是在變化的,不停發展才能延續事物的生命力,否則就會被這個世界淘汰。網絡文學的出現促進漢語言文學更新著內容,是一種可以讓漢語言文學綿延不斷發展的新力量。
(二)符合新時代特點,解放思想
世界在發展,新時代早已到來,新時代的青年現代化氣息十足,從小對于網絡就不陌生,反而漢語言文學倒顯得晦澀難懂,這并不讓人感到意外。新時代青年很少有機會在很小的年紀就接觸漢語言文學,大都是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的人才會去仔細研究,所以漢語言文學與大多數人的生活很遠。但網絡語言的出現將一些晦澀難懂的語言轉變成新的形式,增添了新時代的特征,通過網絡流行起來,讓每個人都可以接觸。可以說網絡語言改變了人們接觸漢語言文學的方式,并且可以通過網絡語言讓漢語言文學走進普羅大眾的視野。
(三)趣味性十足
漢語言文學歷史悠久,嚴謹正統是它的特點。有時人生中全部都是嚴謹正統也是一種特色,但卻失去了一些趣味性。網絡語言的出現彌補了漢語言文學這方面的不足,網絡語言十分的生動有趣。比如“令人噴飯”“神馬都是浮云”等等,新穎出奇,別出心裁,讓人眼前一亮,趣味性十足。
三、網絡語言對漢語言文學的消極影響
就像硬幣擁有著正反面,網絡語言對于漢語言文學的影響也存在著正反面,因為凡事都有一定的限度,超過了某一個限度,事情的本質就會發生改變。
(一)過于簡潔,曲解本意
網絡語言精簡要有度的把握,如果精簡到曲解原有的意思,效果就不如沒有這種網絡語言。近些年非常流行拼音的首字母的精簡版網絡語言,對于常常在網絡沖浪的人倒不難理解,而且他們會使用得非常頻繁,但是對于不常上網的人們來說,一句話中遇到兩三個這樣的縮寫網絡語言,就已經不知道訴說者到底想要表達些什么內容和情感。這樣的過于精簡的網絡語言對于漢語言文學的發展是一個很大的難題。
(二)不利于漢語言文學的字音規范
網絡語言近年來除了縮寫形式,還出現了許多諧音梗,諧音梗就是利用漢語言中字詞的同音或者近音的調價,用相像的字詞來代替。比如用“藍瘦香菇”代替難受想哭,這就讓許多人可能模糊難字的讀音,尤其對于一些本就方言中“n”“l”不分的更加不分。還有一些諧音梗網絡語言會直接讓漢語言文學中的字弄混,這樣混淆下去,對漢語言文學的規范不利影響會越來越大。
(三)影響漢語言文學在國際中的看法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國際上開設了分享中國文化的學堂,越來越多的國際友人開始學習漢語言文學。在他們看來,漢語言文學歷史悠久、博大精深,他們想要感受中國歷史文化的魅力。但是如果他們一開始就接觸到網絡語言,想必那種感受歷史文化底蘊的興致會大打折扣,因為他們想要學習的就是語言中的婉轉意境,而不是直接接觸直白的網絡語言。所以網絡語言的出現影響著漢語言文學在國際中的看法。
四、網絡語言促進漢語言文學發展的對策
(一)制定網絡語言規章制度
“無規矩不以成方圓”,我國已經制定了許多網絡上的規章制度,讓網絡變得規范有序。對于網絡語言,可以從語法、語音、表達等方面進行考量,對不利于漢語言文學發展的網絡語言,可以通過規章限定其進行修改或整治。[3]長此以往,在嚴格合理的網絡制度規范下,這些不合適的網絡語言會從多到少再到無。
(二)寬容、謹慎的態度
信息化時代,網絡語言以網絡為主要傳播途徑,得以不斷地更新發展,各種新鮮活潑的網絡語言層出不窮,且在以青年人為主體的人群中迅速傳播。由此為語言文化的傳播發展提供了契機,讓人們感受到漢語言文學旺盛的生命力,使得更多的人開始探求漢語言文學的奧秘。[4]對網絡語言,我們應該抱有寬容而謹慎的態度,可以去適當使用其中新鮮有趣又不失規范的語言,但對一些過度雜糅、過于牽強、生搬硬造的語言應謹慎避免。
(三)積極發揮驅動式網絡語言
大幅度地去使用網絡語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引導社會的發展,促進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可以幫助人們更好更直接地表達自己的感受,讓人與人之間可以產生更多的情感共鳴,同時還可以豐富語言體系,提升語言發展的活力。借助網絡語言蓬勃的生命力,為漢語言文學的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五、結語
信息時代儼然到來,網絡交流越來越廣泛、頻繁,網絡語言的出現為漢語言文學打開了一個新的世界。在這個新世界中,我們需要正確規范地使用網絡語言,規避網絡語言的劣勢,那么網絡語言一定會和漢語言文學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參考文獻:
[1]周麗霞.論新時代網絡語言對漢語言文學發展的影響[J].現代交際,2018(03):76–77.
[2]吳姿嫻.芻議網絡語言對漢語言文學發展的影響[J].漢字文化,2018(15):66–67.
[3]劉富文.網絡語言對漢語言文學發展產生的影響分析[J].中國民族博覽,2019(06):109–110.
[4]戈雙峰.探析新時代網絡語言對漢語言文學發展的影響及意義[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6(10):334–335.